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切实把传统文化植入青少年内心 徽州民歌尽传唱 文化传承有形化 积淀传统文化 厚实人格培养
09版:今日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6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9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6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积淀传统文化 厚实人格培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苏锐 李建庭 通讯员 程兰 发布日期:2017-09-13 13:26:57

  始创于1905年的歙县城关小学,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古城区中心位置,毗邻八角牌楼和徽州府衙。灿烂的徽州文化、丰厚的人文积淀、百年的拼搏进取,使她成为陶行知故里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
  该校努力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恪守“日有长进”的校训,围绕“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特长明显”的培养目标,追求学生素质发展,是安徽省“经典导读示范校”“陶研实验学校”,黄山市“学陶师陶先进集体”,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剧)传习基地。
  编印校本教材 为奠定文化打基础
  歙县城关小学在2004年10月编印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之一。编印教材的目的不在于知识上为课堂教学拾遗补阙,而是要补人文修养这一大课,使学生们渐渐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境界。为了厚实学生的文化积淀,激发他们对美好的向往,十几年来,该校又编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选读》之二、《陶行知诗集》节选之三。与此同时,各班也纷纷编了《杏花吐蕊》《笋芽儿》《心语星愿》《诗海初航》等刊物。
  校本教材进课堂,让该校学生从小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使他们更加聪明、崇善;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为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迈出坚实的一步,为奠定传统文化打下厚实基础。
  诵读经典诗文 为夯实人格铺石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该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其本质是以经典校本教材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吟诵品析校本经典内容,逐步丰厚师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营造学校环境,在无声的滋润中,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创设校本经典诵读的氛围,提升师生诵读的兴趣。
  教育是一个生命积淀、成长的过程,其品质取决于精神生态的整体发育。学生坚持每天十五分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训蒙增广》等。这些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善待他人,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学会与他人建立起真诚、亲密的关系,从而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检视、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之后,学生之间相处模式多了份书香氤氲。吟诵不是停留在冷冰冰的文字上,而是通过吟诵,让学生们喜欢上爽朗的诵读,感受到诗、文、赋的美丽,从而热爱上传统文化。十多年来,经典文化的诵读融在歙县城关小学的日常教学中,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经典文化的诵读映照着奠基生命的教育理念,铭刻着实践探索的步履印痕,今天用经典的传统文化为学生的心灵埋下种子,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演绎出成长华章。
  非遗进校园 弘扬传统文化
  该校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是彰显师生人格魅力的平台。每个学年度,城关小学近两千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书法、绘画、象棋、乒乓球等二十多项兴趣班,其中“非遗文化”的剪纸艺术、学唱徽剧尤其得到了学生们喜爱。为了让学生们学的艺术更加精湛,该校还外聘了中华剪纸艺术传承人吴笑梅亲自授课,邀请徽剧演员方全富老师手把手教他们学唱,更多的学生因此更关注非遗文化,更多的学生通过非遗文化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一个学校的人文素养,不只体现在课堂,更应该体现在这个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中的表现。每年的“六一”,剪纸作品都会通过橱窗、展板来展示;文艺汇演时,徽剧节目深得全校师生及家长的喜爱。该校还时常带着经典诵读、徽剧之类的节目进工厂、进社区表演,这些都增强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