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梦”在乡土成真 “热恋内衣”呵护性感圣诞 猫人预演节日浪漫
07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故乡的水托起梦想之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包诚 发布日期:2009-12-25 15:22:25

       年轻人总爱做梦,他们常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气,离开家乡外出闯荡,想在大千世界中打下一片自己的天地,有的人成功了,更多的人没成功。在外拼搏几年后,很多人饱经挫折苦痛,但他们带着这些经验和见识,在奋斗中学习、积累、沉淀后回到家乡,挫折的磨砺使他们变得沉稳镇定,广博的见闻让他们思路开阔、眼界长远。这些年轻的创业者们发现,故土的水能够洗净风尘,也能承载起他们的梦想之舟。

将打工当成学习
        事实再次证明了那句名言“成功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正确。在同样“飘”在他乡打工的年轻人中,那些思路清晰、有着明确的目标,将打工过程当作是学习实践的人,他们的梦想总比那些整天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人要实现得快些。
        13年前的1996年,18岁的谢道兵初中毕业,面对当时的家庭困境,他只好跟随着亲戚离开巢湖市,到江苏省南京市去打工。当时,他从事的工作是肉鸭屠宰加工,天天杀鸭子、拔鸭毛,虽然苦点累点,但也算劳有所得,自己终于能挣钱补贴家用了。亲戚、朋友和很多和他一样年轻的乡下人就这样不辞辛劳地干了一年又一年。但谢道兵却不甘心就这么给别人打一辈子工,赚点辛苦钱,他一边打工一边用心学技术,一门心思要自己开店,当小老板,给自己打工。因为心里有了一个“老板梦”,所以他在工作时特别注意观察每一道工序,遇到不懂就虚心请教,脏活、累活抢着做,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是店里最勤奋、进步最快的学徒。一年后,他不仅熟悉地掌握了每一道工序,而且还开始对不同品牌的盐水鸭进行研究,慢慢琢磨出一些新奇的配方。1998年6月,20岁的谢道兵揣着自己打工的积蓄和从亲戚那里借来的共两万元租了间门面,开了一家熟食店,从事鸭子加工和销售,取名叫“稳得福”,后又回到家乡搞养殖,开始了创业之路。
        现任阜阳市宏图建筑建材有限公司和电子地磅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胡怀刚有着和谢道兵类似的经历。1994年,胡怀刚高中毕业,为了改变家里窘迫的生活现状,他让父亲把家里一头小猪拉到集市上卖了260元钱,又借了100元钱,揣着这360元钱,他独身一人到湖北省武汉市打工。在那里,他感到了离井背乡的艰难,由于既无技术又无经验,他只好通过同乡在一家建筑公司当了架子工。在那段日子时,他接触的都是苦力活,腰累弯了,臂膀累酸了,手磨成了泡又结成了茧。可为了生存他没有怨天尤人。在一些老师傅的带领下,他边干活边学一些施工技术,虚心向管理人员请教一些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工程管理等专业知识;晚上,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在租住的简陋房里,自学建筑专业方面的书本,踏实勤奋的胡怀刚终于引起了项目经理的注意,将他从工长升到生产主管,后来又提升为建筑项目负责人,很短的时间,他就在建筑公司内站稳了脚跟。可习惯于去追求进取的他不想靠给别人打工来度过自己的青春。1998年,有了一定建筑管理经验的他,毅然辞去了舒适的工作,自己组建了一支建筑工程队,开始承接各类建筑工程。经过一番拼搏和奋斗,四年的风风雨雨后,他终于在武汉市建筑分承包市场小有名气,为自己积累了资本50多万元,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返回家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返乡实现“老板梦”
         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的调查显示,目前我省已有七十多万农民工返乡创办各类企业,占到了全省农民工总数的7%,吸纳了二百二十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江淮大地正在上演一出如火如荼的“凤还巢”大戏。
        天长市铜城镇高尚村青年农民魏永松在浙江省宁波市打工时发现,当地不少人靠养鸡发了家。2006年春节,他投入5000元在家乡建起6间养鸡大棚,引进500只优质草鸡苗。由于缺少管理经验,当年收益并不多。后来,他又追加投资5万元,扩建16间大棚,养鸡量增至1万多只。在精心钻研科学养鸡知识的同时,主动出去找市场,并逐步打开天长市,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等周边城市的销路,当期销售草鸡获利1.2万元。当他听说用昆虫喂鸡可以提高草鸡的营养价值时,2008年初,魏永松花五千多元买回昆虫良种自行繁殖。吃昆虫的草鸡果然长得快,个头大、肉质鲜美,受到消费者青睐。他在饲养“虫鸡”的过程中,还为每只鸡立了“户口”,在鸡腿挂上明显的标识,注明产地、销售联络号码等“身份”信息。不少消费者就是根据这些“信息”,主动上门求购“虫鸡”。“虫鸡”一投放市场,立即供不应求,价格较过去还高出三成,当年就创收近五万元。魏永松从一个打工者升级为了老板,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
        梅明文是当涂县大陇乡韩村村民,1990年中学毕业后在家务农,但仅靠家中几亩田的收入,生活一直很贫困。1996年,他和妻子经亲戚介绍到江苏省武进市打工。这期间,他看到当地农村的发展和当地农民种植葡萄为他们带来的富裕生活,触动非常大,家乡同样土地肥沃,又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为什么不能种植葡萄致富呢?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和妻子就到当地的葡萄种植园打工,这一干就将近10年,当他和妻子基本学会了葡萄种植的全套技术,身边也余存了十多万元。2006年初,他回乡投资在大陇乡韩村以10年至15年的期限租地六十余亩,先修路和搭建工房,然后开始建园。他吃住在园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2007年夏季有15亩葡萄树开始挂果,收获葡萄20多吨,销售收入达18万元。2007年,他们注册成立了当涂县其龙葡萄种植合作社。2008年,合作社的葡萄种植示范园全面丰收,七个品种的葡萄上市时间达三个月,收获葡萄105吨,实现销售收入74万元。今年葡萄种植示范园销售葡萄120吨,实现销售收入84万元。

植根乡土 泽被一方
        吃水不忘掘井人。在家乡创业成功的青年创业者们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他们利用建立合作社、分享经验与技术指导等各种方式,帮助身边的农民兄弟实现共同富裕,使他们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1996年,从大专院校毕业的甘启斌返乡创业,十几年下来,他把一个小小的稻米加工作坊做成了如今安庆市最大的粮食加工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和省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联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长期的深入农村和田间地头的实践中,他渐渐地意识到要发展农村经济就要使农业与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2001年以来,通过实地考察和多方调研后,他决定在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原料基地上下功夫。通过为订单农户垫付生产资金,组织农技专家全程技术指导等方式,积极开展与农户签订合同,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开创了望江县民营企业订单种植的先河。2006年,他以南京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由公司免费提供硒肥,在合成圩农业综合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建立了万亩“稻鸭共生”水稻原粮种种植基地上大力实施富硒米产业开发。为改善基地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基地基础设施水平,他每年投入数十万元,对基地内的道路、沟渠、涵闸进行全面修整。同时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垫付资金、帮助贷款等多种切合农村实际、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更多的农民培养成熟练掌握技术和懂得农业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有能力生产、有条件生产,放心生产放心粮,真心实意地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至目前为止,联河米业公司与农户订单面积已达22万亩,建立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农技”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带动了七万多农户增收。
        高亚飞原本是安徽工业大学教师,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回家养猪,做起了“农民猪倌”。2006年4月,他返乡创办了利辛县兴农万头良种猪场,在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他时刻铭记回乡创业带动乡亲共同致富的目标。2007年9月,他牵头成立了亳州市第一家养猪专业合作社——利辛县新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实行“三供,四面,五保证,六统一”的服务,从技术、品种、管理、销售等环节为农民养猪致富提供坚实的保障。为帮助养殖户树立科学养殖的新观念,他通过合作社反复培训,自己多次上门拜访、指导,动员养殖户参加合作社。功夫不负有心人。看到最初加入合作社的社员都得到了实惠,更多乡亲们主动申请加入,目前合作社已带动规模养殖户一百多户,近两千户小养殖户受益增收。在经营上,创立独具特色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市场”的种、养、加、产、管、研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开创了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