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12年学制能否“减肥”
07版:本期特稿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3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5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3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中小学12年学制能否“减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2-05-11 14:36:53

    从教育实行所谓的“产业化”之后,短短几年时间,教育似乎成了众矢之的。教育费用支出居高不下、大学生就业难、教师队伍中的不良风气、大学校园的腐败,等等。当人们对高投入高期望的教育有些失望的时候,这些问题自然便成了焦点。两会期间,人们把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教育,对现行的基础教育学制提出了变革的提议。

学制要改革 “代表委员”如是说

    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许皞提出一个吸引人眼球的提案,他认为,中小学学制过长会占用青少年接触社会和生活的时间,不利于个性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缩短学制,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即将到来的青壮年劳动力短缺有很大的帮助。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茂名市化州一中名誉校长陈华伟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递交建议,认为中小学教育10年就够了,此举还可减缓人口消失带来的用工荒、社保压力以及就业带来的“剩男剩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科协主席黄细花建议,尽快修改《义务教育法》,将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修改为“国家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制度”,也就是把学前教育和高中都纳入义务教育。“建议将目前国家9年制义务教育延长为12年,并将普教阶段由12年缩短到9年,即按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来设置学制。”
    许皞认为,缩短学制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青壮劳动力短缺,一方面是优秀人才完成研究生和博士生深造已年近三旬,有效劳动时间不足30年,教育产投比偏低,因此建议将中小学阶段教育学制由12年缩短为9年,促进适龄劳动人口早日踏入社会。
    “7岁上小学,高中毕业19岁,大学毕业23岁。如果接受研究生教育,毕业已经27岁了。再加上就业难,可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已近30岁。如果是女性,55岁退休,工作时间还没读书时间长。建议中小学缩为10年,初中高中合并,小学中学各五年,普及十年义务教育。”陈华伟也表示。
    黄细花指出,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传播载体,孩子们可以从中获得各种信息和知识,不像过去只能从学校和老师那里获得知识。在现实教育中,不乏幼儿园孩子学小学课程、小学生学初中课程、初中生学高中课程等现象。初二学完初三的课,高二学完高三的课,剩下一年时间做题备考,这种情况也很普遍。因此,学制完全可以缩短,即调为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共9年。
    黄细花说:“缩短学制,既扩大了义务教育的覆盖面,减轻家庭教育负担,又不给国家增加额外成本。”她强调,我国曾经实行过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的学制多年,事实证明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并没有太多影响,反而能够减轻孩子上学的负担。
    一石激起千层浪,代表委员的提议在民间获得很大的响应,网络论坛展开了关于“缩短学制该不该”的讨论。多数网友表示支持,他们认为,减少学制不仅能给学生减负,更能让学生们提前适应社会。他们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缩短学制可以节约学生的时间,更早的接触社会,服务社会;节约师资力量,初高中若改为两年,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老师出来,实施小班教育就有可能了;可以节约家庭教育成本。


现行学制时间长 知识重叠寡

    现行的学制是“633”制,也就是每个学生,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这一学制的制定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的。当时正是拨乱反正的时期,应该说,这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于提高人们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实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从现在的形势来看,“633”制似乎已经暴露出学制过长、相应地投资过大的问题。试想,一个人7岁入学计算,按现在的学制,他要到23岁才能大学本科毕业。按现在我国的人才需求看,大本毕业后,还得读四年的研究生,一个人成才进入社会为国家做贡献,得要到27岁。而且毕业之后加上三年的工作经历的话,那么,要到30岁左右了。按现行60岁的退休年龄,这样一个人差不多一半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与学习上。
    如果将现行学制缩短为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同时将现行普及9年义务教育改为普及高中教育(或统称普及基础教育),这样可以减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无效学习时间,降低教育成本,同时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有用知识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就业,增加社会财富,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教育成本。
    同样一个学生6岁入学,11岁小学毕业,15岁中学毕业,19—20岁大学毕业或者职业教育完成,那么20岁左右即可就业,为家庭社会创造财富。对于少数学有余力,能够继续深造的学生,也能保证大多在30岁以前完成博士学历学习,这比目前35左右才能完成博士学历学习时间整整提前了5年,也就可以让高学历人才的服务年限整体延长5年,这是多么可观的社会效益啊!
    从学习的知识布局来看,小学六年之前,已经读过三年幼儿园。小一的课本基本上在幼儿园时已经完成了,再上已是重复,学习没有兴趣,此举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此外,照目前的教学实际看,初三和高三阶段,至少有一个学期是用于复习、准备应试。而到了大学,除了专业课,中学里学习的很多知识早已淡忘,学习只是为了考试,与其让学生多花两年浪费在枯燥的复习迎考上,还不如早些让他们学习些有用的技能,以便将来更好的立足社会。
    其实,从已有的经验看学制的缩短不会对基础教育的质量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相反,它可能给目前气氛相对紧张的基础教育注入一种新的活力!
    我国学制偏长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掺水”的结果。明明9年能学明白的东西,偏偏要12年学完。因此,如果从积极的意义来看,现行的教学学制也得改改了,这样或许还能规避一些问题与矛盾。

 

学制改革应尊重学生成才规律

    对于缩短学制的提议,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济顺明确表示反对:本来中国就是人口大国,且国民素质相对偏低。不能为一时的经济结构问题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而把中小学的12年学制缩短,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缩短学制)这是十分功利的做法,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问题复杂化。缩短学制,不但将压缩义务教育年限,还会进一步导致教育质量下降。这些学生走向社会,创造能力会更弱,导致我国产业发展处于价值链最底端,而这种产业发展格局很难给更多人才提供就业空间,由此形成低水平教育与低水平就业的恶性循环。这是我国社会“用工荒”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根源所在。
    义务教育时间得不到保障,素质如何提高?况且,现行的中小学学制的时间安排是经过多年摸索的,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怎能说改就改?现在的教育问题很多,最重要的是教育不公平。农村教育相当薄弱,问题太多。急需增加投入。而农村教育薄弱,也导致了义务教育落实不到位,许多学生虽然也经过了义务教育,但实际上他们的素质并没有达到义务教育水平。而且据笔者了解,现在农村流失生率较高,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读完义务教育,就失学了,早早去打工了,素质没有得到提高,工作起来就很麻烦。在如此现实困境下,如果再缩短教育年限,则是很危险的。
    推行一项教育改革目的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教育,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学习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不是其他。学制如何设置也应该如此,而不是为解决学生的学习负担、高昂学费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教育过多地承担解决社会问题,那么就容易使教育偏离方向。
    儿童的智力和身心发展状况和速度是不一样的,但是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统一的学制,这其实很不符合教育的特点。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基础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呢?现在弹性学制在很多高校很普遍,我们完全有必要在基础教育引进这样的弹性学制。
    所谓弹性学制,狭义的定义是指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年限有一定的伸缩性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即在基础教育阶段,根据现在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要统一规定入学年龄,4岁、5岁、6岁、7岁都可以。在学业上,也可以实行弹性,可以跳级,或者实行多种学制,让孩子选择。在这方面我们看到有的地方已经开始试点,如在北京已经实施弹性学制的少数中学中,初、高中学习年限均为二年(超快班)或两年半(快班)、或三年(顺进班)。再如成都青羊实验中学开通“校内直通车”,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小学生,经考核后,在小学六年中有两次“跳级”的机会。弹性学制最大的好处是照顾了孩子各个特点,让孩子不必在统一的学制情况下接受同样的教育,而且还可以让一些有能力的孩子早点完成基础教育,提前毕业,这对减轻学习负担、应对人口老龄化都带来很大的好处。缩短学制不如推行弹性学制,这是一举多得的好措施。
    缩短学制与否,理应以学生的成长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进而抉择。


学制改革需慎重

    中小学教育其学制年限究竟以几年为宜,应如何分段,目前不同国家尚有不同的认识和规定。我国普通教育的学制自1951年第一次改革后,规定为5—3—3制,但1953年以后,基本沿用的是6—3—3制。文革期间曾一度采用5—2—2制,即所谓“九年一贯制”,实践已证明,采用这种学制难以保障教学质量。70年代后期至今,绝大多数地区仍采用6—3—3制。
    前不久,有政协委员建议:缩短中小学学制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农业大学的许皞建议缩短中小学学制,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即将到来的青壮劳动力短缺。一时间,引发各界人士关注。他认为,目前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20年后青壮劳动力要参与生产创造财富,还要分出很多人员侍奉老人,届时青壮劳动力短缺将是很大的社会问题。并且,中小学学制过长会占用青少年接触社会和生活的时间,不利于个性综合素质的培养。可将目前的学制调整为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的9年学制。
    究竟应采用何种学制呢?我认为,学制改革事关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评价制度等诸多因素,可鼓励探索,区域试点,量力而行,积极稳妥,不可急功近利,草率冒进。
    当前世界学制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加强早期教育和幼儿智力开发,许多国家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相当高,幼儿教育发展很快。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广大农村地区幼儿教育还比较薄弱,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家庭教育相对滞后,过度压缩学制,会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才培养。
    虽然现在孩子成熟较早,青春期也来得较早,但是儿童入学相对也比较早,而且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孩子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还比较差。
    著名教育学者黄济、王策三主编的《现代教育论》中提出,义务教育学制分段应多样化。我国义务教育规定为9年,把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即规定了义务教育管理上的地方分权性质。
    关于学制改革的问题,不能仅仅着眼于学段划分的模式,要在实行素质教育和弹性学制的总原则下,明确义务教育的性质,提出小学、初中的具体教育方针,确立义务教育阶段合理的培养目标、任务以及入学年龄和修业年限;进行其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的配套改革,从而达到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这里,我斗胆设想,在总体学制稳定的前提下,国家是否可以允许各地进行试点,设立弹性学制,鼓励学习优秀者适度提前毕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激励后进,促进人才成长。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基础教育学制都是12年学制。现行的中小学学制是经过多年经验摸索出来的,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改变学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教育不能跟风,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办教育。要想改变学制,一定要做好师资、经费、设备等方面办学条件的准备工作。随意改变学制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毕竟孩子的认知水平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提前学习,只会让学习困难生增加。判断一个学制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生命力,最主要的还得看它是否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否有利于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作者系临泉县长官镇第一小学校长李雷)

本版文字由付彦成采访、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