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青春叫特岗教师
07版:本期特稿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2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4月1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2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有一种青春叫特岗教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2-04-18 12:02:06

    在教师队伍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岗教师。他们是一群有理想、抱负,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来自繁华的都市,有的来自美丽的乡村,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理想。他们放弃了舒适的都市生活,远离了慈爱的父母亲人,来到偏僻的地区,做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给孩子们讲述外面的世界。在他们奉献青春的地方,他们教书育人的梦想可曾实现?他们的讲台生活又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别样的青春之歌……

颍上县西三十铺中心学校教师吴德隆:
亲吻大地 把根扎深
□本报记者  薛  晨
    我的生活因教学而时刻点燃着青春之火,我的生活轨迹也和学生们的成长轨迹重重相交。
——吴德隆

    本来可以选择留在银行工作,本来考取了部队的选调生,但最后他却选择回到故乡颍上,成为了一个“孩子王”。吴德隆说,当学校足球场上传来“到农村去,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的广播,那句话瞬间点燃了自己内心的火焰。
    2009年新学年开学,吴德隆告别了铜陵学院,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颍上县西三十铺中心学校,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和生活天地。
给每个学生取一个英文名
    这个金融专业的小伙子,因为对英语的喜爱,毅然担起了英语老师的重担,尽管并不是所谓的“专业对口”,他却很享受这个职业。因为对历史政治的兴趣,他又强烈要求学校分给他代一门历史课。
    八年级的英语、九年级两个班级的历史,一周十几节课忙下来,虽然自己的时间很少很少,但是吴德隆忙得不亦乐乎,已经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学生们课上喊老师,课下就直接称呼他“德隆”。
    而得益于大学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美式口语发音的训练,他的英语口语还是不错的。所以当他看到当地学生英语薄弱,多是哑巴英语,吴德隆决定首先从学生的发音入手。
    第一节英语课上,他就用粉笔板书“吴德隆”和“Andy Wu”在黑板上,向大家介绍自己。后来,他给班里每个学生都取了一个英文名,上下课的时候他们互叫英文名。此外,每个月他还会给学生播放一部英文电影,比如哈利·波特系列、怪物史莱克等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英语的文化氛围,用电影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编写例句。”
    “对于英语,我在尝试教学模式的转变。教是为了不教,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之外,他还建议学生订阅新概念英语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给德隆的生日Party
    “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是他的座右铭。“我想尽量做到和学生的互相信任,没有距离,处理事情时把他们当成个体的人,自由、民主、平等的班级是我追求的目标。”吴德隆说。
    大学时期,吴德隆就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除了喜欢英语,课外他还喜欢踢足球和诗歌创作。由于每天下午都坚持运动,他感染了身边的很多学生。2010年,他组织成立了“青云足球社”。另外,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课外兴趣小组,还为学生们写了校园剧《追求成功的路上》。
    他笑着说,在学校的时光基本没有了自己,95%的时间给了学校和孩子们,2.5%给了领导,2.5%给了同事。这样的付出也赢得了学生们的欢迎。周六、周日,还会有不少学生去找他。毕业后的学生有时间也会来看他;每到过节,手机短信总是爆满。
    2011年4月22日,他的生日,班里的学生给了他一个惊喜。“他们把我拉到操场,抬起来,又埋进沙堆,变出一个蛋糕放在我面前,学生们纷纷跑进教室,各自拿来了送给我的礼物,还有不少外班的同学。”刚开始,孩子们一人一口喂他吃,后来这帮孩子把蛋糕涂得他满脸都是。说起当时的情形,吴德隆仍旧很激动。
    2010年颍上县“特岗征文”活动中,吴德隆的《亲吻大地把根扎深 仰望星空拥抱希望》获一等奖;此外,他还应教育局要求写出了基层第一手调查资料《西三十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他的认真工作和勤于钻研,也赢得了教育局,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的认可,2011年,他荣获“颍上县优秀特岗教师”称号。2012年4月,他又被学校派往江苏泰兴市,参加课改学习活动。
    谈及特岗生涯,他说虽然也会有迷惘和困难,但都要乐观面对。身在基层,不管在教育还是别的岗位,不管做什么,都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困难不困难,自己说了算。“我只是希望能在基层做些贡献,能把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传递给他们。”


固镇县刘集中心小学教师王涛:
痛并快乐着
□本报记者  薛  晨
    2007年毕业于宿州学院的王涛算是一名“老特岗”了,在三年的特岗期满后,他选择留在了故乡——固镇县刘集中心小学。
看着“小豆芽们”长大
    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教学,到学校教的却是语文。第一节语文课,一篇课文他用五分钟就说完了,讲台下的孩子也愣住了。后来,在老教师的指导下,他慢慢清楚了每节课要注意哪些知识点,还要丰富每个知识点的内容。现在,当年一年级的孩子已经读五年级,他也“一堂课想讲多少分钟都讲多少分钟。”
    教语文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拼音、写字规范等最基础的东西都要一一请教老教师。“拼音声母、韵母读得不是很准确,刚到学校好在有师傅的指导。”
    除了这些还有就是课堂秩序。“孩子的上课注意力只能集中5分钟就开始乱动,师傅就告诉我要多提醒他们,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说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和生活有关的东西。”于是,在王涛的课堂上,就出现了他和孩子们聊动画片的场景,比如他会问他们,昨天电视里灰太狼和喜羊羊演了哪些东西?
    在王涛看来,当初做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梦想算是“部分达到了”。但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班里人太多,老师的精力有限,农村的这些孩子太需要老师的引导,比较贪玩,父母大都在外,关心不够。”班里有个孩子,作业总不能按时完成,王涛打电话给家长,好几年了还是没有来学校。
    但是他仍有着种种希望,相信自己可以带好一批批孩子们。“作为年轻教师,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更能倾听孩子心声,孩子愿意说给我听他们内心的想法。”
    2010年6月,特岗生涯三年期满,王涛正式入编了。转眼间,他已经和班里69个孩子相处接近5年了。从一年级的“小豆芽”到现在的小小少年,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王涛的喜悦溢于言表。
最初一个月工资只有600块
    对于特岗教师这个选择,王涛用了一句话——痛并快乐着。
    “曾经后悔过,工资太低,2007年每个月只有600块,2008年涨到800元,市里和县里没有补助,就那些钱都不够生活费;2007年一起到固镇县的特岗教师有11名,到转正的时候还有8人。”说到特岗生涯,微薄的收入让王涛的语气不禁充满了苦涩。
    一开始不到1000元的基本工资,没有绩效工资,这种和在编教师的差别对待,难免让他和学校产生了疏离感。“我们都是为了带好小孩子,倾注了很多心血,付出是一样的,但是收获却不一样。”
    但是他顿了顿,又说了一句。“好在,和孩子们在一起比较快乐。孩子们天真可爱,偶尔会送个苹果给我,结婚时他们还送给我一块蛋糕,我们在操场上一起玩一起吃。”那些小小的细节带给艰苦的日子些许光亮,给了他点点安慰。


长丰县杜集沛河金汇小学潘瑞:
选择特岗 选择无悔的青春
□本报记者  薛  晨  甘雪萍
    “路还有很长很长,既然在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里,选择了‘特岗’作为青春的底色,我就想用爱心和真诚去点燃我和孩子们共同的希望。”           ——潘瑞

    选择了到长丰县做一名特岗教师,对于潘瑞来说,圆了她从小的梦想。2009年从黄山学院毕业;2010年,带着曾经的梦想,潘瑞考取了特岗教师,来到了长丰县杜集沛河金汇小学,开始了自己人生目标的新起点。
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
    转眼间,接近两年的时光悄然而逝,这个娃娃脸的女孩子已经慢慢适应了从学生向教师的身份转变,虽然她笑起来给人的感觉就像个天真烂漫的大孩子。“刚刚到学校时,自己也跟个孩子似的,也许是方法不对,有经验的同事经常说,你教的太累,效果并不一定会明显。”潘瑞说。
    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她慢慢明白“教”为何事。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学校开展了不少教研活动,无论是校内公开课还是乡里教学竞赛,潘瑞都积极亲身参与,这让她获益不少,不仅发现了个人教学上的不足,更培植了她钻研教学的勇气和信心。
    工作上,她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孩子们的发现者和引导者;生活上,她努力做孩子们的家长代理人和心理辅导者。今年潘瑞代二年级语文,班里43名学生,留守儿童就占到十七八个。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工作都不容易做,因为缺少父母的监管和爱,所以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他们最需要父母的关爱,而我们老师能给他们的就是尽量弥补这种缺失的爱,不仅仅是学习上,更重要是精神上,关心他们,相信他们。”潘瑞说。
    班里有个小男孩叫陆进,父母离异,他和爷爷奶奶(都不识字)在家,刚到学校里来,很调皮、爱打架、不喜欢学习,但是他很聪明,于是潘瑞就把他安排在前座,上课时多提问,课下多辅导。慢慢这个孩子感受到老师喜欢他重视他,慢慢改掉坏习惯,学习成绩进步非常大。
    让她感到兴奋的是,现在班里的那群孩子已经把她当做“好朋友”。“‘六一’前我们一起准备节目时的忙碌和兴奋;操场上我们奔跑着的矫健身姿;秋天的田野中我们游戏时的欢声笑语……想想那许多的情形,看看抽屉里孩子们亲手折的一个个千纸鹤,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当老师的乐趣。”潘瑞欣慰地说道。
在这里我学会守护和珍惜
    与潘瑞一同来到金汇小学的还有另外两名特岗老师,虽然来到异乡人生地不熟,让他们感到温暖的是学校领导和同事的热情。记得刚来学校报到那天,长途的劳累和陌生的环境让她有些茫然,但是校长和主任早早在校门口的等待,一下子就让她感觉到了学校的温暖!周末往往留在学校,主任和其他同事常也会叫上他们几个特岗教师去家里吃热腾腾的饭菜。
    让潘瑞高兴的还有一件事,沛河试点的公租房修建快要竣工了,学校领导早早告诉他们,公租房一落成,首先会解决特岗老师的住宿问题。特岗生涯中,她还收获了一件珍贵的礼物——爱情。男朋友是同一年考来的特岗教师,现在他们俩搭班,每天看着那40多个小精灵似的孩子,欢笑成长。“领导教会了我关爱和信任,同事教会了我互助和耐心,孩子们教会了我快乐和憧憬,家长教会了我理解和宽容,这里的一草一木更教会了我守护和珍惜……”
    潘瑞说,现在她特别想看着孩子们一点点长大,想一直把他们带下去。

图为潘瑞和班里孩子们


寿县特岗教师小敏:
遭遇停电 甚至吃不上饭
□本报记者  薛  晨
    随着三年特岗生涯的即将期满,特岗教师小敏却越来越迷茫,对于当初自己的选择产生了后悔的想法。“生活条件太差,待遇不好。结婚后两地分居的问题也让我很困惑。”
    小敏所在的学校位于寿县和霍邱县交界处,2009年,一同去的特岗教师中,她是唯一的女教师,直到2011年,学校才又来了两个女老师。到校后,学校分给她一间房子,里面有一张桌子一张床。由于学校没有食堂,外面也很少有卖吃的,她只有自己买菜烧饭,“用的都是电器,只要一停电有时候甚至都吃不上饭,吃的水是压水井的水。”妈妈一直要来学校看看她,但是小敏总是找理由不让妈妈来,怕妈妈见到自己的生活伤心难过。
    小敏说,工资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已婚的特岗老师的生活,希望国家能出台政策解决两地分居特岗教师的问题。“当然只是希望,希望可以凭借结婚证等手续往靠近家的方向调一调。两地分居的生活太难熬了,我现在在寿县靠近霍邱这边,只希望自己能在寿县范围内往合肥婆家的方向调动一下。”
    刚刚结过婚的她,现在基本是一个月回家一趟,每次回家前还要和几个老师调课才能走掉,从学校回合肥要接近四个小时。小敏说,“主要还想对学生负责,如果不负责的话可以随时请假回家。”
    对于特岗教师生涯,小敏还提出特别不能理解的一点。“学校里有的老师很清闲,有的老师却忙得要死,特岗教师一周多的要代十几节课,而有的编内教师只有几节课,但最后的绩效工资却都是一样的。”她说自己很不明白,国家实施绩效工资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样“吃大锅饭”又会让多少老师少了积极性。
     说到期满后的选择,她言语中满是迷茫,“什么样的政策现在我还不知道,只是期待柳暗花明的一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