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世乒赛,人们会说到中国队,说到中国队,人们会想到张怡宁、郭跃、李晓霞。而现在,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定是她——今年世乒赛的新科冠军——丁宁,一位90后的大姐姐,一个曾经在赛场上哭红双眼的小女孩,一个曾多次与冠军擦肩的乒乓小将。这是她职业生涯的首个世界大赛单打冠军,当她捧着象征世界乒乓球女单最高荣誉的盖斯特杯时,开心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触摸它,我的名字就要刻在上面了。”
误打误撞学乒乓
丁宁姐姐出生在体育之家,爸爸练速滑,妈妈打篮球。丁宁从小就是当地的孩子王,为了看住她,顺便练练灵活性,妈妈索性把她带到自己工作的体育馆,让她跟一群小朋友练乒乓球。起初,丁宁姐姐对练球没有太大的兴趣,相反,她更喜欢和小伙伴打闹。当教练说打得好可以奖励一个红双喜乒乓球时,丁宁姐姐来劲了,她开始认真对待这个鸡蛋大小的球,并很快成为获奖励最多的那一个。更让丁妈妈没想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女儿居然深深迷上了这个小小的球。
此后,丁妈妈便把她送到更正规一点的少年宫乒乓球班。仅仅一年时间,丁宁姐姐进步飞速,球技“称霸”少年宫。老师们都说,丁宁是学体育的料。就这样,她又从少年宫,打到省队,再从省队打进国家队。一路走来,她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并在自己的乒乓之路上梦想花开。
妈妈像个总舵手
在培养丁宁姐姐的道路上,妈妈像一个总舵手,把握着方向。其实,在丁宁身上,还承载着妈妈的梦想——进国家队。
了解到女儿的喜好后,丁妈妈顺其自然,一直支持她。一开始进大庆体校时,体校教练拒绝了基本功不扎实,动作不规范的丁宁。随后,妈妈便每周日带她到少年宫打两个小时的乒乓球,尽管在妈妈眼里,女儿是掌上明珠,但在训练上,妈妈却从来不“心软”。
丁妈妈为了陪女儿练习,她买了一袋子球,想着只要把球发过去,能让丁宁打一下就可以,为了找人陪练,丁妈妈把会打球的同学几乎找了个遍。
丁妈妈说:“其实,孩子开始学东西时,不在于孩子坚持,而是家长能否坚持。任何小孩学东西时间一长,都会感觉腻味,想退缩,丁宁也有过。刚到少年宫打球时,因为教练太厉害,她就不想去,还躲到假山后面。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关键要看如何挖掘。”
莫斯科的“眼泪”
你别看丁宁姐姐现在已经是世界冠军,可在此之前,她也曾受过打击,也曾泪撒赛场,甚至低迷过,只不过,她都坚强地挺过来了。
说到失败,去年莫斯科世乒赛上的失利是她遭遇的最大的打击。她足足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才走出阴影。
那次比赛,丁宁充当主力战将,决赛中,被任命为先锋,第一个上场,这对于一个第一次参加团体世乒赛的队员来说可是一种很高的信任。比赛开始后,丁宁很快连赢两局,并在决胜局以8比3领先,本以为已经胜利在望。然而,她却被对手连扳比分,输掉了比赛。当时,丁宁姐姐在赛场上,哭红了双眼。
然而,350天后,依然是世乒赛,她突破自己,站上了最高领奖台。就像张怡宁姐姐说的,丁宁表现出了一名超一流选手的水准,这个冠军,实至名归。
告别“眼泪”,竞争还在继续,比赛后,这名倔强的乒乓小将一定会越战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