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教育热门词条点击
1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5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0年01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54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阜阳教育热门词条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益军 张勇 刘公颖 发布日期:2010-01-13 16:12:23

        编者按  阜阳教育目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改革发展的攻坚期、阵痛期,群众关注、专家关注、媒体关注的热点期、高温期。教育工作在阜阳市很少像现在这样备受社会关注。
        岁末年初,本报记者赴阜阳采访,对近年来在阜阳出现频率较高的热门词语产生了浓厚兴趣:破解三大教育难题、教育督导考核、捆绑结对帮扶……这些词语从一个侧面折射了阜阳教育的真实影像,浓缩了阜阳教育的探索精神,为此特将这些热门词语进行深入解读,希望能给各地或进行或酝酿中的教育改革以借鉴和启示。

词条一  破解三大教育难题
        阜阳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滞后,导致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相当紧缺,导致该市教育长期“贫血”,严重制约了阜阳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三年前,思维活跃的胡涛走马上任阜阳市教育局局长,面对如此现状,他和决策层一班人经过反复考量,毅然决策:阜阳教育要实现教育均衡和实现崛起目标,必须在解决教育发展环境、体制和资源制约三大难题方面发力,该市教育工作随即以推动教育均衡为切口,围绕破解三大难题排兵布阵……
        阜阳市破解三大教育难题一时引发各方关注。联合国教科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朱小蔓曾率专家组亲临阜阳市论证“破解三大教育难题”课题,并称“这一课题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现实性,不仅为皖北而且为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均衡和崛起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三年过去了,阜阳市“破解三大教育难题”进程如何?
    A.突破瓶颈 师资短缺得到缓解
        “早在两年前,拥有千余名学生的三塔中学只有56名教师,并且这些教师的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失衡,当时的计算机和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无法全部开齐,这两年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陆续充实到学校任教,目前全校拥有各科教师83人,这支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基本合理的教师队伍为三塔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阜南县三塔中学校长刘伟对本报记者说。
        “三塔中学师资队伍的壮大是阜南县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阜南县教育局人事科负责人林刚对本报记者说,“针对全县教师队伍严重短缺的状况,县委、县政府给予了强力支持,在2005年、2006年公开招聘560名教师的基础上,2007年、2008年每年公开选聘教师300名,2009年国家安排特岗教师351人,近几年选聘的1500多名教师一律充实到农村缺额学校任教,从而大大缓解了教师队伍紧缺状况,有效解决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 置。”
        “阜南县教师队伍从严重紧缺到逐步缓解,得益于阜阳市‘破解三大教育难题’课题的有序推进。”林刚向本报记者强调说。
       “破解三大教育难题”课题组于2007年1月提供的报告显示,由于历史原因加上财力不强,阜阳市从1998年起曾经连续多年基本没有新增教师,导致全市师资力量严重匮乏且教师队伍逐年萎缩,农村中小学教师更是年龄老化,青黄不接。全市音乐、体育、美术及英语、信息技术教师更是极度紧缺,很多乡镇没有一名音乐、体育、美术教师,这些课程在农村学校普遍难以开设。教师队伍严重缺员、年龄老化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阜阳教育发展的瓶颈。
        解决教师队伍短缺问题被列入“破解阜阳教育三大难题”的一个重要内容。随后,市、县(区)政府相继出台有关文件,建立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当地媒体不时出现各县、市(区)大批招聘教师的相关信息。
        据阜阳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王伟介绍。随着“破解三大教育难题”课题的启动,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扩充, 2007年,全市补充教师1867名,当年教师队伍首次出现正增长;2008年,全市补充教师1770名;2009年在省教育厅支持下,包括特岗教师在内,全市补充教师2660名。一批又一批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陆续充实到农村中小学教学第一线,为全市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有效缓解了教师队伍的短缺状况,而且优化了教师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市教育局还会同有关部门完成了新一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为以后补充教师奠定了基础。
    B.填谷造峰  不断拓宽优质资源
       “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县级财政对教育投入长期‘欠账’,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和群众需求……破解之策是:确立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这是“破解三大教育难题”课题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报记者连日来在阜阳市所见所闻对该市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
        见闻一:“当初在电力明园小区购房时最担心的就是将来孩子读书不方便,没想到北城小学分校真的建在了小区内,这下再不为孩子上学发愁了。”在阜阳市电力明园小区的北城小学分校门口,一位学生家长对记者说,“名校办分校,我们老百姓跟着受益沾光。”
        北城小学是阜阳城众多学生家长向往的百年名校,据该校校长陈庆军介绍,投资600万元兴建的电力明园小区配套教育设施,2009年秋季作为北城小学分校首次进行招生,按照班额控制的要求,一年级三个班招了一百六十多名新生,这多少减轻了北城小学的招生压力。
        见闻二:进入阜南县城东北,充弥时代气息的阜南县第一初级中学映入记者眼帘。该校校长李进对记者说,为从根本上解决县城学生上初中难,2007年8月,阜南县投资两千多万元, 在原第二中学、第四中学、实验中学初中部的基础上,新建了第一初级中学,教学楼、科技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公寓楼一应俱全,设计容纳98个教学班,自2009年秋季开学后,53个教学班已招收学生3078名,阜南县城由此告别了以前不堪重负的初中大班额。
        见闻三:人口大县太和县尽管在县城有太和中学、第一中学两所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但每年到高中招生季节,这两所学校的校长仍不得不关闭手机,躲避为孩子上学找来的各路关系。学生家长就认准了这两所学校,虽然上面一再强调控制大班额,但却越控制越大。为减缓这两所学校的压力,2008年太和县决定投资过亿元,新建第八中学,2009年秋季已经完成投资两千七百多万元的第八中学正式招生,困扰太和县高中教育多年的难题由此得到有力破解。
        据了解,近几年来,阜阳市对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空前,先后追缴县级教育经费两亿多元,2009年追缴教育经费6240万元。与此同时,阜阳市近年来加快实施阜阳城区学校布点规划。根据《阜阳城区中小学布点规划2009年实施方案》,阜阳城区新建配套教育初级中学四所、小学五所,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初级中学三所、小学两所。
        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该市新建和扩建的一大批中小学校,有力推动了均衡教育的发展,“择校热”随之降温,“大班额”随之消瘦。
    C.上下联动  教育环境更加优化
        2009年9月,阜南县面向全县农村学校公开选调的35名优秀教师到第一初级中学任教。这种通过统一考试、公开选拔、平等竞争,经过公开考试选调乡村教师进城的做法受到省、市媒体的关注,其阳光操作之举在当地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在许多地方,乡村教师调入县城受各种关系的干扰,很难把最优秀的教师选拔出来,阜南县此举从一个侧面说明教育发展环境正在不断优化,当地政府正为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阜阳市教育局助理调研员徐存亚对记者说。
        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促进教育和谐发展是“破解三大教育难题”的子课题之一。记者欣慰地看到,近两年,阜阳市从上至下教育环境得到明显优化。2008年,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中小学校长暂行管理办法》;市教育局、市人事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教师补充机制的意见》;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联合出台了《教育经费管理办法》;市政府纠风办公室等联合七家部门联合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办学行为。
        阜阳市教育局原督导室主任、助理调研员刘世勋对记者说,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时刻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地位,并给予教育更多的话语权。以前,县、市(区)调整教育局局长和重点中学校长,连招呼都不打,如今调配教育干部,县、市(区)党委“一把手”都要征求市教育局意见。市财政局局长在一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我是为教育服务的,你们就把我当作教育局分管局长好了。”
        胡涛向记者坦言:阜阳市三大教育难题,大多是在多种客观背景下积聚而成的,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部得到破解,不现实,况且有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阜阳市三大教育难题的破解也曾遇到过困惑,但三年的探索证明:阜阳教育发展的形势越来越好了,阜阳教育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词条二  教育督导考核

        探究阜阳教育发展,教育督导考核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词。督导考核成为“破解三大教育难题”的助推器。
        为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投入,解决县级财政长期对教育投入“欠账”的老问题,以2005年开始,阜阳市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全面展开督导考核,督导考核结果列入县、市(区)党委、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今后干部使用的一项重要依据。
        此举一下子从深层次改变了县级党委、政府对于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四年来通过督导考核,全市追补教育经费两亿多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有历史“债务”得到化解,且教育经费连年实现“两个提高”、“三个增长”。“教育督导考核在阜阳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胡涛曾经感慨地对本报记者说,“督导考核已成为撬动阜阳教育的有力杠杆”。
        督导考核强力拉动阜阳教育,在2009年8月于阜阳市举办的全国省地教育督导室主任研修班期间受到全国各地204位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为此在2009年9月10日刊发《督导“标杆”撬动阜阳教育》的长篇通讯向全国推介阜阳督导工作经验。

词条三  捆绑结对帮扶

       “2007年8月,当师范附属小学接管颍南第二小学时,校园里荒草丛生、垃圾成堆,就连上厕所也要猫着身子钻过墙洞才能进去,教室门窗破烂,桌椅板凳高低不齐。当时,我带着几个教师过去,一位退休教师看到我们忙着除草、粉墙、更换桌椅,便好意劝告:‘这个学校,就是把华罗庚请来,也无力回天。’”界首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傅新文说起帮扶颍南第二小学的经过,向本报对记者回忆道。“时间不长,当初那些态度冷漠的第二小学教师没想到学校很快就发生了极大变化,不仅校容校貌焕然一新,附属小学还为第二小学添置了电视机、多媒体及DVD实物展台,教学质量也迅速提高,其中四年级学生在界首市语文、数学质量检测时居然能荣获全市第一,周围群众见状纷纷把孩子送到该校来,甚至临近河南省的一些孩子也前来就读,学生由当初不到200人增加到现在的457人。”
        陪同采访的界首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范兴光对记者说:结对帮扶带来的变化在界首市不胜枚举。第一中学、界首中学、逸夫第一小学、回民小学、新华幼儿园等城区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的结对帮扶都已产生明显效果,结对帮扶助推界首市跨入了全国均衡教育先进县市的行列。
        结对帮扶在阜阳市并非界首独有。据阜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王如达介绍,近两年来,阜阳市大力实施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捆绑帮扶共同发展战略。如把清颍中学委托第三中学暂管;颍州区五所优质学校帮扶五所薄弱学校;颍东区将四所优质学校与五所薄弱学校捆绑发展;颍泉区加大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校长相互挂职力度。全市一大批薄弱学校因此得到了快速提升,如第16中学等一大批学校已经从薄弱学校中脱颖而出跃居优质学校行列,捆绑结对帮扶有力推动了阜阳市均衡教育的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