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时间里的深情 形见神藏 厚德载物 三月茼蒿香 从南门口到涉故台 “一把手”老汤
08版:风华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39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3月02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399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从南门口到涉故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贾文忠 发布日期:2012-03-02 11:52:53

    宿州市的南门口在供电大楼前。
    那里,秦时为蕲县大泽乡,今为宿州市墉桥区西寺坡镇涉故台村,涉故台东距津浦线七公里,西至206国道八公里。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就在那里揭竿起义,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走进涉故台,扑入眼帘的是那株柘龙树,树的枝干仿佛铜雕铁铸一般,十分凉润,光洁如玉。细细观望它确实很像一条苍劲的龙。听老人们说,这棵树自陈胜、吴广起义时就有。树很有灵性:1937年日寇发动“七七事变”,大规模进攻中国后,这株柘龙树竟从此再不发芽结果;1945年日寇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奇怪的是它开始发芽起果了……至今这棵树仍枝叶繁茂。
    我们走上涉故台,这个台三亩见方,存有几块石碑,记载着那里的沧桑变化。《史记》载,陈胜、吴广起义,“设坛为盟,祭以尉首”。
    后来,起义失败(陈胜死后被葬于永城芒山)。大家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目的是推翻秦暴政,之后有项羽、刘邦等纷纷起义,令所有反动统治者闻风丧胆,陈胜的名字是他们忌讳的。但司马迁将他们载入史册,而且列为“世家”,可见司马迁的正义和卓识。
    土台上,听说原来还有一座庙宇,解放后改成了学校;后来庙宇毁坏不存在了。如今,那里除了残留的几块石碑,和传说中当年起义军饮水使用过的一口井外,已是一片空旷。
    在一块石碑上,有文字称是“射鼓台”,顾名思义,就是起义军射箭、擂鼓的地方,历史称它为涉故台。
    传说在那个时代这个台周围还有篝火狐鸣处、鱼腹丹书湾及七十二连营等景点,可惜如今我们看到的近处是枯草连天,远处是一片残秋的景象。
    再往前行,就是龙眼井了。这口龙眼井据说是当时起义者用来喝水煮饭、喂马饮水的。
    我们细细地寻觅着,不禁想象起2200年前的大泽乡,也是在这片土地,这片天空,不过是天空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古道有几棵柳树倾伏道旁,雨中走来一群罚调戍边的士卒,拖着泥泞的脚步,脸上写着疲倦和饥饿,最终酝酿起一场惊天动地的壮举。
    陈胜、吴广的高大雕像曾经在起义2200周年纪念日被印作邮票,发行全国。
    如今台东南建有陈胜、吴广起义纪念馆“鸿鹄苑”。仿古建筑,总面积2475平方米。集碑廊、文物陈列于一体,内有名家碑刻数十方,有全国知名书画家馈赠书画近500件。
    我们到那里,在纪念馆与雕像前留恋、留影,久久不愿离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