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 我们需怎样倾斜
06版:校长峰会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1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3月2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1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义务教育均衡 我们需怎样倾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2-03-21 11:03:46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摘自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义务教育均衡是复杂问题,又关涉教育领域其他方面,如择校、教育公平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不能仅靠增加投入、制定规划,需要观念上重视、机制体制创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整体提升。与普及义务教育相比,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更艰巨、情况更复杂、道路更漫长。

青阳县新河中心小学校长李双根:
提高福利待遇才能留得住农村一线教师
□本报记者  薛  晨  单  微
    在李双根看来,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均衡是尤其重要的部分,无论在区域内师资还是办学条件都应该向农村地区倾斜,做到城乡均衡。
    在师资方面,建立积极灵活的教师流动机制,确保农村一线教师替补流动有源,而且引得来留得住。在乡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投入方面,要最大程度缩小城乡办学条件上的外部差距,确保农村学校教学设施和办公条件县域内同等。
    然而要想在师资方面引得来留得住,在他看来并不容易。“首先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和实际福利待遇要均衡。”他说,虽然表面上区域内教师收入同等,但实际上城区与农村,特别是与偏远的山村教师待遇因诸多因素差别较大,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提高农村一线教师福利待遇。“随着城镇化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步趋向县城,教师走教上班已经成普遍现象。倘若能解决农村任教教师的中餐和交通费用,将是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除了在经济福利之外,李双根还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大中小学教师职称的改革力度,将小学高级职称评选指标,按乡镇在岗教师的一定比例下放到乡镇,由乡镇中心小学组织评选,使农村教师在职称上有奔头。“对于农村小学教师来说,一旦聘上‘小学高级’几乎就到顶了,因为指标数量限制,每年仅有的几个高级职称指标大都被城区学校占用了,导致农村小学教师基本没有进取的希望可能,这对农村小学教师是很不公平,也抑制了广大的小学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农村学校的总体教育质量。”他认为这一点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此外,李双根还表示,希望政府能够逐年提高农村学校现有的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不仅要按现有的在校学生数来拨付,而且还要兼顾到农村学校的单位数量。“多一所学校(教学点)就意味多一份便民教育,就应该多拨一份办公支出。”在他看来,农村如果能兼顾教学点的公用经费不足,实行另外补助的拨款模式,实施对农村教学点的倾斜,才能切实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
    他还指出,省、县财政拨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标准是每生每年城镇都比农村高,这样的“差异标准”是不合理的,是不均衡的表现。“希望国家、省、县三级财政拨付教育公用经费,在逐年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同等标准。”

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校长王嗣惠:
强弱联合 中层管理干部需多交流
□本报记者  薛  晨  单  微
    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王嗣惠表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在硬件资源上做得不错,在一些城区薄弱学校增加了器材,加大对学校硬件场所建设的支持力度,但是在软件上做得还不够,比如说强校和弱校联合,不能仅仅是表面上的工作,要“实实在在的联合。”“教育教学方面上的联合做得少一些。”王嗣惠说。
    她介绍说,实现同一区域内教育均衡,强弱联合是良好的途径。“强校举办活动时,会邀请弱校参与,弱校有活动也会邀请强校,这样以达到教学相长。”在她看来,在强弱联合中,在队伍方面,校长交流工作还比较到位,一般校长在一所学校的任期是三到五年,但是中层管理人员在强校和弱校之间的交流目前还不是很多,还不足够。“如果强校的中层能够经常性的交流到弱校,对于带动弱校的教学教研会有很好的效应。”
    在教师交流方面,蜀山区教育主管部门也已经出台了相应的交流政策,促进强校教师到弱校交流教学,比如规定了骨干教师评选必须有到弱校支教一年的经历,但这在王嗣惠看来还是不够的。
    实现教育均衡,名校办分校是否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对此,王嗣惠认为并不可取。“一个学校有一个校长是最好的,形成一校一品。”她说,合肥市某些学校分校遍地开花,对此她不甚认同,办分校对于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有好处,但是对于一个实实在在做教育的人来说,没有那么多精力管理分校,怎能全身心去赋予学校自己的管理理念,又何谈保证分校的教学质量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她还介绍说,自颐和佳苑小学搬入新址以来,学校学生规模上在蜀山区位居前列,整体发展不错,但在骨干教师方面还有欠缺,所以目前学校将着力打造“名师工程”,以“名师”带动所有教师一起成长。

长丰县阿奎利亚学校校长夏卫兵:
义务教育均衡是公平的体现
□本报记者  苏  锐  甘雪萍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长丰县阿奎利亚学校校长、书记夏卫兵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夏校长认为,义务教育均衡,是对广大人民大众最大的公平,是大家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从学校的层面讲,决不是削峰填壑,更不是削弱优质学校,而要是创建一大批优质学校,让人人都享有高质量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在这点上最重要的是师资和资金的倾斜,例如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基本经费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上海的小学生的生均经费是1650元,中西部是500元左右,在投入上如今的教育本来就远远不足。同时师资问题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一大批好的教师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而中西部的好教师流失已经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了,以此做好经费和师资的保证是促进业务教育均衡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创建一大批优质学校,整合一大批薄弱学校,形成以名校带动周边学校,名师带动周边教师,名校长带动周边校长。打造名师流动制度,名校长工作室制度等等。
    “我们始终把提升教学成绩、管理水平,引领周边学校一起发展作为我们的职责。我们希望能够以自己微薄之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夏校长如是说。长丰县阿奎利亚学校是一所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配置完善,教师选拔严格,教学成绩突出,理念引领超前。目前该校就非常注意和周边兄弟学校配合,把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周边学校分享。

怀宁县希望中学校长陈严飞:
均衡不是搞平均主义
□本报记者  苏  锐
    陈严飞表示,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实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陈校长表示,就目前解决义务教育均衡的主流意见有以下三点。一是“提质量”。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学校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和谐发展;以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学科竞赛、质量抽查、专项素质检测为途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最后陈校长还强调,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马鞍山市:抓招生制度改革 从生源上实现均衡
□本报记者
    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学校生源均衡配置,是马鞍山市推进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马鞍山市,根据规定,择校的初中学生毕业时不得报考省示范高中,并建立公办初中择校生和民办初中超计划招生的告知、公示制度和跨学区、跨校借读通报制度,引导学生家长逐步回归到理性选择学区和学校,金家庄区、当涂县城区初一实现零择校,全市市区初一择校生率下降到1.24%。完善民办初中招生办法。民办招生实行电脑派位和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免试入学方式,比例为6∶4,招生不设门槛,允许兼报。进行普通高中招生政策改革。将省示范高中的统招生计划确定一定比例的均衡指标生名额分配到边远、薄弱初中,2008年至2011年分别从3%增加到6%,均衡指标生只要达到普通高中建档线就有可能被省示范高中统招录取,边远、薄弱初中学生进入省示范高中学习机会大大增大,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该市还在强化教师交流培训方面下功夫,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与配置均衡。2011年,该市政府出台政策,在市区6所边远薄弱初中设立特聘教师岗位,从市区优质公办初中选聘22名骨干教师到这些学校支教三年,并在职称评定、交通补贴、工作津贴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该市教育局近年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工作,规定中小学主要领导原则上要交流产生,并按任期制进行交流使用,以县区为单位加强骨干教师交流力度,每年交流面不低于专任教师的15%。2011年底,该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含山县召开,总结推广含山县城乡校长、教师大幅度交流的做法,进一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工作。与此同时,该市还在不断加强农村教师挂职培训工作。2011年,当涂县20名农村初中、小学中青年教师被选派到市10多所优质学校挂职培训30个工作日,安排市级骨干教师一对一帮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