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考加分“瘦身”
06版:峰会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4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5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40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我看中考加分“瘦身”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2-05-16 11:30:20

    日前,省教育厅公布了2012年全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考”)和高中阶段招生(“中招”)工作方案。此前方案规定:中考政策性加分办法由各市教育局制定,仅作了原则性要求。与往年相比,今年中考方案的最大变化是加分政策“瘦身”,只保留三项:归侨、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烈士子女在其中考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少数民族考生在其中考成绩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援疆和援藏人员子女在其中考成绩上增加10分投档。其他政策性加分项目一律取消。据悉,近年来,不少省、市在加分政策方面也纷纷实行“瘦身”政策。
    对于中考加分政策的“瘦身”,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和建议?


怀宁县希望中学校长陈严飞:
奥赛加分损害公平公正
□本报记者  苏  锐
    怀宁县希望中学校长陈严飞表示,中考的加分政策是经过有关方面认真研究权衡,并经过多年实践逐步完善的,应该是科学合理的,对于对少数民族等特殊群体考生的降分录取照顾是符合国家民族政策的,而对优秀学生的加分照顾则是符合鼓励学生全面发展、鼓励拔尖人才这一原则的。
    “显而易见,中考对各类优秀学生实行加分照顾是公平的,因为它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死读书和读死书!”但是陈校长又忧虑的表示,虽然中考加分政策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多元评价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部分中考加分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一些问题,中考加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质疑,集中体现在奥赛加分和体育加分两个方面。
    “奥赛加分使这项赛事偏离初衷,趋向于功利化;体育加分作假之风盛行,严重损害了中考的公平公正。”据统计,教育部中考加分政策只有10多项,而各地的加分政策却多达200余项,而现如今,加分政策已成为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要求规范和调整中考加分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
    陈校长认为,这种现象至少说明两点。一方面,人们希望在中考改革的进程中,继续维护程序公平,决不容许任何人撼动“录取公平”这一中考公平最坚实的基石;另一方面,公众迫切期盼中考制度的设计更加趋于科学合理,更多的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推动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从这样的意义上讲,人们关注中考公平,捍卫中考公平,不只是对一项考试制度的监督和审视,更代表着一个走向进步的社会对公平和谐的不断期待。安徽今年中考加分项目由15项锐减至3项,如此大刀阔斧的中考加分“瘦身”策略,是迈出中考公平的一大步。


五河县教育局副局长李丙成:
应对弱势地区和群体有所倾斜
□本报记者  薛  晨  许  龙
    受教育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能否受到优质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人生发展和社会地位。在今日的中国,虽然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大众化,但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依然不能满足人民的教育需求。是否要实行政策性加分,以及对哪些人进行加分,都要认真的分析,不能一语以论之。
    加分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当前的中国是一个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国度。各省区市之间,城乡之间,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十分不均衡,甚至相差悬殊。这样,就需要我们在政策的设计上来体现教育的社会公平正义之功能,对弱势地区、弱势群体进行政策性加分,可以促进整个国家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因此,对弱势地区、弱势群体的加分政策还应该执行。当然加分项目不宜太多,要具有易操作、可监督、社会认可度高的项目。比如今年我省的中考加分项目只保留的三项,对七类考生进行政策性加分,基本上符合易操作、可监督的要求。

 

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初级中学校长朱仁胜:
援疆和援藏人员子女可减少加分
□通 讯 员  方  华
  本报记者  薛  晨
    今年在省市中高考加分政策“瘦身”后,将更加体现教育公平。原先三好生、优秀干部加分,在评选过程中缺少客观性,有一定的人为因素干扰。航模、计算机等大赛对农村孩子有失公平,他们没办法参加培训和进行比赛,这样的加分使他们失之交臂。现在加分政策调整后,只涉及三项,减少了人为因素,按学生考试成绩确定录取,显得更加公平公正,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对考试阳光招生很有意义。
    就目前加分政策,朱仁胜还认为可以继续瘦身,为了体现民族政策,可以保留对少数民族考生在其中考成绩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和归侨子女等增加10分投档政策外,至于援疆和援藏人员子女,朱仁胜则认为在其中考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的政策可以取消或者减低加分,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教育公平,让考生足以凭借成绩确定录取。


颍上县夏桥中心学校副校长汪博:
要社会公平还是教育规律
□本报记者  苏  锐  吴雄峰
  通 讯 员  王家良
    对于近期安徽加分项目极度缩水现象,颍上县夏桥中心学校副校长汪博表示,亟待改革的决不只是孩子们的加分体系,而是成人社会的保证程序公正、决策公开制度。肃清特权腐败,教育改革才会遵从内在规律,走得顺畅、自在。
    汪校长表示,各地集中清理整顿中高考滥加分现象的运动,在我省最新出台的中小学招生方案里,显得最为干净和彻底:原来15项加分现在只有三项。这一轮的清理加分,起因在于许多地方的成人社会滥用这类渠道,大肆设立加分项目、提高分值,评选过程则往往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孩子更多靠“拼爹”而不是个人能力来获得加分,让一项好好的选才之道变味为成人社会逐利和腐败的可耻土壤。
    汪校长说:“中高考加分是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其初衷应该也是好的,只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很容易被少数人钻‘空子’。”就像对少数民族给予降分录取这一政策,本来是符合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的,本来不应该质疑,可是有不少人为了得到照顾而挖空心思,从身边的亲戚中寻找少数民族,然后通过姓氏、户籍等手段把自己的孩子弄成“少数民族”,由此出现了不少人改从母亲、奶奶、姥姥甚至其他姻亲的姓氏,从而获取少数民族待遇的现象。
    汪校长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家是要社会公平,还是要教育规律?看起来,这是不对等的选择。因为公平公正,该是各种社会资源分配设计的底线,包括教育,容不得僭越。那么,在短期内,教育的改革进程很可能还将一次次牺牲教育自身的规律。因为,任何试图开拓选才多样性、推进和激励素质教育发展的新办法新途径,或许都蕴含着触动某些阶层群体利益、遭受无孔不入的腐败侵袭的风险。


合肥市第38中学教师张武:
加分“瘦身” 中考更公平
□本报记者  薛  晨
    在张武看来,加分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是中考制度的重要补充,能够让优秀人才不致陷入“一考定终身”的苦恼。但此前“不得将任何学科竞赛成绩作为加分因素”这项规定的弹性还是很大的,科技创新、信息学、电脑机器人等科技类竞赛加分还是算入了很多地市的加分项目。“这恰恰给许多家长钻空子提供了方便,于是每年的科技创新大赛变成家长幕后全权参与的大赛。”
    他说,有的初一初二学生竟然写出洋洋洒洒近万字的调查报告,有的论文甚至牵涉到高中的理化,很多全是家长一手选题,一手炮制,竟然获省市乃至全国大奖。这好比刚刚会走路的孩子,已经知晓如何解应用题了,简直是笑话,更是天方夜谭。很多学生参加这类竞赛,也是冲着能加分去的,功利性太强。每年的科技创新大赛期间,许多家长想办法通过各种关系,打通门路,各显神通,为的就是能给孩子争得一个好的奖项,增加上好学校的筹码。
    加分政策一旦变成一些人徇私舞弊的手段,孕育出种种“金钱交易”,其性质就变了。而孩子早早就知道弄虚作假带来的好处,人还是不诚实的好啊!“这是整个社会教育的悲哀,我们究竟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种道德底线的缺少,让我们的孩子如何去面对明天?如何面对将来激烈的竞争?”他感慨道。
    他还介绍说,近几年,中考加分项目增加,人数随之增长,拥有加分“特权”的学生翻了几番。这让很多勤奋学习、因没有加分“裸考”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感到不公平。根据新规定,这意味着科技创新竞赛获奖等奖项都不能在2012年的中考加分。新政策的完善,无疑是明智之举。中考加分“瘦身”,将有一个更加庞大的“裸分考生”群体出现在市民面前。此举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有利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学校看到的则是学生真实的成绩,真正的实力。
    对这样一个“瘦身”举措,张武说许多家长可以松一口气了。“不需费尽心思为孩子寻求加分项目了,大家一律公平竞争;孩子呢,也不用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泡在各种为加分而设的训练之中啦。”不过他仍然还有担忧,在中高考大背景下,仅靠取消一些加分项目还不够,关键是如何真正改变评价模式,使之考察更加科学化,使一些真正有特长的学生仍有机会冒出来真正有用武之地。


声音  某些加分对农村学生不公
□本报记者  付彦成
  通 讯 员  黄振群
    宋思齐(某农村中学教务主任):
    本来加分政策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校选拔人才提供多元评价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加分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为获取加分的资格或身份而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社会反应强烈。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及家长不顾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盲目参加各种兴趣班、特长班,违背学校教育教学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将客观上适合部分学生参与的奥赛和科技类竞赛项目,泛化为更多、更低龄的学生参加的“必修性”学习或活动。学生学习和参赛的功利性被强化,参赛的动机和行为被扭曲,导致部分学生过于注重本项目的设计,而忽视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偏科和基本知识学习能力缺失,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也就是说,无论在加分制度的操作上,还是在考生平时的学习上都产生了“乱象”,加之监督机制不完善,进而产生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丑恶现象。所以,规范加分政策、完善加分机制,是件大好事。

    李纯(某农村中学学生):
    当极少数同学的特长变为加分的“特权”,就会对绝大多数的考生不公平、不公正。一方面某些特殊条件不一定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得来的,另一方面,一些加分资格的获取也并不是机会均等的。尤其我们农村的考生,几乎没有培养特长的机遇和条件。所以,瘦身对于我们来说是件大好事,应该“瘦”它个没商量。

    王巷音(某农村中学九年级学生家长):
    城里的孩子条件好,从小学的东西多,会电脑懂技术,会打球能弹琴,这个不稀奇,但是如果因此类似的技能为考试加分就有些不合理了。我家的孩子虽然生在农村,他也有许多本事啊,他能开机器,能帮我们种地,这样是不是也应该加分呢?我觉得,都不加分,只根据考试成绩最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