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我们
也许,我们缺少挥斥方遒的韧劲,但我们一样在书写着自己的青春;也许,我们没有独倚花锄的多愁,但我们善感于深思慎取;也许,我们不曾经历过波浪兼天涌的惊骇,但我们于水波不兴中荡涤着几分宁静。
我们不喜欢聚光灯的投影,它太过于强烈耀眼,然而,外在的事物不过是我们释缓压力的一个借口罢了。
我们张扬个性,呼唤一个顺从自我的世界,只有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们似乎才能证实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慨叹。我们的个性超越了树人笔下的“矜持着的闲暇”,于是走上了所谓的“非主流”。是我们审美能力的提升?还是我们与主流社会相悖?我们信奉不以心为形役,追求我们所渴望的,但这一年,我们必须放下求异的心理,在明年的6月花开之后,焕然地绽放我们的个性。
于是,一出出独属于90后的折子戏扯开了——
大红的晚霞幔布拉开,夜的幕景下垂,桌前,氤氲着母亲端来的香茗的绿气,看那淡淡的绿色扩散到水中,它们婆娑着自己的裙摆,倏尔又交织在一起。我知道,那是奋斗的汗水在期待花开的心路历程。叶叶茶叶有馀情,绻舒绻合,只为那旋舞的热气随飒爽的秋风飘到天尽头,那儿的香丘,才是这份清醇的香气的归宿。摇曳的老式玻璃窗反射着桌前的景象,思绪便也幻化成缕缕的香气,淡淡地憧憬一下美好的慕求,揉揉饴饬的睡眼,坚定信心,去实现梦幻与现实的交换,暂时残缺的戏的结局,努力用过程的殷实去注定它的唯美。
夜的幔布拉开,大红的朝霞幕景垂下,随着学校古老而有韵味的钟声敲响,新一篇章的曲目开始上演。坐在有些湿润的空气中,头脑变得空明澄澈,琅琅的书声覆盖着耳膜,鞭笞着每一颗进取的心。古人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估计是在这种氛围中创作出的吧。我们虽不及孙敬投悬梁、苏秦锥刺股,也不比匡衡凿壁偷光、李密牛角挂书,但书生意气的90后的我们,专注,凝眸,慎思,疾书,仰望,同样会演绎出精彩的华章。
记得老师说过,在人生的轮回中,起点至终点,不过是圆圈上重合的两点罢了。我们就在这圈上爬着、蹒跚着、疾走着、徘徊着、回眸着……我猜想,这个大圆上一定串连着许多的小圈圈,或大或小,却总是完满,我们努力地去寻找小圈的出口,跨过高中与大学交界点,满意地走进下一个圈的轨道中。
我们向往未来,所以我们必须充实现在,每一次的成功与失败交织成一张幽微灵秀的网,去罩住以后值得骄傲的回忆,也许偶有幽深的怅惘,那也不过是过往烟云。
确定了飞翔,就不再收回翅膀,在博大深邃的苍穹中,一弯弯矫健的弧线,一道道铿锵的扑翅声,勾勒出90后的我们的英姿。
咫尺的距离
独自走在一起走过的楼道里,踏着阳光的斜影,心扉被光照刺开,于是,所有幸福的记忆在这浅浅的日光下曝光成一幅略带忧伤的图景。
熟悉的铃声,预备的却是另一节课,可我仍旧习惯地循着你曾经来的方向。明明知道那是过去的节奏,但满满的记忆使我准确地踩着乐点,那段已逝去的旋律在我的心中总是起伏起一道道波澜,难以释怀。拥有时,我幸福地享受,然而终究逃不过像普希金说的那样:“过去了的,终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我不知道久陷于怀恋是否会使我们变得疏远,可我能分明地感受到情感被游丝软系的淡然无力。
摘下物象匆匆的凹透镜,朦胧的眼际多了几分猜不透的距离,是近亦远,全凭主观臆想。喜欢在课间慵懒地趴在桌上,任思绪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但是,时间的流逝没有洗涤任何旧迹,却在酝酿着一窖陈而醇厚的酒。
甘冽的酒香中,不知不觉地浸入了落日熔金的色彩,夕阳带着一天的疲惫回到了黄土地的怀抱,她吻地的轻响,划分了白天与黑夜,眼睛里渐渐流进了夜色,一切都在黑暗中淹没了。
深秋的夜静得有穿透力,瑟瑟的秋风在老式的玻璃窗上扫过,屋内屋外的景象清晰地摇曳在玻璃上。有院子里树叶的婆娑,有敷在短墙上薄薄的月光,有昏昏欲睡的小雏菊,它们就那样虚幻地显现在眼帘,仿佛是触手可及,可当我把手伸向夜色中时,它们却又遥不可及。我不知道咫尺的距离有多远,孤独之感袭遍全身。在夜的溶液中,我努力找寻着与自己同样心境的离子,她也在游离彳亍吧。我期待与她的碰撞牵手,尔后一起飞到有香丘的天尽头。我将寻觅的希望寄托于梦境,神游或许可以填充幸福回忆的留白。然而,梦醒之后却发现梦中咫尺的距离甚至于亲昵,其实很遥远,梦里的希望被现实消磨殆尽时,只能将它依托于现实中美丽而旖旎的邂逅,遥遥地注目你的身影,现实也不过是咫尺的距离,但这浅浅的距离又藏着一个重洋,在花落叶萎的飘零中,流出来的只是两颗泪珠……
也许,过往的希冀本身已成为一种奢望,慕求的心思依然拴缚在失去的现实中,莫名的滋味徘徊流淌在咫尺中,究竟多远,还得看放出的眼光能否从你的双眸中折射回来。
坐在曦微的晨光里,轻轻合上开启的尘封记忆,在期待与梦想已随风远去的时候,我还在偷偷地丈量我们之间咫尺的距离。
史英伶 合肥市第10中学高三(5)班学生,爱好写作,曾在《合肥晚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在“合肥晚报与供电杯”《我的五环情》奥运征文中获三等奖。用心洞察周围的事物,用笔触记录点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