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点,我在占座呢……
03版:深度点击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3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5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3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严肃点,我在占座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本报学生记者 夏 珂等 发布日期:2012-05-11 15:06:00

□安徽师范大学本报学生记者  夏  珂
  安徽医科大学本报学生记者  吴文健
  合肥学院本报学生记者  吴振北

  还记得近来山东师范大学的“占座群殴门”么?相信,“占座”二字必是早已深入大学校园里,无论是自习室、教室、食堂还是图书馆,“人去书留”一直是长期困扰学生的问题。高校的学生们竟为“占座小事”动起了拳脚,这是一所高校的偶发事件还是普遍中的必然?是因为学生道德素质低,还是大学资源使用管理不当呢?

一“位”难求“占招”千奇百怪
  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充斥着各种考试,所以,在每次考试季到来之际,教室、自习室、图书馆甚至食堂都座无虚席。“占座”似乎成为了大家之间的一种无形的约定。
  “考试周时,这种占座现象简直恐怖,到处都是人,连食堂也不放过。都到中午饭点了,结果,那些人还是没有起来的意思,就算好不容易站了起来,也只是出去活动一下,书、笔、包等还在桌子上,这让人很无奈,简直一‘位’难求。”安徽师范大学的张同学如是说。
  安徽医科大学的吴同学说:“在今年3月24日国家计算机等级考前两周左右,自习室悄然变得紧张起来。还没有下课,就有同学在教室外等候着抢占座位。尤其第四教学楼,下午5时左右就得占位,否则就没有空位了。即使在周六周日,还要在早晨7时左右霸占座位。”
  今年从安徽医科大学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的肖同学回想起那段在图书馆占位复习的日子,笑着说:“那时候,考研占位很疯狂的,尤其是进入11月后。天气那么冷,6时在图书馆外排队等候开门都已经很迟了。每天我们占好位置后,就得坐着不走。你要是离开半小时,回来位子就被别人分享了。”
  为了自己千辛万苦得来的座位不被别人分享,各高校校园里的学生们各出奇招。安徽农业大学的许同学提到“绝招”很是兴奋:“在我占的座位左侧座位放堆书,右侧座位桌上贴上‘此位已被征用,请另寻雅座’。以牙还牙,报复那些空占着座位的烂人们。”
  安徽师范大学的李同学这样介绍他的“绝招”:“我先用黑色马克笔在座位上写上占座,但这肯定是不够的,留一支笔或者书这些都太不保险,有些人会把你的东西丢在一旁,这样会弄丢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座位上贴上纸条,标明时间,这样别人看到有时间限制就不会来分享了……”
  这种“未见其人,先见其物”的现象时时在你我身边上演,而大家似乎也早已司空见惯——“你见或者不见,他就在那里,不来不去”,占座的学生很少会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合理性;没占到座位的学生也很少提出质疑,更多的是对于这种现象显示出的无可奈何。这种一“位”难求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僧多粥少,实属迫不得已
  作为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现象,占座看似简单平常,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共资源配置中分配不均的问题。座位作为一种校园公共资源,是通过学生的占座行为自发地完成配置的。“置物占座”现象之所以出现,是为了解决占座和时间利用的矛盾,符合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实现了座位和时间的最优配置,有其合情的一面。因此,记者认为,占座习惯应该得以保留,但目前被滥用的占座习惯权利必须予以限制。因为在公共资源缺乏的状态下,权利一旦被滥用,就会产生资源的浪费现象。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难有人“洁身自好”,多数人都会加入“置物占座”的大军,形成了一种国人惯有的默契,并乐在其中。形形色色的占座现象愈演愈烈,“占座文化”在各高校校园里已“蔚然成风”。
  正在准备考研的安徽师范大学的郑同学说:“占座实属无奈,每年参加考研的人那么多,大家都在看书,所以,想找一个座位好好学习,并固定下来,真是不容易。教室不同于自习室,它有上课的学生,所以,你得不停地换地方,而自习室又太少,一个教室就那么点座位,根本不够。再加上考试周和其他考级、考证临近的时候,人就更多了。僧多粥少,占个座位也是为了自己能够在固定的地方学习,实属无奈……”
  图书馆占座,一般桌椅闲置时间较长,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自习的位置,确实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支持占位行为,认为“置物占座”现象体现的是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这是一种很难得的现象。如若没有对知识的渴望,又何以想占呢?对于这种观点,我们不敢苟同。作为公共资源,座位的使用权不是由个人学习的热情及成绩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并不是别人比你使用的频率低,就应该在座位空着的时候而理所当然地放弃自己的使用权。打着学习的幌子为“置物占座”说理,不仅是部分学生公众意识淡薄的体现,同时也折射出他们的浮躁、功利之心。
  正是在这种普遍无奈的状态下,因占座而产生的恶性循环事件接二连三发生。我们把视点纠结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讨论上,对问题的实际解决意义不大。在占座面前,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资源合理分配的问题。作为高校学生,面对资源,却不能让它物尽其用、合理配置的同时,却又引来埋怨僧多粥少,这只会使矛盾陷入僵局而难以解决。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占座”,究竟该怎么办呢?

趋利避害,避免占座“潜规则”
  大学占座现象由来已久,且较为普遍。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近年来高校大规模扩招,虽然新建了不少教学楼,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是学生人均教学资源仍然不足;二是学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占座在学生中已形成一种习惯,很多学生占了座但不用,降低了使用效率。
  座位应该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最基本条件,各高校首先要加大投入,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资源不足;同时也要加强管理,制订科学的管理办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可以对教室“占座”情况每天进行清理,避免那些“人去物在”的恶性循环,也可以将教室的自习时间定时开放、延长开放等,这可以让大家在不同的时间段得到自习。
  外在的权利约束可能收效甚微,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要从个人做起。学生们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如果大家都不占座、不浪费座位,座位资源自然能够增加不少”。对于自习室里用物品所占的座位,没有人坐的,后来者即可以大胆的去坐,这是你的权利,不必良心不安。当占座的学生回来时,可以让其把书拿走另找位置,依次类推。一如置物占座习惯的形成,修正这个习惯也需要以同样的方式来形成新的习惯权利,改变这种潜规则的关键在于作为权利主体的我们要有勇气用“行动”去践行新的规则。给他人一个机会,给自己一份尊重。用实际行动去改变身边这种劣根的潜规则才是你我当下需要做到的。
  对于那些原本有座位,只因临时离开而导致座位不再的学生们,也毋需激动。如果真的有急事,可以在座位上留上一张纸条,写清楚自己不在的时间,并注明本人不在时,其他学生可以利用这个位置,待回来时再归还即可。这样的话,相信就会减少很多学生因找不到座位而焦急不已的情况了。学生们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在自己不需要的时候把座位留给其他学生。
  关于怎样避免在高峰期占座大军的侵袭,我们认为,大家可以避开集中的自习时间点,选择校园中自习密度相对较低的安逸环境,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对于学习,只要心沉浸在那种氛围之中,相信很快就会有成效。并非如某些学生所说的那样,必须找一个固定的地方来学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