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垃圾打交道的人 女大学生和老艄公的感动义举 我更喜欢志愿者的身份
04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6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1年06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6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女大学生和老艄公的感动义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杨益军 特约记者 威方万 发布日期:2011-06-24 12:12:58

    云儿,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三年级女生,青春美丽又多才多艺。老邦,阜南县赵集镇宅庄的70岁乡下老汉,守着条河默默地义务摆渡48年。
    一位是美女大学生,一位是七旬老艄公,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别样人生:半个世纪的孤独
    2011年3月的一个周末,春光明媚,太阳暖暖的,云儿和同学去乡下的同学家玩。三个小姑娘嗅着春天的气息,蹦蹦跳跳地走在蜿蜒的田间小路上,小路顺着条小河不知疲倦地向前延伸着。长长的却好似没有尽头。
    “快看快看,河对面有一大片油菜花,咱们到河对面去玩。”
    “可是过不去啊,这里哪有桥呢?”
    “走,前面有个小村子,咱们问问去。”三个小姑娘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村头的一个老大娘告诉她们这里没有桥,往前走走有个摆渡的老大爷,能划船帮她们过河。果然,在河的一个叉口处对岸,停着一只小木船,靠近河边不远处,有一处小房子,一位老大爷正坐在墙边晒着太阳。老大爷似乎听到了她们的声音,忙起了身。
    “丫头们,是不是要过河啊?”老大爷隔着河声音用力地喊道。
    “是的,是的,要过河啊!”她们兴匆匆地说。
    那是条简单的小木船,没有篷子,没有船舱,完全木筏子的样子,木板码得高高低低的,船舱还有点漏水。老大爷戴着一顶已经破了很多小洞的黑色毡帽,棉袄的外边套着一件陈旧的中山装,下身穿着一条破了洞的蓝色裤子,脚穿一双黄球鞋。大爷个头蛮高,背有点微驼,一只眼睛仿佛睁不开,黝黑的脸上满是皱纹,两只粗糙的大手紧紧握着一根摆渡用的竹竿。
    “上来吧,丫头们,别看这船破,结实着呢。”老大爷拿着竹竿笑呵呵地说。等到了对岸,云儿掏出钱要给老大爷。老大爷连连摆手说:“不要钱,不要钱,我在这里划了几十年船了,从没要过钱。”云儿呆呆地看着老大爷,顿时说不出话来。
    下了船,云儿向过往的村民打听到摆渡老大爷的情况。原来,老大爷在这划船帮助别人过河风雨无阻已经将48年了。他无儿无女,也没有老伴,至今一直孤身一人。前后村的人对他评价很好。不知是什么精神支持着他坚持这么长时间,老大爷的义举深深感动了云儿。
    怀着好奇的心理,云儿走进老大爷的那个小屋。屋里的一切让云儿愣住了,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虽然是白天,屋子里却是黑洞洞的。一张单人床上堆着破棉被,一个破灶台上架着个小小的锅,旁边是辆几乎快要散架的38式自行车,上面搭满了破衣服、破抹布,显然很久没有骑过了。墙上光秃秃的,地上乱糟糟地堆满了东西,因为离村子太远,小屋没办法通电,还用着原始的煤油灯照明。
    “俺叫刘振邦,乡亲们都爱喊我老邦,有人过河了,他们都喊‘老邦,撑船了’。”
    “俺从1963年就开始在这撑船了,来往过河的都是前村后店的邻里乡亲,就是图个方便。”
    “我今年70岁了,老了,老了,没啥大的心愿,就怕我死了没人撑这船了。”云儿和老邦聊着天。走的时候,云儿和同学凑了钱给老邦买了油、挂面、火腿肠,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那条孤独的船、那个小小的屋子,一步三回头地摆着手和老邦说再见。
网络无疆:感动全国数十万网友
    云儿,原名赵云芝,云儿是她的网名,自小就生活在城市里。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美丽姑娘,大学音乐专业,一副唱民歌的好嗓子,弹得一手好古筝,还获得过省大学生主持人大赛金奖,品学兼优,在学校小有名气。
    赵云芝还是阜阳义工会员、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热心于公益事业,关注留守未成年人,前不久曾发起过为留守未成年人捐书的活动。
    离开老邦家后,云儿一直挂念着这位孤独的老人,希望把老人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
    回到学校,很少上网且打字很慢的云儿,却一字一字认真地写下了《身边的感动,阜南老人免费摆渡48年》,足足有3500字,之后发在阜阳在线论坛上。不到一个星期,就引来了数万人关注,千余条回复,随后,迅速被数家国内其他网站、论坛转载,感动了数十万网友。多家新闻媒体及时报道了老人的故事。
    “天呐,这是真的吗?这世界上难道还有这样的事情?”
    “太感人了,看完我都哭了,这老人好伟大。”
    “好想去看看老人,给他带点东西、捐点钱,老邦太不容易了。”
    网友们感动着、呼喊着,奔走传阅着老邦的故事。
    云儿引领着一些网友再次去看望了老邦。同行的还有电视台和晚报的记者。采访的时候,老邦呆呆看着摄像机,眼神怕怕的,脸上满是皱纹,那顶被他戴了将近10年的黑色毡帽紧紧地贴着他光秃秃的头。
世事沧桑:触动心底的深沉牵挂
    通过记者的采访,让我们了解到老邦更多不为人知的往事:
    “有人给我说,老邦啊,你要死了,谁给我们撑船啊?”老邦无奈地笑了,摇了摇头,“没人会愿意撑这船的,不图一分钱,谁会干啊?”现在的这条船已经是第四条了,前三条早已被老邦一条接着一条撑坏了,破得实在不能用了,老邦才舍得扔了再重新打条船。把木板码齐铺在船帮上,再拿钉子牢牢钉上,完全木筏子的样子,就是这样的简陋的船,老邦守着它,守着附近这十几个村子,守着这条河,一守就是48年。
    “以前这河上有个石桥,1962年发水时被冲倒了。后来大家为了过河,就用木板搭一下过河,但是河里每次涨水,都会把木桥冲垮。记得有一次,有一家三口正在过河,正巧遇到河水上涨,冲坏了木桥,走在桥上的一家三口被大水冲进了河里。俺啥也不管了,就跳进水里把他们都救了上来。”老邦满脸自豪地说。
    “老邦真是一个好人,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守着船,随喊随到,不收钱,也没啥要求”。一位推着自行车过渡的村民称赞说,有时半夜三更只要有人喊,老邦也会起床摆渡。逢年过节,村民们想给老邦意思一下,但每次都被老帮婉言谢绝。
    “几年前的一天深夜,突然冲进来三个小伙子,问我要钱,我只好拿出了仅有的几块钱,三个小伙一看都是一角的硬币,便离开了。”老邦心有余悸地讲述了遭劫的经历。
    老邦笑着的表情显得有点呆滞,走路的时候也颤颤的,还没说几句话,就觉得口干,颤巍巍地走进屋子对着茶瓶就是漱口,为了不耽误采访,他就顺势拿了他那个颜色几乎掉完了的塑料杯子,在水桶里舀了杯凉水又坐了下来。“有个桥该多好啊,有桥就不用渡船了。”老邦最大的心愿就是这里能有座桥。
    老邦身体也不太好了,加上常年无规律的生活和饮食造成的脑血栓、胆囊炎、胃炎、关节炎等病痛,一只眼睛几乎看不到东西了。
    云儿说,如果有一天这里真的修一座桥,希望这座桥的名字叫“振邦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