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霞:爱润幼苗 刘晓君:让思想政治课有味 ■旗帜飘扬·资讯
14版:先锋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6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1年06月2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6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刘晓君:让思想政治课有味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张仲磊 发布日期:2011-06-29 11:16:20

    2011年,刘晓君在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岗位上走过了11个年头。11年来,近万名学生聆听她的教诲、向她倾诉困惑。11年后,已是“全国优秀教师”的她告诉记者,选择三尺讲台,此心足矣。
小讲台包含着大学问
    刘晓君刚刚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时,常常是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台下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她坦言,这让她有深刻的挫败感。于是,怎样让学生上课“不思低头而思抬头”,成为刘晓君教学生涯的第一个“研究课题”。
    随着与学生渐渐熟悉,刘晓君发现,小讲台包含着大学问,许多学生惯性地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教师对传统道德的解读在学生眼里却是说教。她果断改变教学方法,以互动式方法代替照本宣科,不用硬性的量化标准来衡量学生,注重教学工作的过程化,这些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有的学生在她的课堂上找回了失落已久的自信心,有的学生把课堂当成了锻炼自身能力的平台,还有的学生说这门课程解决自己在大学初期的种种困惑……同样也让刘晓君在小小的讲台上体验到了深深的欣慰感和成就感。
    曾经有一位学生因缺乏信心而不敢参加集体活动。在刘晓君的鼓励下,他参加课堂演讲比赛,期间多次因胆怯和信心不足想打退堂鼓,后来在教师的耐心鼓励和多次肯定下,取得较好名次,最后被推荐参加学校演讲比赛,获得第二名。该学生后来成为优秀的学生干部。一名女生因和同寝室的另一位同学生活习惯不同,关系越来越紧张,多次提出想要调换寝室。后来和刘晓君聊了很多次,刘晓君要求她试着去面对、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人,多进行换位思考,而不是一味逃避,最终关系缓和。
给学生的困惑开“药方”
    “我是曾经的你们。”在一年级新生的第一次课上,刘晓君总是会说这句话。她表示,这不是笼络学生,是感同身受。
    刘晓君告诉记者,这些学生年轻、活跃,但有时任性、懈怠,甚至为了逃一次课而撒谎,他们是渴望被关注的,但他们有时候又会故意和你对立;他们中有的可能会经常缺课,但他们会在作业中和你倾吐心声,说很想好好学习,只是控制不住自己……因为这群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容易出现思想困惑和心理矛盾。而由于群体生活带来的群体效应,往往使他们很难约束个人行为,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来自外界的关怀和引导。刘晓君知道学生的困惑,所以她的课堂,往往以独特的方式为这些困惑开出“药方”。
    “药方”有时是辩论赛,“大学生应不应该谈恋爱”、“学历和才能哪个更重要”、“考研和找工作哪个更好”等,不用老师说教,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自己的答案;有时是心理情景剧表演,学生通过扮演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把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释放出来,同时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及获得处理问题的灵感;有时是一场师生间的私密谈话,学生的困惑、烦恼悄悄倾诉给老师。曾经有一个羞怯的男生遇到感情挫折,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了刘晓君,在她的耐心开导下,渐渐走出困境,满怀信心地走上了工作岗位。还有一位家境贫寒的女生,刘晓君在课堂上注意到她郁郁寡欢,便经常邀请她到家里做客,并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了她很多关怀和帮助,得知该生因为欠缴学费不能参加英语六级考试时,刘晓君主动帮她垫交了千余元学费。该女生后来到外地工作,每次回合肥市总要去看望刘晓君。
    2009年,刘晓君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比中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回顾自己11年的教育工作,她深有感触:“学生的变化很大,每一届的学生,他们的心理都在不断变化,教师也要不断变化,要不断地改变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与学生互动起来,才能给教学带来更多的乐趣。”

    组织点评  刘晓君是我院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11年教学,她注重教书育人,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优秀的教学效果,受到专家的肯定、学生的喜爱。科研上,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勤奋的钻研精神让她游刃有余,近年来先后主持了三个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和一个青年基金项目,多篇论文在省厅级论文评奖中获奖。生活中,她讲团结、乐奉献,诚恳、质朴的做人风格赢得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曾先后获得校级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法政学院党总支书记  谢  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