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 物 笑 容 书法艺术与自然 走向寨山
08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3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3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3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书法艺术与自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明阳 发布日期:2016-03-16 14:39:21

——书法教育十日谈之三

  老子曰,道法自然。
  书法艺术亦追求“得天趣,通自然”。书法师法自然,便可与日月同辉,生生不息。这是因为自然是美的。《庄子·外篇·知北游》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美存在于自然,美的法则源于自然。大千世界中的奇峰异石、枯藤老树、长河落日、晓风残月,乃至潮涨潮落、云卷云舒,无不给书法家以启迪。自然美因长久存在于天地间而永恒,因千变万化而无限,书法家以自然为规,作品便呈现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作品亦如不老之自然,似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远洋溢生命的气息。
  欧阳询在其《八诀》中,把书法主要笔划与自然中景物一一对应:“ 丶(点)如高峰之坠石,L(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一(横)若千里之阵云,丨 (竖)如万岁之枯藤,(斜钩)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丿(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ㄟ(捺)一波常三过笔。”比喻生动形象,极富有生命力。
  唐朝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言:“观浮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gǎo)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若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列列乎犹众星之列云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讲述精湛的书法好比大自然形成的各种神奇壮观,让人进入妙有境界。
  《怀素别传》说:“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又说:“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一一自然。”明丰坊《书诀》中,将书法作品布局与自然天成的屋漏痕作比,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则如屋漏痕,言不露圭(guī)角也。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则如壁坼,言布置自然之巧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其中固然有多种因素,但不可否认,王羲之的自然之爱、山水之情亦是重要因素之一。《兰亭集序》中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可谓触景生情,佳作天成。
  宋代苏轼书法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这与其对自然的热爱与深刻领悟也有很大关系。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把对自然之爱乃至人生之道抒发得淋漓尽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沈尹默的《书法论》云:“字的造型虽然在纸上,而它的神情意趣,却与纸墨以外的自然环境中的一切动态有自然契合的妙用。”书法有书法之理,其他事物也各自有理,学习或研究书法的人,心中有“书理”,碰见与“书理”相通的“物理”时,引起顿悟,便又提高了“书理”,落笔超异,书法长进。
  当代书法家范曾以极其生动的语言论述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书法以他极度的颖慧与大自然心心相映,中国人发现了一个与数学表述自然完全不同的形象的语言表达。这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形象的摹品,更重要的是意象上的、神韵上的、性灵上的摹品,因之产生了类似符号与密码似的点线勾画。而这种点线勾画所形成的图像——文字,成了举世无双的艺术。它是一种造型,不仅仅是形似于万类,而是一种意蕴上的、对万类倾诉衷情。中国书画之妙,在于它的概括力,那简约的、明确的、生动地描述……人类历史上所有精妙绝伦的艺术,无一例外的一定是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产物。
  左宗棠楹联曰:“山高水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说的是既读万卷书,也走万里路;既读案头之山水,也读大地之文章,方可得神悟、得妙谛。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无不热爱自然,他们会将眼中所见的原生态的自然内化于心,再将内心的自然外化于书法之中,产生“石壁挂滕通篆意,桐阴滴露聆琴声”的艺术效果。作为一个书法家,应当热爱自然、观察自然、领会自然,“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将自然之美融于自己书法之中,外化为书法之美,给人以享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