异地高考的突破在录取制度的改革 学生接吻被开除问问法律同意不 三十年前制定的“三好”标准该改了 校园还是要少些“苦学”标语 话题众议 热点 微论
02版:教育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1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3月2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1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校园还是要少些“苦学”标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许艳丽 发布日期:2012-03-21 09:47:53

  “学海无涯苦作舟” “辛苦三年,幸福一生”、“今日寒窗苦读,明朝独占熬头”、诸如此类的励志标语,在中小学并不鲜见。深刻反思这些励志标语,我们不难发现,学校所倡导的“苦学”,实质是应试教育理念的真实反映,是一种极度功利的教育行为,不仅违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且也有违教育规律,应当坚决革除。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精神品质,让人更好地享受生活。倡导“苦学”,其实也是强化了应试的目的,窄化了教育的内容,这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显然是格格不入的。“苦学”标语是对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强化,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因而,在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过程中应以予以更正。“苦学”文化,限定了学生身体的自由,使学生将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之上,而无暇顾及有趣的课外活动。“苦学”文化,更限定了学生精神的自由,让学生备受学习压力的煎熬,对学习成绩产生过度焦虑,对校园生活失去应有的兴趣,对人生前途感受虚无的担忧。这些让学生的精神生活变得空虚与单调,从而压抑了心理,给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