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用加分“诱惑”孩子见义勇为 中小学课程不妨让师生去做主 “有偿家教”之我见 中考加分“瘦身”更显公平 热点微论
02版:教育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3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5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3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中小学课程不妨让师生去做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五河县第二实验小学 王 羽 发布日期:2012-05-11 12:00:48

  到美国去访问,发现他们的课堂上大多没有教材。即便有所谓的材料和教材,也不是统一发的,多是教师自己整合课程,或者就是一个学习案例罢了。
  在中国,大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使用标准教材。每一年,我们教师的习惯动作是等着别人给我东西,作为中介,把这个东西传授给学生。这种传递式的教育,让教师领导课程的潜能慢慢在消减。教师渐渐成为贩卖商,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不仅是教师产生思维惰性、专业消沉。这样一来,教师对编者赋予教材最本质的索求,无法去深透理解,导致喊的口号与上课行为两张皮现象。更可怕的是,一直无条件地等待课程、相信课程,使得很多教师无法更新观念,习惯了墨守成规。
  在美国,很多课程来自教师,还有的来自有特长的学生,甚至一位刚从中国移民去的学生家长,成为了中国民俗课程的创造者和教学者。我们不妨换个思维来思考一下,让我们的教师或学生领导课程,在中国可能会有怎样的结果呢?被视为不务正业,或者是手足无措。需要吗?必要吗?国家给的好好的课程,多少专家呕心沥血所作,我们不相信专家还能相信谁?
  其实打开思维的天窗,到处一片豁亮。我们身边有无限的资源。在华盛顿参观国家科技馆的时候,总是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在观察和研究什么,打听之下得知,这是学校开发的科技课程,而课程资源竟然就是这个免费展览馆。开发课程需要匠心,更需要我们一份诚心,一份还学生自由的诚心,一颗相信学生的诚心。我们愿意把发现的权利、选择的权利放心地交还给学生吗?
  相信学生,更要相信教师在课程建设上的潜力。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从某个侧面讲,反应的正是教师团队的学术力量。设想下,当我们把学校的课程作为项目招标,给予一定的物质刺激,会不会带来师生共同成长的双赢呢?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