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更应关心孩子 高招“预录取”的闹剧该结束了 “五万美女争嫁十八富豪”谁该感到悲哀 查郭美美事件不能只靠“人肉搜索” 安徽省民政厅捡拾弃婴公告
06版:声音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7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1年07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70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高招“预录取”的闹剧该结束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杰人 发布日期:2011-07-11 10:01:14

    近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相互指责对方破坏录取秩序,诱导考生修改志愿。复旦大学方面称,已与该校签署“预录取”协议的一些考生被另外的高校招生人员欺骗、误导,从而修改了志愿,让录取意向落了空。
    所谓“预录取”协议,是高校在正式招生前,根据考生的分数和各地确定的分数线,与上了相应分数线且预计能超过该校投档线的考生面谈协商后,与考生签署的录取意向书。这种协议的实质就是高校在高招过程中,为了锁定理想的报考者而提前“跑马圈地”。
    从法律上看,“预录取”协议并非真正的合同,因为这种协议仅仅是一种意向,并非对协议双方权利、义务的确定性约束;同时,这种协议由于并不涉及处分双方的民事权利,也不符合《合同法》所确定的合同要件。因此可以说,“预录取”协议说白了不过是一纸并无履行保障的空头支票。
    从实质看,“预录取”协议源于日益激烈的高招录取大战。当前的高招过程中,一方面是考分低的考生求学无门,另一方面是高分考生成了香饽饽,哪所学校都想招揽生源。这些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状元”录取战中的竞争白热化就是典型的例证。
    也许有人会说,高招大战好,让高校之间开展竞争,有利于考生的选择和教育利益。但问题是,由于这种竞争没有规则、没有保障,这种生源大战的赢家永远都是高校,输家则永远是考生和高招秩序。
    更可怕的是,在考生和家长方面,面对众多高校的竞相“忽悠”,很多时候他们无所适从。因为考生、家长与高校之间处于录取信息、政策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更让考生处于明显的劣势。当面对很多高校的承诺或解释,考生越听越糊涂,最终在糊涂之下填报了糊涂的志愿。
    这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围绕“预录取”考生之争,犹如揭开了一块遮羞布,它让更多的人看到高招中缺乏规则和诚信的混乱秩序,也让人们看到了高校之间围绕生源大战的不择手段。
    遗憾的是,尽管这种无序之争已经延续了好几年,并且愈演愈烈,但教育主管部门似乎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行政监管的消极态度,更让高校之间的非正当竞争日益加剧。
    如今,复旦大学招生网站和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分别在微博上围绕“复旦高招预录取被称取消”事件的相关声明均已撤下。有关高校的人士说,此事件将由教育主管部门出面解决,希望这种抢生源的闹剧能就此销声匿迹。
                □据《新京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