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推荐”托起了谁 招生制度的创举 实名推荐忽略了谁 “推荐”仍是分数优则仕 “名校联姻”为哪般 被扭曲的推荐制
05版:今日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3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09年12月0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3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推荐”仍是分数优则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09-12-02 09:25:52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正当国人在感叹我国的教育走入死胡同,为“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无奈时,北京大学开始实行自主招生,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纷纷揣测北大是否要打破传统的“唯分数论”,是不是为那些“偏才、怪才”开辟一条星光大道。然而,随着北大实名推荐学生名单的产生,我们不难发现,在所有的推荐名单中,成绩仍是考核的硬性指标,没有优秀的成绩,推荐也只不过是可望而不可即。
        江苏“校长推荐上北大”第一人匡超的个人情况被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社会各界更加强烈的质疑。有媒体这样描述——文科生中理科学得最好,理科生中文科学得最好,活动能力超强,在被推荐之前,已经获得保送北大资格。这与北大实行“校长实名推荐”的初衷旨在招取“偏才、怪才”相悖甚远。11月20日的《齐鲁晚报》发表题为“首位推荐生完美得让推荐失去意义”的文章,作者指出:“以匡超之能,根本无需通过校长推荐上北大,如此推荐只是白白浪费了一个推荐名额,也与校长推荐制的初衷背道而驰。”随着各校长的推荐名单逐步公布,获得推荐的学生无一不是学校的佼佼者,武汉市5名获得推荐的高中生都是全校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北师大二附中推荐的3名学生学习成绩均名列全校前十名;河南省实验中学3名被推荐学生成绩都在文理科的年级前三名之列……
        上述被推荐的同学都是“没有争议”、“众望所归”的,这是按照成绩也就是分数推荐的优秀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乔新生教授认为:自主招生应区别于高考,由校长来推荐的目的,应在于为偏才、怪才提供机会。这些学生通过高考,完全可以考上顶尖大学,由这些学生拿到推荐的通行证,等于只是锦上添花,浪费指标,不能产生推荐政策的应有效果。
        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还是无奈地走入了“新瓶装旧酒”的怪圈。这项被寄予厚望的改革也成了“另类高考”的比拼。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