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善 做新时代好青年 陈洪根:工匠精神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态度 吴静:专注领跑“中国智造”
03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4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3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4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陈洪根:工匠精神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态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03-16 11:45:22

创新创业

  陈洪根,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总工程师,高级职称,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在职工程硕士,优秀共产党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家,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科技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质量管理专家,全国工程质量管理卓越领导者,全国优秀项目经理,鲁班奖项目经理,创建鲁班奖荣誉项目经理。

  2005年7月,陈洪根加入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从项目技术员、施工员等岗位做起,具备该局涟钢双菱大厦项目、沅江美世界项目、标志麓谷项目、华为成都软件工厂项目、银河国际项目、蚌埠怀远禹城花园项目等多个重点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先后担任项目总工程师、公司工程部助理经理、项目经理、公司总工程师等职务。
  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同时为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结构加强层梁柱砼标号往往差别较大,给施工质量造成了极大困扰。2015年初,陈洪根带领合肥皖银大厦项目技术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创新,发明了“梁柱节点高低标号混凝土分离装置”新技术。该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高低标号砼分离装置,该装置有效解决了高低标号砼混乱的问题,满足了强柱弱梁的要求,也确保了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让陈洪根很意外的是这项小小的发明却解决了行业难题。业主单位对这一新技术工艺很是认可,合肥市建筑领域专家在观摩现场更是给予高度表扬。该项发明获国家发明专利、省工法及该局金点子一等奖。
  他以工匠精神,一种由表及里的态度,践行建筑人对工程品质孜孜追求。“建老百姓放心的房子”是他始终坚持的原则,他狠抓建筑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验收,把关各工序的关键环节,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他主持制定多个项目的质量创优策划,打造了一座座精品工程。近年来,他带领中国信达(合肥)灾备及后援基地建设项目创奖团队成功摘得国内建筑业最高质量奖——鲁班奖;带领合肥南淝河大桥项目获全国公路建设行业最高质量奖——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李春奖);带领蚌埠市博物馆、规划馆及档案馆工程、阜阳人民医院、合肥烟厂、芜湖中医院等项目创下七个“黄山杯”。
  自担任公司总工程师以来,他推行新技术、新工艺、 新材料、新设备,每年更新一本施工现场技术质量工艺标准,提出了三个深化、三个验收管理要求,推广铝模等新技术应用,有效提升了技术质量管理水平,业内同行多次前去观摩、学习。
  他善于思考,锐意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在国内首次提出CLEPC(以施工单位为主导的EPC项目)概念,以施工单位为责任主体,整合设计、供方等上下游资源,对工程进度、功能、质量、安全、成本综合考虑,对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最终给业主交付满足标准的工程。2017年,他总结了公司七个EPC项目的管理经验,率先提出了CLEPC设计管理的“一个中心”、“两个阶段”、“三个控制”、“四个融合”和“五项管理”的系统体系,真正使EPC项目实现了建造速度快、工程造价低、业主管理资源投入少、业主风险小的显著优势;更为有效地推动新技术的推广,实现绿色环保的建造过程。目前,他总结的CLEPC管理体系及经验已在行业范围内推广学习。
他创新能力强,点子多,带领技术团队攻坚克难,攻克多项施工技术难题,如“大型劲性混凝土斜交网格柱施工工法”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级工法;“大面积无地下室基础防沉降的施工方法”、“悬吊螺旋坡道”、“室内折线吊桥结构”等九项国家发明专利。他担任公司总工程师四年来,公司获工法、专利、论文、科技奖等三百余项。同时,企业还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全国工程项目管理优秀成果奖”、“全国工程建设BIM大赛奖”、“全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等多项荣誉。
他作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家、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专家、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多次参加省工法评审、省优秀质量管理成果评审、合肥市关键技术鉴定等,用自己的先进管理理念和专业知识服务社会。
在同事们眼中,陈洪根就是一个“创新点子户”。他创新开展技术线条“358(三大支撑,五大骨干,八大后起之秀)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建设,推进“三创工作室”和“信和职业规划室”的落地。在培养人才的具体措施方面,他创新提出工程技术人员“基本功扫盲评定”,对人员基本技能培训,然后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人才梯队提拔的依据。陈洪根举例说,公司原滨湖时代广场项目总工程师李昕于2014年底评选进入技术线条“358”人才梯队的“三大支撑”。经过两年多时间历练,已经成长为公司副总经济师兼合肥地铁五号线二标段项目执行经理。
“年轻人有想法就一定要去做、去实现。行动力和执行力非常重要。我们可能看过很多好东西,有过很多不错的想法,却依然没有成绩,这是因为没有付诸实践的决心、勇气、毅力”。采访最后,陈洪根希望建筑行业的年轻人能传承工匠精神,精益求精,铸造精品,回馈社会。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