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音乐课堂的快乐元素 有形象 更闪亮 折翅的天使也能飞翔 学习音乐要有“模”有“样”
10版:学科拾贝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5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0年01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54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学习音乐要有“模”有“样”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蚌埠市慕远学校 杨莉 发布日期:2010-01-13 08:55:36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能模仿教师的歌唱、表情和肢体语言等方方面面。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和发挥学生的这种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观察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针对小学生有极强模仿能力的特点,谈谈它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的几种应用形式。
        模仿发声方法。小学生发声习惯的养成,可以通过模仿自然界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及生活中某些物体发出的声音,使之获得清晰的吐字方法。如吹蜡烛、吹泡泡的游戏,汽笛“嘟嘟”、火车“呜呜”、刮风“呼呼”等声音的模仿。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巧,教师切不可将专业的发声训练硬套在小学生的歌唱教学中。
       模仿歌曲演唱。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形象思维还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外在表现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歌唱教学中,学生模仿心理还是占主要地位的,往往教师怎样演唱,就怎样模仿。如歌曲《嘹亮歌声》,这是一首抒发儿童对大自然无比热爱之情的歌曲,要求学生尽情舒展自己的情怀,而这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用语言来描述,则不能完全表现出来,即使教师用再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也是很难理解,更别说运用到歌曲中。所以我在一开始的范唱中就用抒情而优美的声音,再加上节奏强弱的变化,使学生很快就在歌声中模仿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模仿歌词创编。有些歌曲学生学会后,教师可要求他们模仿原歌词的节奏韵律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既符合音乐意境又有创意。如歌曲《我是个小音乐家》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创编歌词,他们把歌中“我是个小小音乐家,住在伦敦”改为“我是个小小音乐家,住在蚌埠”,把“弹起吉他”改为“拉起二胡”。这些同学在原歌词上进行了小部分创编,但有的同学变动较大,如“我是个小小科学家,住在月球”等等。学生们自由创编,并且融入了自己的风格,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模仿体态律动。教师的动作示范需正确、规范。作为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表演必须熟练、轻松、自然,使学生对榜样有信任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形象性,直接感知到的具体生动的形象,使他们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形成学习的内在动力。随着歌曲律动模仿的增多,学生就会从原来的完全模仿到小部分动作模仿再到大部分动作的变化,最后到自由创编动作,一层层、一步步地成熟。如在《动物说话》的歌曲教学中,学生先跟老师练习节奏,模仿老师的动作(拍手、打肩、跺脚),再让学生展开想象模仿出这一节奏。
        模仿打击乐器。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给他一根木棒就能即兴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和声响,这就是潜能。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及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这不仅使学生动起来,更主要的是帮助他们进一步感受音乐,加深理解。课堂上有的学生用沙锤模仿小雨的声音;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模仿马蹄声和铃铛声;有的用手鼓表现大象走路时的笨重形态等。孩子们有了兴趣,就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
        音乐学科实施创造性教学,特别是小学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所以音乐教师要带动并启发学生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更快地融入音乐,发挥想象,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音乐课堂上的小主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