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日格图,男,蒙古族,1983年3月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2005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新闻系,现为《内蒙古青年》编辑。至今用蒙汉双语创作、编译的文字已逾150万字。作品散见于《读者》(原创版)、《民族文学》、《环球时报》等报刊,其中数篇被《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特别关注》等转载,并入选《收获灵感与感动》等多种选集。创作和编译的部分作品被引用为各地中考、高考阅读题。愿用草原的胸怀海纳百川,在文字的国度里策马驰骋,在真善美的疆域里做一名信奉“信,达,雅”的文字小工。
记者:中学时代爱写作吗?水平怎么样?
照日格图:和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一样,中学时喜欢读诗,也爱写诗。一天,我的一首小诗在油印校刊《雏燕》上发表,同学们投来的羡慕眼光让我尝到了文字的甜头,第一次对自己写出的文字充满了自信。
记者:在正式进入作家、写手这个行业之前,你都为写作做过哪些准备和积累?
照日格图:到目前为止,我不认为我是作家或者写手。但我知道写作需要一些积累。我把这种积累叫做“文字经验”。它包括直观经验和间接经验。直观经验的积累需要行万里路,间接经验需要读万卷书。我的写作生活中观察和阅读是一双翅膀,缺一不可。
记者:提到写作、作文,现在许多中学生都觉得笔端生涩,你觉得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你的写作素材或灵感来自哪里?
照日格图:对于中学生而言,缺少的并不是生活经验,而是观察生活的细心。经验并不等同于经历。如果能够将有限的经历逐一捋顺,就不会缺少写作素材。只要细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有值得我们去写作的故事,这就需要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总结生活的勤奋。当事情经过之后,很多人会选择淡忘。但具有写作才华的人喜欢将此提炼、提升,让其成为能够引起共鸣的艺术。生活的过程中,我需要传达我的经历,感动抑或愤怒,所以我选择写作。
记者:喜欢什么人的作品?他们对你的影响是怎样的?
照日格图:我喜欢作家余华和迟子建的作品。他们的文字之所以好,是因为他们的文章里的人物均来自你身边,大多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作家通过他们的文字驾驭让我们看到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一个成功的文学作品,不会去表达生活的表象,而是去挖掘生活深深的内里。读他们的文字,让我感知生活的深奥,能激起我更大的写作欲望。
记者:你觉得中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具备或掌握哪些必备的素质?
照日格图:不得不承认,写作是个性化的事情,与个人的写作天赋有一定关系,但更与一个人的勤奋息息相关。我认为,最好的文章应该是立意新、结构新、表达新的“三新”文章。写作的前提是阅读。阅读能让我们知道哪些立意、结构和表达已不再新。学会用敏锐的眼光审视平凡的生活,加以认真思考后的写作,才是成熟的写作,更能够贴近“三新”。另外,文章的后期修改也十分重要。我是编辑,经常收到中学生投稿,有的学生作文不说“三新”,满篇的错别字与草草的笔迹已让人汗颜。因此,认真也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素质。
记者:想给《安徽青年报》学生读者有什么样的寄语?
照日格图:蒙古族有一句谚语:行走的人,总会达到静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