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一波三折 爱的力量
08版:本期特稿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2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4月1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2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一波三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2-04-18 12:04:36

    2012年2月16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目前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的回答。袁贵仁透露,已经成立了一个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专门工作组,正在深入研究和论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等重要问题。随迁子女家长要求在就读地参加高考,但打破这一限制,有很多实际困难与压力。诸如异地高考的门槛如何设置、如何兼顾本地户籍考生的正当权益、实施的时间等三大焦点问题仍需明晰的答案。


流动人口多 异地高考难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有2.2亿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或生活,在城市化大背景下,他们的事业、家庭、不动产、交际圈均已扎根于输入地,绝大部分城市新移民不会再返回原籍。然而新移民作为促进输入地繁荣的建设者,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无法享受与输入地市民相同的权利,其中日益凸显的矛盾便是新移民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随着国家“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即“两为主”)政策的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到2011年,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约79.2%,比2010年增长了12.7%。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主体逐渐进入义务教育后阶段,继续升学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意愿强烈。据推算,2005年,年龄在12—14周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已有264万,同时尚有552万农民工随迁子女陆续进入高中阶段,此后这一数据更加庞大。另据中国教科院调研,有相当一部分随迁子女家长希望孩子初中毕业后继续在流入地读高中。
    据教育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高考只能在户籍地报考。而全国教材和高考试卷都不统一,这迫使大量城市新移民不得不把孩子留在户籍地读书。一个城市既然接受了新移民工作、生活和他为这个城市建设的贡献,就应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给随迁子女在父母经常居住地高考录取机会,是居住地城市的义务。我们主张“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给户籍减负,为教育松绑,做纯粹的教育。
各界关注 异地高考方案现端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2011年12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实施《纲要》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教育部负责人表示要“抓紧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目前,教育部正积极组织专家进行调研和讨论,着手起草相关政策文件。
    据袁贵仁透露,已经成立了一个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专门工作组,正在深入研究和论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等重要问题,流动人口子女升学问题涉及城市管理、社会保障、外来人口教育资源配置和户籍制度改革等问题,情况十分复杂,需要通盘考虑。袁贵仁表示,今年要将随迁子女教育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全面放开地级市的户籍制度。一年前,袁贵仁曾称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方案正在调研。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民盟中央提出了《关于推进城市中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提案》,建议教育部作为主办单位,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3月3日,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异地高考的问题,教育部正鼓励各地尽快推进,现在到最后的冲刺阶段。并表示,用不了十个月方案就将出台。这被认为是对一年前袁贵仁对方案出台时间表的回应。
    这些信息的公布,预示着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这给即将参加高考的随迁子女家庭带来了希望。
有条件准入 无障碍考试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主要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在教育上的反映,因此仅由教育部门来解决是不切实际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中央层面统筹,以省级政府为主体,协调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在内的政府各个部门共同参与配合。
    解决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还有分清户籍的属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分为农村户籍(即农民工随迁子女)和城市户籍两类,因此在政策制定时应做到全包括,不能有所偏废。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问题上,有的地区已经做了很好的规划方案。
    在2011年福建高考大军中,有342人成为“首吃螃蟹者”,他们户籍在福建省内A地,就读于省内B地,他们经申请直接在就读地参加了高考。2011年12月30日,福建推出新规,本省户籍考生可在省内异地报名高考。
    据报道,2月29日,山东省宣布从2014年起将允许非户籍考生在山东省参加高考,此举首次打破了因为户籍限制而导致的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上海在异地高考问题上也已经迈出了脚步。2012年,有10类非上海户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参加全国高考,两年前只有8类人可以参加,6年前这个数字是6类。这10类非沪籍考生主要包括持引进类人才居住证的子女,市外在沪工作人员的子女,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人员的子女,支内支边知青的子女等。其中,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和上海市教委批准的其他特殊情况考生两类,是去年新增的。不过,也有学者指出,上海市降低非沪籍考生的报名门槛,主要受惠群体还是高端人才的子女,而普通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仍被排斥在外。
    如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问题,有学者建议,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应以省为主,因地制宜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省级政府是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升学考试的主体。应依据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承载能力,依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居住、就业、纳税、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以及其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制定具体政策规定及相关配套保障措施。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模式,实现“有条件准入、无障碍考试”,促进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子女同等的教育权利。同时,加大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宏观调控力度,通过适度调整招生计划,保障各地不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升学考试而影响当地的高考录取比例。
    实行多元化高考升学制度,彻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问题。根据国情,可建立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政府宏观指导、调控,高校自主招生、自我约束,社会有效监督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逐步实现以当地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数量为依据来分配招生指标,以学籍为参加升学考试,依据的管控机制。同时,推动区域自主命题替代省市自主命题,或对考试成绩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实现考生成绩的可比性,推进高考成绩的省际认证制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够在流入地参加高考。
厘清概念 保障教育公平
    何为异地高考,这与让人们担心的“高考移民”有什么不同。
    袁贵仁在两会现场就曾向将其围个水泄不通的记者们纠正了这个概念上的不同。“所谓的异地高考其实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不在这个地方上学却在这里参加高考。”按照袁贵仁的解释,他称的异地高考就是人们所称的高考移民。袁贵仁解释说,但随迁子女父母所要主张的是,“父母在这里务工,达到一定年限,孩子在这里上学能够就地高考。”
    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这被称为“高考移民”。目前中国的高考移民,主要集中流向青海、海南等“高考录取率高,教育水平低”的省份。由此看,高考移民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应该严厉打击。尽快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以及考试问题,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大步。(本稿件由付彦成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