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一所穷孩子上得起的学校 在自己的天空中飞翔 牵手春天的旋律
04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0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3月15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0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办一所穷孩子上得起的学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包 诚 发布日期:2012-03-15 21:40:29

    在濉溪县,黄继宝很有名。这个曾经上不起学的穷孩子、大学里精英分子,如今是濉溪县精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长,在这所他一手打造的学校里,有中考落榜生、经济困难生、农民工、下岗职工和残疾人。
    他说:“我就是要创办一所让穷人家孩子能上的学校。”
     黄继宝出生在濉溪县钟楼乡,因为没有钱交学费,性格倔强的他站在濉溪县第二中学校长办公室门前苦求,站了整整一个星期。校长被他的求学之心打动,破格让他免费入学。从那一刻起,他的心中就埋下了一个梦想:办一所穷人的孩子能上好学、农家的孩子能前途更广阔的学校,
    从中学到大学,他始终是精英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还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主席等职务。2005年从解放军合肥炮兵学院毕业时,学院领导找他谈话,让其留校任教,并许诺给予优厚待遇。他婉言拒绝了领导的好意,怀着一腔办学热情返回家乡。
  大学生不留在城市里,却返回乡村办学的消息,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的新闻话题。面对乡亲们的种种议论,黄继宝不为所动,然而父母的强烈反对却让他头疼不已。“我一个刚毕业的穷学生哪有钱?父母不支持,我只有自己出去借钱”。
  筹资期间,他吃不香、睡不宁,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他的执拗打动了父母和相关部门领导,父母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县招商局给协调办公场地、联系租用教室,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出面协调办理办学许可证,县里还给其解决了部分办学资金……
  东拼西凑之下,资金有了,学校建起来了,却招不到学生,这让黄继宝很着急。“因为是新办的学校,很多人不相信。我就挨家挨户去讲,说我们学校是教什么的,学费是按标准来收的,还有奖助学金,毕业包推荐,就业不成的退还学费等”。就这样,黄继宝带上干粮和水壶,自己骑着自行车跑遍了濉溪县18个乡(镇)、40多所学校、1200余户家庭,终于招到90名学生。为让学生毕业后及时就业,他找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部门,联系就业岗位,还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搜集用工信息,与外省大中型企业挂钩,根据厂方所需技术人才,实行订单培训,让学校的就业率达到了80%以上。
  在黄继宝的辛勤努力和精心管理下, 学校逐渐声名鹊起,第二年招生一百多人,第三年两百多人,第四年三百多人……经过六年的发展,该校现有学生近700人,校舍面积1.2万多平方米,与六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已向企业输送人才2300人。
  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让黄继宝忘记当年的初衷,在办学之初他就定下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基本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为贫困生减免学杂费,将学费的7%专项用于校内学费减免、助学金、奖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几年来累计减免学杂费34.32万元,发放奖学金19.6万元,以减免学费等形式培训农村贫困青年、下岗职工、残疾人近900人次。此外,该校针对农民工开展培训,几年来培训农民工并解决就业2376人,被上级主管部门定为淮北市劳动保障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濉溪县阳光工程定点培训机构。
  “我们要打造淮北市首屈一指、皖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办职业教育第一名校。”黄继宝的梦想才刚刚开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