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间教育均衡之我见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探索新农村建设中留守未成年人教育
06版: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5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0年01月20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5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寿县实验小学 李继勇 发布日期:2010-01-20 09:58:32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锣密鼓地进行,这场改革带给我们这样的感悟: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绝不是这场改革的“守望者”,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应。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整体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努力探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则成为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话题。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谈几点认识。
选准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位
        每一位教师都渴求自身专业有所发展,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工作出成效。由于教师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准确的专业发展定位十分重要。要不断强化教师的自主意识,充分认识自身的发展特点,明确自己的长处和劣势,扬长避短,合理定位岗位角色。学校根据专业化发展的渐进性和阶段性特点,结合教育的发展目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整体规划,确立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层次的动态标准,通过专业培训、整体指导等措施实现专业化发展。
建立教师业务学习新机制
        注重教师先进教育理念的培养。小学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绝不只是熟悉新课程,执教新教材的问题,而是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的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学校要通过新教材培训、学术报告、课改经验观摩交流会等形式,让教师了解新课改的背景,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原理,研究掌握育人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知识,帮助教师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基”的教育价值观。
        加大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除了掌握必要的基础性学科知识,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外,教师还要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研发与整合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及学科之间教学有机整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注重教师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功能的发展性等,这些都对小学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活水”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而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改为教师提供了经验生成和反思自我的条件,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形象,他们依此了解自我、反思自我、实践自我,从习惯的教学行为中解放出来,使自己不断趋向成熟。在实践前反思,力求教育教学有预见性,三思而行;在实践中反思,着眼反馈矫正;在实践后反思,致力反省提升。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其核心是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近年来,我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作了初步摸索,评价本着五项原则:发展性原则、“三全”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全面评价)、多元化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由此构成了素质评价指标、职责评价指标和绩效评价指标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从一元走向多元,评价形式从关注结果走向关注过程,评价主体从一方走向多方。新的评价机制的建立,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衡量“尺码”,确保了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此外,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优化教师成长环境、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等,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李继勇校长接受颁奖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