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童年的心底梦
02版:专题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3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3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听听童年的心底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肖蕾 徐徐 于永军 发布日期:2009-11-23 15:25:14

        童年的梦想会为人生插上翅膀, 童年的记忆会伴着人们走完人生; 有人将孩子比作上天的神灵与星辰, 有人相信孩子的眼睛里承载着未来和希望, 但造物主除了公平地施予阳光和空气,孩子童年的色彩却为环境所定。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色彩,不一样的童年。
        在11月20日国际儿童日期间,我们走进这样一群孩子身边,洞察他们的童年,倾听他们的心底梦想。

漂泊的心不再孤独

        讲述:刘伟伟(蒙城县板桥中学九(1)班学生)
        儿时的我,总爱站在村头的大桥上,捧着一个小小的漂流瓶,轻轻地抛入水中,然后使劲地用手捧水向瓶子溅去,让瓶子顺着河流流向远方——把我的思念、我的心事带给在外打工的爸妈。
        爸妈外出打工后,把我安置在三叔家。刚开始,我感觉还好,每天和三婶谈心,过得还算舒适,他们待我很好。渐渐的,我与三婶的谈话少了,我不再像从前和她随心所欲地说着想说的话。因为,看到她,总让我想起我“狠心”的爸妈。
        日子更久了,我和三叔家的人发展到除了每日必要的话之外,再也不会多说一句话。我整日心神不定,我真的很想爸妈。看着三叔的孩子依偎在爸妈身旁的笑,我只能故作坚强。那一刻,我开始感到自己不属于这个家、不属于这个世界。他们愈是谈笑、开心,我就愈加难受、愈加思念爸妈。于是,我站在村头的河流边翘首遥望:小小的漂流瓶啊,你何时才能把我的思念带到我的爸妈那里?爸妈啊,你们何时才能不再漂泊,让可怜的孩儿也能偎依在你们的身旁?
        中秋的月,格外的圆。我的盼望也变成了彻底的失望。早上,我就在盼望家人的团聚。中午,依然未见那亲切的脸庞。直到那个晚上,爸妈才打来了电话。电话这头,我只是哭;电话那头,他们只是反复地劝……终于挂上了电话。
        直到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三叔家一个人都没有,只有一张 “晚饭自己解决”的字条。短短的六个字,这一刻,我感到真的很孤独。爸妈扔下了我,三叔也“不管”我了,我成了一个无人管的孩子。我该怎么办?爸妈不在家,我依赖了三叔一家。三叔他们不在家,我还有别的依赖的人吗?不,我应该站起来,我要依靠我自己。一向不会做饭的我,那天亲自做饭了。不知道什么是水开,就找来邻居问一下;不知道什么时候馍熟,就每隔一段时间,用手捏一下,感觉像平时摸起来一样软才吃。那天,我吃得很香,我战胜了自己——要知道,那时我才上小学二年级啊。我忽然觉得,我漂泊的心找到了依靠,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
        进入初中后,我走进了寄宿班,一日三餐,老师相伴左右;晚间就寝,老师问寒问暖。学习中,活动中,同学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让我快乐每一天。尽管爸妈不在身边,我却感到很温暖。我理解了爸妈,漂泊的心终于在集体的臂膀上安静地入眠。

蒲公英,和着梦想一起飞

        讲述:李  洁(蒙城县板桥中学九(1)班学生)
        窗外的风萧瑟地刮着,卷起一地的蒲公英,看着看着,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小时,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冰冷的石板上,手里捏着一束蒲公英,用嘴去吹散,让小小的蒲公英带走我的梦想。我呆呆地把目光锁定在那束蒲公英的身上,任凭那灼人的光线摧残着蒲公英。我的心在一阵隐隐作痛,有着说不出的悲凉与无奈……
        现在,依旧喜欢坐在冰冷的石板上,手里依旧有一束蒲公英,只是我的身旁多了朋友的陪伴。我们一块学习、一块生活、一块欢笑、一块将烦恼驱散。我们共同许下美好的祝愿、共同将蒲公英吹散。然后,看着高飞的蒲公英带走了我们的梦想、带走了我们一起许下的心愿。朋友在身旁,为我的世界点亮了一盏灯,我的生活充满了欢乐,我的日子充满阳光。
        从前,一束蒲公英在窗外茫然飘落,孤寂的路灯下是歇斯底里的凄凉。忙碌的爸妈有着一直忙碌的事情,孤单的我只能伴着蒲公英遐想。愿望破灭了,被风吹散了,用蒲公英祭奠我的梦想;遇到烦恼了,心情郁闷了,用蒲公英陪伴我悲伤。之后,一个人静静地望着天空,心似乎被掏空了,连最后的一丁点儿的悲伤也不留给我,发呆之后,转身离去……
        现在,一束蒲公英在窗外悠然飘落,孤寂路灯下不再如往日般凄凉。愿望破灭了,考试失利了,思念爸妈了……有老师伴我身旁,老师给予我心灵的慰藉和爱的补偿。老师和我一起,拾起飘落的蒲公英,用力吹起,追赶着吹起,让它高翔。老师让我再吹一束蒲公英,让梦的翅膀不再残缺,继续飞翔。望着蒲公英的高翔,我笑了,老师也笑了,同学们都笑了。我甩掉了精神上的负担,甩掉了梦想中的迷惘,我心在飞翔,梦想在飞翔。
        站在15岁的门坎,回过头去,去向自己的失败告别,我的成长路上多了一份思量。蒲公英的飞翔诠释着生命的新开始,宣告着梦想的新飞翔。蒲公英是幸福的,带着理想飞向了梦的天堂。现实中的我虽历经挫折,但踌躇满志、斗志昂扬。我要和蒲公英一样在蓝天中飞翔、飞翔。

想成为国画家
        讲述:陈正君(合肥市特殊教育中心七年级学生)


        又到周末了,矛盾的心情让我更加难过,高兴的是为了我上学而在合肥市打工的爸爸、妈妈要来接我了,矛盾的却是他们从打工的地方到学校要转两趟车,太辛苦了。尽管如此,每个星期的这个时候,无论刮风下雨,抑或下雪,我总是能够在学校门口见到他们,比起其他的寄宿学生来说,我很幸福。
        可能在内心中,爸爸、妈妈始终觉得欠我些什么吧,四岁时的一场病误诊让我再也听不到这个世界的声音,发声也十分困难。那个时候,在农村的爸爸、妈妈为我四处奔走,还到江苏省南京市去为我看病,甚至听到医生一句“还残存着听力”时,花费了几乎全部的积蓄为我买了助听器,可是,我还是失聪了。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开启一扇窗,只是,我们要找到这扇窗子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的。虽然我的家在农村,可是,爸爸、妈妈对我的不放弃让我收获了很多,也得以能够坐在教室里跟其他的孩子一样学习,为以后的人生积蓄力量。
        不记得从几年级开始对画画有了爱好,妈妈一直都在陪着我,一到周六, 妈妈就放下手里的工作,到学校接我,并把我送到画画老师那里学习。小孩子嘛,刚开始总是充满兴趣,可是后来我就不乖了,总是想偷懒,被妈妈发现后,她就守在我身边,帮我戒掉懒散的毛病。也许是妈妈的帮助吧,我渐渐地开始喜欢上了画画,特别是中国画。现在我的梦想就是能够成为中国画画家,虽然离这个梦想还很远,但是我会努力的。
        今年我17岁了,从童年开始的厄运并没有延续,而是被父母的努力支持和辛勤付出所冲淡,我很想在成就梦想的同时亲口对爸爸、妈妈说一句:

恣意在创新的殿堂
        讲述:方  宇(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
        刚从全国性大赛中载誉归来,又从市长手中接过“市长奖”奖杯的我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的不俗能力表现斩获了一个又一个荣誉。我的作品——给传统徽派民居装上新型“生态空调”和“向日葵”式太阳能集电板的科技创新设想,受到了评审专家们的一致肯定。
        怎么让徽派农村民居既能留存地方特色,又能顺应现代生活,真正做到生态民居,这是我很多时间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传统徽派民居虽然在规划和建设方面力图避免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充分地体现其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但是,却在通风、采光以及温度的自动调节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些不足使得徽派民居不利于长久保存,因此,我便想着能不能解决这一难题。为此,多次到皖南一带对传统徽派民居进行实地考察,就传统徽派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作了一些探讨,在此基础上,将自己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体会与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构建新徽派民居的设想。
        在设想中,我充分利用太阳能采暖、采光、照明、供热水,有效改善室内环境温度、光照情况和生活卫生条件。在向阳的外墙采用玻璃罩封闭,形成空气夹层,创造一个风压差。此外,还在每个墙壁设置可调百叶窗,可调整百叶窗的外墙在冬季为深色,以多获取太阳辐射能,与内室形成热力环流,达到保温效果,将温室中获得的热量以对流的形式传输给房间;到了夏季则设置为浅色,以反射太阳光,从而改善室内温度。
        我还为新式的徽派民居设计了一个“向日葵式”的太阳能集电板,让太阳能集电板始终正对着太阳,与太阳光线成90°的夹角,以获取更多的太阳能来供电和加热生活用水。我的这项构建新徽派民居的设想得到了权威专家的一致肯定,获得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不久之后,又获得合肥市第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对于获得的这些荣誉,我认为都是老师的辛勤培育的结果,虽然,自己将来不一定会成为科学家,但是通过科技创新却激发了自己的求知欲,提升了创新的激情和兴趣,以及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

蒙城县板桥中学留守儿童周末生活丰富多采,图为棋类兴趣小组的学生正在对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