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徽文化
安徽的智慧•传世技艺
学生记者 歙县新安小学五(2)班 吴翔宇 六(3)班 胡世炜 六(5)班 姚子艺 六(7)班 江雨晴 吴雨晨 指导老师 方月志 洪 群 吴恒仁
说到竹子,你一定不陌生:那是一杆直逼云霄的翠绿,古人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对竹的赞美。什么“梅兰竹菊四君子”,什么“岁寒三友松竹梅”。苏东坡还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可以不吃肉,但是房子周围不能没有竹子,远离竹子的人俗气得很!可见竹子多么让人喜爱,不过今天小米不是来谈竹子的,而是要来谈谈竹雕!这可是咱们安徽人对竹子的艺术加工和欣赏。有智慧的人,总会让生活充满艺术!
“竹雕,顾名思义,就是在竹子上雕刻图案,花鸟、虫鱼、走兽、人物都可以在竹子上活灵活现。刀就是笔,竹子就是纸张,刀在纸上完成它的舞蹈,竹雕就竣工了。这种艺术早在唐朝和明清时代就很火了,咱徽派就是竹雕有名的派别。”
听,这解说有模有样,看来吴翔宇对竹雕没少研究。其实感兴趣的可不止他一个,他的伙伴们都加入了发现竹雕的队伍。想知道更多有关竹雕的知识,还得先找到这些“小发现家”们!
胡世炜:拜访竹雕大师
得知歙县有一位竹雕大师,胡世炜决定亲自拜访。这位大师正是非遗传人汪加林叔叔。这不,刚跨进工作室的门,胡世炜就被古朴典致的气息吸引。
“汪叔叔的获奖作品摆满了展厅,很多都不对外出售,那是汪叔叔的无价收藏品。在我和爸爸之前,今天已经有好几十人前来参观了。汪叔叔的竹刻,就好像在纸上写字一样得心应手,每一个动物就像要在你眼前活过来一样!”
当看到《徽州人家》这尊作品时,胡世炜惊住了:“170多个人物,小到松针、拐杖,大到阁楼、山水,无一不是纹理清新,一眼可辨。一尊小小的作品有这么丰富的内容,真是不简单!”
姚子艺:兴趣班我来了
姚子艺之前还没接触过竹雕,该从哪里下手?有了,妈妈的学校不是有竹雕兴趣班嘛,何不打电话去问问!
在妈妈的带领下,姚子艺来到了徽雕展馆。真巧,还有人正在雕刻呢!“只见一截竹子上包着白纸,纸上画着美丽的图案。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将竹子空余部分与纸一起剔掉。别看这活貌似简单,其实精细着呢!”
在那里,姚子艺也看到了汪加林叔叔的作品。“我最喜欢《神童盼世博》了,两个牧童坐在大黄牛背上,他们前方是一团祥云,祥云的上方竟刻画了一只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两个牧童争抢着海宝,神态可爱活泼,充满了天真稚趣!”
吴翔宇:古玩市场收获多
来到古玩市场的吴翔宇看到了许多竹雕,每一尊作品都在诉说着中华文化,在这个“竹雕大本营”,吴翔宇的眼睛可忙了!
“正当我看得入神,正在雕刻竹子的师傅走了过来。师傅介绍说,竹雕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圆雕与浮雕。‘雕刻之前,先要挑好竹子的粗根部,再下锅煮。煮过后就雕出作品的大致形状,随后进行打磨,用细雕刻刀雕出人的五官等细小部位。如此打磨十多次,最后再下锅煮一遍,才算完工。’在师傅那我听到了一句很有经验的话:看一件作品,不是看大小,而是看雕刻得细不细致,人物活不活。”
江雨晴:最爱竹雕笔筒
竹雕的对象包罗万象,丰富繁多,但是笔筒是竹雕中常见的作品。江雨晴喜爱收藏笔筒,最吸引她的还数竹雕笔筒。
“笔筒通常采用浮雕法,所谓浮雕,就是除景物、人物外其他东西都雕去,欣赏它总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竹雕是一本艺术巨著,竹雕笔筒就是我打开这本巨著的窗!”
吴雨晨:竹雕保养有学问
竹雕凝聚了文化的沧桑,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所以,保养竹雕作品同样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因为家里收藏了竹雕,吴雨晨这就来支招:
“年代久远的竹雕,想要去掉附着物,清洗时千万别用肥皂水,得用绒布轻轻地擦拭。洗过之后,就要上核桃油,这样竹雕不易生虫。上油时只需用食指轻沾一点,以指尖肤面有油为度,将油抹在另一掌心,两手搓匀后,双手持雕件把玩,即可达到养护目的。油不可多,多了易回潮。切忌用各种刀具或锋利的物体去除附着物,这会影响雕件的原貌和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