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庐江自古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山川秀美、人才辈出。几千年来积淀了优秀而深厚的文化传统, 在这样优秀的文化传统土壤里,年轻而有朝气的庐江四中正茁壮成长。
10年,弹指一挥间。庐江县第四中学的10年以磅礴气势经历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跨越腾飞三个阶段。
10年艰苦创业,办学规模、办学成果连年上台阶;10年教书育人,教师成长,学生成才,成就了今日庐江四中的辉煌。作为全国教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师德建设示范单位的庐江四中,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然而,四中人并没有满足,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孜孜以求,无私奉献,为续写庐江四中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而志存高远。
短短的10年,庐江四中建立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校园,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10年办学,成绩显著:中考成绩连创新高,2007年该校考入省示范高中庐江中学110人,2008年达到137人,2009年更是在面对学区重新划分、优质生源严重减少、城郊生源增加等不利因素影响下达到169人新纪录,省示范高中升学率达51.6%,八届中考四次摘得庐江县中考“状元”;升学率高歌猛进的同时,庐江四中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飞跃的发展,近两年来学生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竞赛获121人次分别获省级一等、二等、三等奖,学生的书画作品有120余件在市级以上获奖,学生文学社年发表作品200篇以上,巢湖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计算机竞赛连续多年摘冠,市、县中学生运动会总是力拔头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庐江四中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让莘莘学子魂牵梦绕的地方,去解读她、品味她……
庐江四中创办于1999年9月,目前发展成由建校时的8个班到如今的43个初中教学班,在校学生3500余人,教职工14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42人、中级教师62人,教师本科学历达98.5%以上。校园占地面积80.8亩,建筑面积1.2万余平方米,拥有教学楼两栋、综合楼一栋,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理化实验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校园风景如画,四季如春,设施一流,人才荟萃,是一个求学、成长的理想之地。
强师能 塑师德 打造一流名师队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造就一支政治觉悟高、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职员工队伍一直是该校历任领导的共识和追求。建校以来,该校始终把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先导,以教学和科研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近年来,特别注重树校魂、立师神,明确提出咬定质量不放松,让每个学生在原来基础上都有提高,就是为每个学生终生发展奠基。对教师,建校之初就提出“选择四中就选择吃苦,选择四中就选择奉献”,大力倡导“静下心来教育,潜下心来育人”,并明确提出加强自我修养四项要求:一、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勤业,刻苦钻研,严谨治学;三、创业,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乐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从而激发教师斗志,提升师德境界,提高工作幸福指数,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从根本上消除职业倦怠心态。同时建立师德评价体系,每学期都对师德进行专项自评、学生评、家长代表评、学校评,评议所得结果直接影响教师的评优和晋职。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教师学习制度,有自学,有教研组集体学,有专家引领学,规定一星期集中学习一次,一个月学一篇文章、提炼一节课精品,一学期读一本专著、写一篇教学体会,现在教师学习、读书已生活化,成为一种时尚。同时突出教师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提出明确具体的10个要求,张贴在学校显著位置,让教师学,让教师做;让学生知道,让学生监督,从而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使师生们在课堂上都能品尝到增长本领的快乐。
实施“名师工程”。名师创名校。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打造一流名校。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一方面广纳英才,引进名师;另一方面十分重视对本校教师的培养,积极为教师提供锤炼和展示自己的舞台,每学期举办一次人人参加的公开教学,然后教研组选拔优秀教师在全校进行示范教学,并利用一切机会把优秀教师送出去培训学习、参加研讨会、参加课堂评优比赛,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鼓励教师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宣传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短短几年间,涌现出一批教学能手,专家学者型教师,目前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六人次,省级教坛新星三人,省劳动模范一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一人,巢湖市学科带头人五人,省、市骨干教师10人以上。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名师队伍已经逐步形成。
建制度 抓常规 确保学校稳步发展
学校的发展仅靠校长的个人魅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形成符合学校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制度。
始终注重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注重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近年来,新领导班子进一步审视和反思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动教职员工讨论并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逐步修订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在各项规章制度下严格实施日常管理。把教育教学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从学生的“一日常规”到班主任的“工作细则”,从教师的“师德规范”到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要求”,从学生的“学”到教师的“教”,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真正做到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事事有人负责、件件有人落实,从而摆脱了以往随意性的“人治”状况,进入到有严密组织管理、有一整套综合的和分工细致的制度化模式。同时,为保证制度的实施,还制订了考勤、考绩检查评比、奖优惩劣等办法和措施,真正做到工作有计划、落实有措施、检查有记载、成果有评价的特色管理。
制订的制度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学生管理的每一个过程,完备、系统、规范、易操作已成为规范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以法治教的前提,规范化管理确保学校稳步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根本保证,更是成功迈入示范学校的关键所在。
重全面 求特色 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建校之初就把学生的德育放在首位,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生动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如何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学生,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高,又让整体教育效果突现,关键是要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这样才能优化教育策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初中生每个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为此,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建立学生档案,观察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个性特点,实行分层教学。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把切实把“教育面向全体”落实到位的同时,加大对特长生培养的力度,为此成立了许多兴趣小组,满足不同爱好和特长学生的要求,使更多的学生的优势科目得到长足的发展。
文学社团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是一大办学特色,群星、绿洲、成长等七个文学社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以年级为阶梯的系列教育活动,寻找“传统,现代,现实”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从小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人文底蕴的积淀和熏陶,不断强化每位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校文学社以“运用创新手段,多角度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目标,以“展现生活风采,抒写心灵感悟”为宗旨,社员们经常参加省、市课题研究,定期出刊、举办作文辅导会、文学讲座、调查采风等各项活动。目前,文学社社员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作品两千多篇,国家正规出版的书籍中收录社员习作三百多篇,在各级各类竞赛、演讲比赛中获奖一百多人次。已有《创新作文》、《语文报》、《作文报》等全国近30家刊物对该校的文学社进行采访报道。为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选用专任教师,利用常规实验原理和现有器具来启发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通过对实验仪器的使用,发现缺陷,开发新产品;发现实验中的异常或失败,在分析成因中获取灵感,扩大创新的空间,修正学生的创新设计,使其作品可行化。目前,学生们已取得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如机械式“鱼塘水位自动控制开关”、“太阳能自动关水机械装置”等五十多件发明在市级以上获奖。另外,每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拓宽了育人渠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特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校领导一班人在更多研究整体学生特征的同时,也在探索不同时期学生的教育特点,且制订不同年级的教育方法:初一新生注重习惯教育(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兴趣教育(提供平台,开展活动,使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社会);初二,分层教学,体会进步,夯实基础(防止两极分化);初三,关注心理健康,感受挫折,一心一意进行应试教育。
四中人以生为本、分层教学、注重特长、全面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去学习和推广,对新时期初中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精神令人敬佩。
抓教研 树品牌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紧紧抓住新一轮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并把新课改的推行看作培养人才、创建名校、造就名师三位一体的工程来抓,极大鼓舞了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参加各种培训、讨论撰写心得,组织课任课教师集体备课,鼓励教师上特色课、探究课、创新课,认真开展评课活动。由于启动早、组织实施到位,新课改工作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肯定,现已成为新课改试点学校。省、市、县三级领导、专家多次到校指导、考察,市、县新课改观摩课多次在该校举办,校内每学期一次的公开教学周活动,引来了其他学校教师来听课。该校新课改教师多次走出校门给其他县、市培训教师,新课改经验多次在省、市、县级培训会上进行交流。
自创办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向科研要效益,向科研要质量,树四中“品牌”,创教育“精品”,把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作为提升质量的战略制高点、持续发展的后劲源泉和最根本的竞争力。
借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抓住校本教研这一契机,教科研活动广泛开展,浓厚的教研氛围已成为学校鲜明的特色之一。为了使教育教学质量深层次发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走教研之路,求高质量教学”的办学策略,以一大批专家学者型教师、骨干教师为核心组成课题研究组。目前,已有五个省级课题结题了,另有五个省级课题正在研究探索中,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几大课题的研究让骨干教师们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更难得的是培养出了更多的高素质教师。近年来,教师每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达150篇之多,在省、市、县级获奖50多人次,并有多位教师出版了专著。
在造就了一大批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强的专家学者型优秀教师的同时,由于学校的教育科研是“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前茅,不仅中考成绩在庐江县一枝独秀,而且在参加各种竞赛,如学科竞赛、青少年创新大赛、电脑比赛、艺术赛、市和县体育比赛和运动会等各类比赛中也硕果累累。
如今,庐江四中的教师传道授业德才兼备,解惑导学日日求新。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继承创新天天增进。庐江四中的精神: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质量至上的负责精神,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正是拥有如此诸多集大成的因素,庐江四中将在素质教育的大道上继续谱写绚丽的华章。
□本报记者 王长春 张贝贝
全国优秀教师、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校长、党支部书记 袁国道
运动会
文学社出版刊物
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