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
5月14日,教育部在北京市召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经验交流会,50所2011年~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会上交流了各自就业工作的经验。安徽科技学院以应用型本科建设助推毕业生创业就业的做法在会上引起兄弟院校的赞誉和关注。
近年来,安徽科技学院坚持以建设应用型本科为抓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使人才培养更切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毕业生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双双稳步提升。
改革课程体系 撤销滞后专业
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脱节、毕业生就业适应期长的问题,安徽科技学院在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架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专业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凸显了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规格,使之培养的毕业生成为能下去、能留住、能用上、能干好的 “四能”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普遍欢迎的。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学校必须清楚自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将来能干什么。如果所有的学校都培养一种人才,那就与人才市场脱钩了”。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黄远友介绍说,为了与用人市场保持不脱钩,短短的几年里,该校停招、减招部分社会需求小、就业率低、缺乏竞争力的专业,如撤销了应用生物教育、特用动物教育专业,停止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招生;减少汉语言文学、英语、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招生计划。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后,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切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加强校企合作 突出技能考核
眼下,应届毕业生们都忙着找工作或者实习,而该校植物科学学院第二期“隆平班”的几十名学生却早已走上工作岗位。去年,该校首期“隆平班”毕业生就业获得了用人单位青睐,不仅与企业提前签订了就业协议,一些用人单位更是不用试便可直接录用。今年毕业的第二期“隆平班”学员早早地就收到了相关企业的提前预订。
这个由校企合作的班,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学习三年理论知识,再到企业实习一年,减少了校内模拟的实习实训环节,将相关实践实习课程的教学过程移入企业进行,实行“双导师制”管理,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正落到实处,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大大增强。
除了“隆平班”之外,该院与相关企业还联合举办了“德力班”等12个特色冠名班,在册学生1082人,实现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近年来,该院还实施“多证书”和“主辅修”培养制度。将“多证书”制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将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挂钩,运用多种措施保证“多证多能”培养要求的落实。校内现有15个职业技能鉴定站,面向38个专业开展培训和考核认证工作,毕业生人均获得职业技能证书1.5个以上。开设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植物保护等六个辅修本科专业,近三年取得辅修专业证书和在读学生近2000人。
设立创业辅导办公室 构建创业教育体系
在该院,除了常规的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外,还有一个外校少有的就业机构,叫大学生创业辅导办公室。这个挂靠在学生处下面的副处级建制的处室,具体负责创业教育的组织、协调、规划和指导工作,不仅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更为学生创业提供各项支持,是创业学生的“娘家”。该办公室通过创业行为管理、创业服务支持、创业政策保障,为学生提供“三管齐下”创业环境。
据介绍,该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一直把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努力构建了创业知识传授、创业实践教育、创业文化熏陶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
针对大学生成才不同阶段的特征,面向一年级、二年级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传授创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面向三年级应用性专业全体学生,开展课程实践教学、学生创业社团活动、创业项目培训,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在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到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合作企业,开展创业实践教育活动和创业过程模拟,进一步巩固创业理论知识,掌握创业相关技能。
据介绍,该院有创业潜质的学生,一般在毕业一两年内陆续开展自主创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的毕业生开展自主创业的达一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