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善 做新时代好青年 桑士进:十八名“三残”儿童的“好爸爸” 王双喜:让爱心传递成为一种习惯
06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4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3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4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桑士进:十八名“三残”儿童的“好爸爸”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03-16 11:47:42

爱岗敬业

  桑士进,太和县洪山中心学校体育教师。他从事教育工作18年,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近年来,辅导学生参加县、镇体育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他获“太和县优秀教师”、“太和县优秀足球教练”荣誉 ,他让洪山教师男篮成为洪中教育的名片,他让洪中学生足球队成为洪中教育的代言。自2012年3月,他开始负责全镇残疾儿童的教育工作,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心怀“三残”(智残,体残,肢残)儿童,情系“三残”事业,不分寒冬暑夏,阴晴雨雪,艰难行走在助残道路上,让全镇“三残”儿童成长得更美丽。

  “桑老师又来了。”远远看见桑士进朝家里走来,16岁的小亮(化名)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情。又到了每月送教上门的日子,太和县洪山中心学校教师桑士进如约到了洪山镇毛集村的小亮家里。小亮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三残”(智残,体残,肢残)儿童,进入初中阶段后,由于情况特殊,不能到校随班就读。得知情况后,桑士进及时和家长联系并协商,决定对其采用定期送教到家的教育方式。
  2012年3月,桑士进结对负责洪山镇“三残”儿童教育工作,用他满满的爱心呵护着“折翼天使”健康成长。接手工作后,他首先入村做好“三残”儿童的摸排工作,足迹遍及全镇145村,为全镇18名“三残”儿童建立了详细的档案。他积极动员家长让孩子们前往镇中心学校新开设的资源教室(特殊教育班)接受系统教学。很快,资源教室的语文、数学、手体操、拍皮球等课程开课,“三残”儿童圆了心中的上学梦。
  考虑到其中三名情况特殊的“三残”儿童不能到校上课,桑士进就利用业余时间去孩子家里开设简单的现场教学,送知识,送政策,送温暖。家住洪山镇毛集村的小健(化名)和小亮一样,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三残”儿童。从2013年开始,桑士进每月都会定期送教到家一次至两次,风雨无阻。在他的帮扶下,现在一些孩子已经能够端端正正写字,拥有更强的自理能力。
  “三残”儿童的心理很敏感,为了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桑士进就利用休息时间从网上查阅相关案例,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创造针对“三残”儿童的游戏如“拍篮球”、“心灵感应”、“盲人开车”、“解开手链”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释放负面情绪,快乐成长。桑士进还经常鼓励孩子们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有孩子说:“桑老师就是我们的好爸爸。”
  一些“三残”儿童家境困难,热心的桑士进就省吃俭用,拿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和节日礼物,让他们感受温暖。家住该镇康洼村的两兄弟都是智障儿童,为了给孩子治病,家里早就一贫如洗。了解情况后,桑士进自掏腰包为孩子们买去了辅助治疗器械。可是谁也不知道,为此,他花掉了原本答应暑假给儿子买赛车的钱。
  桑士进常说:“这些孩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但他们都非常可爱。每次陪伴他们,回报我的都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这让我非常的感动。”有爱才能走得更远,“桑爸爸”就这样和“三残”儿童手拉手,奉献自己最美的青春,温暖孩子成长的道路。
           □本报记者谢婷婷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