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博士团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898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898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村里来了博士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慧 吕雪 李广郜 发布日期:2024-10-18 11:21:00

  “参与农业服务七年了,团省委牵头做的这个活动是我这七八年来感觉最扎实的助农服务。”自今年5月份参加“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以来,除一次无法调课外,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植物病理学系副主任、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副教授蒋磊不落下任何一场对接活动,“我是做植物病理研究的,主攻草莓和蓝莓种植,无论去哪个城市对接,来的都是相关的种植户,对接很精准,且活动一直在持续地进行。更可贵的是,团委尽全力帮农户解决问题,确实是很用心了。”

  今年5月,团省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省中安振兴公司(建投公司)等六家单位联合主办了安徽省“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乡村振兴科技赋能活动,旨在发挥青年专家在科技强农中的积极作用,面向全省涉农领域创业青年开展科技助农服务,有针对性地邀请服务团成员深入各地区基层一线提供科技助农服务,帮助涉农领域创业青年解决现代农业技术、信息、经营、管理等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强农和乡村振兴。

种源“芯片”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光是育种这一项帮助就很了不起了”。霍邱县昌浩朗德鹅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凤山已经从事朗德鹅养殖十几年,品种的退化导致鹅的生长发育缓慢、饲料转化率低、饲养周期长和经济效益低下,他早已有培育新品种的意向,但困于精力、技术和经费有限迟迟无法开展该项目,谈及安徽科技学院博士叶鹏飞,他夸赞道:“叶博士就是专门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及遗传资源保护方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我俩是一拍即合,而且新品种已经出来了,就快进入中试阶段。”
  近年来,霍邱县大力发展朗德鹅养殖产业,鹅肝成为当地的致富法宝。但朗德鹅为法国品种,鹅苗基本从外国引进,产业发展长期受到牵制。
  “核心种源仍然依赖进口,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我们自身的供种问题,在特殊时期,如果我们不能从国外进口相应的优秀种质,该怎么办?另外,我们引进的这些国外品种并不是最优秀的品种,我们必须要培育出满足我们国家主流市场供给型的品种。”叶鹏飞说,“这就必须要从‘头’开始,牢牢把握住农业的‘中国芯’,把种质资源抓在自己手里。”
  目前,叶鹏飞与李凤山合作的新品系红旅一号料肝比为21∶1,相比老品种产肝量提高了23%。除此之外,双方在疫苗研制、抗病防疫方面也有合作。对于新品种的最终推广上市,李凤山充满了期待:“良好的抗病力、较快的生长速度以及适应性强等特性,这些都将帮助养殖户降低风险,提高养殖效益,未来将是品质与效益双丰收。”
  同样面临种源退化的,还有赵为刚的养猪场,不同的是,他养殖的是霍邱县当地的霍寿黑猪。
  我国是世界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4%、46%,但用于商业化生产的猪种90%以上依赖进口,我国自主培育的高效优质型种猪严重缺乏。培育出生产性能、育种效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化种猪,打破国外对“猪芯片”的垄断,是突破生猪种业“卡脖子”问题的关键。
  安徽科技学院博士李小金主要从事猪重要经济性状遗传机理与育种技术创新等研究,他表示,霍寿黑猪相比白猪口感更好,但产量较低成本较高,如何改进种源走品牌化道路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与赵为刚对接后,他多次到养殖场取样,做小分子检测,以期理顺谱系,便于后期推广新品种。
  “很多‘60后’的农业大户都面临着接班问题,愿意回来的年轻人还是比较少的。对接时看到赵为刚这样的小伙子特别高兴,有年轻人愿意接棒父辈产业,还有种源的不断更新,我们的农业前景很广阔。”李小金说。

  叶鹏飞(前排左二)在昌浩鹅业向霍邱县科技局局长王鹏(前排左一)一行介绍朗德鹅新配套系推广情况,前排右一为李凤山
李小金团队在赵为刚的养猪场采样

微信“看诊”让博士成为第一求助人
  “请大家放心,我是来做事的,不是来拍照的。今天是我第一次来,以后我还会经常来”。第一次来到六安市裕安区城南镇关王庙村和种植户们交流时,蒋磊明显感觉到对方的不信任,此话一出,大家明显眼神不一样了。接下来的近两个小时,蒋磊特意用最通俗的“农村话”拉近了和种植户的距离,详细了解了当地草莓种植、病虫害防控、农药施用以及包装销售等情况,全面解答了大家的困惑。临别时,他留了微信二维码给所有人:“有问题随时找我。”
“蒋博士,您说的基质要从哪里买?我们从来没用过。”
  “有个十万火急的情况,因为持续高温,全国苗荒,草莓大棚就要彻底抛荒了。”
  “您帮我看看这个病株图片,是得了啥病?应该用啥药?”
  ……
  成为农户的微信好友后,蒋磊成为大伙的求助第一人,无论是周末还是半夜,无论是微信好友还是微信群,图片、视频、电话等消息不断。
  王庙村草莓苗荒,蒋磊通过自己的渠道向安徽长丰县、马鞍山市,山东济南市、临沂市,河南郑州市,江苏南京市等多地求助,在拨打了几十通电话后,终于找到最合适的草莓苗;盛产蓝莓的安徽怀宁县希望找一些“达人”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虽从未接触过这些资源,蒋磊并未拒绝,而是通过团省委对接匹配了“达人”资源。
  这样的人气不止停留在网络上,在线下,无论是走在田间地头,还是各类农业交流会上,只要听说蒋博士来了,大家都会带着各种问题和想法来跟他聊一聊,而蒋磊不会仅仅就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多想一步,将服务套餐化。
  以关王庙村的连栋大棚改造为例,蒋磊专门邀请了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园艺学院以及安徽农科院园艺所的专家一道,为村民们开展了“草莓科学栽培”“草莓病虫害综合治理”“连栋大棚建设”等系列技术培训,并同时进行线上直播,确保种植户们都能看到。培训结束时,还制作了农事“明白纸”,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怎么干,一目了然。
  对于农业服务,蒋磊用的是“四零”思路,即“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微信成为适合的“农具”。“做农业服务其实挺耗时间精力的,说实话,很多事情对于我们评职称、涨工资等是没什么帮助的,但做农业不能这么功利,我要对得起广大‘微信好友’的信任。”蒋磊说。

蒋磊(中)为农户讲解种植要点

“精耕细作”让人才“种子”生根发芽
  李凤山的公司长期空出四间宿舍供安徽科技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居住。“他们跟工人一样的作息时间,半夜都要起来填饲,工人做什么这些研究生就要做什么,不同的是,他们还要观察和记录数据,毒株提取、疫苗配套、种鹅选育……这些工作他们都一直在参与。”李凤山说。
  相比老品种,红旅一号鹅肝增长23%,饲养周期减少5天,饲养成本下降,每只鹅至少多产生30元的经济收益……问及6月小试的数据,安徽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小雪非常自信地一一列举,并说:“不仅这个项目,导师会带着我们跑全国各地的畜牧会议,各地的养殖场去过太多了,既开阔了眼界,又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唐孝通是安徽科技学院研三学生,也是这个项目组成员之一,谈及毕业后的打算,他说:“会继续跟这个项目,到基层的农业公司去就职。”
  从小在矿区长大的蒋磊曾不知道该怎么跟农民打交道,见到农户走过来就往导师身后躲。如今,他只要下农田就会尽量带着学生,在他看来,这既是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田野情怀的好机会。“要像种庄稼一样精耕细作培养农业人才。基层的农科院所普遍缺人才,要想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至关重要。”蒋磊说,“我们和关王庙村也有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的想法,目前正在讨论中。”
  蒋磊介绍道,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人才和办学资源优势,以校内外博士、行业专家团队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技术服务、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多种校地合作形式,实实在在深入田间地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形成一批实践成果,全力配合地方发展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和内涵建设,为博士团“结对服务”的开展提供保障,推动学校真正做到助农兴农。
  截至9月底,安徽省“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已组建266人的青年专家(博士)队伍,基本上覆盖了涉农各领域和各专业方向,共计完成六安、蚌埠、马鞍山、滁州、宿州、淮南、铜陵、安庆、池州及阜阳等10个市的集中对接现场会和金寨县的专场对接会。活动先后发动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工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庆师范大学、皖西学院、宿州学院、江南大学、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和当地农业技术部门等单位青年专家(博士)120名,参与对接活动190人次,服务创业企业252个,服务创业需求260个,服务创业青年250名,助力青年创业扬帆远航。

安徽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为李凤山(右三)提供解决方案
“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活动启动仪式

打好博士助农组合拳 搭建乡村振兴连心桥
  今年5月,作为全省“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活动首发,六安市成功举办了启动仪式及首场集中对接活动,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活动开展以来,按照团省委工作部署要求,团六安市委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对接服务,目前32位青年专家与我市39家青年农业创业企业建立联系并常态化开展科技助农服务,不仅有助于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人才队伍,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精准对接 抓需求提效率
  六安市是农业大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始终位于全省前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比价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去年团六安市委通过专题调研,摸排了全市40周岁以下领办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青年创客1181人,在详细了解青年农业创业情况基础上,提出培育六安特色“青创农场”,截至目前已完成培育180家,2024年计划新培育60家,此项工作写入了2024年市委1号文件,这些青年“新农人”对农业科技服务具有强烈的需求意愿。根据工作安排,4月团市委面向全市涉农领域创业青年,特别是“青创农场”,摸排科技服务需求,采取一对一、点对点联系沟通方式,确保需求摸排的精准度、可行性,共收集了39个服务需求,涉及农作物生产现代化、粮食作物加工与销售、中药材种植加工、畜牧家禽水产养殖、茶叶、食用菌、蔬果种植等,通过第三方机构精准匹配上了32位青年专家,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精细服务 建机制架桥梁
  坚持团县(区)委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明确一名联络员具体负责。建立双周报工作机制,按照需求对接清单,每两周收集汇总活动最新进展,切实推进活动落地见效。充分发挥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农业企业方向主管部门、属地政府的沟通联系,整合各方资源,各县(区)成立了博士、企业、属地、业务部门在内的沟通联络群,强化主动邀请和对接,全方位为青年专家人才提供交通、食宿等方面的便捷,让青年专家(博士)感受到团组织的重视和热情,帮助青年创业者畅通线上指导解决诉求渠道。例如,团霍邱县委组织县畜牧业发展中心、安徽科技学院李小金博士、兴鹏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及属地乡镇开展调研座谈,就猪场育种过程中系谱完善等开展深入交流,形成了很好的共识。而前两年县畜牧中心与安徽科技学院签订了育种协议,李博士就是团队成员,此次科技助农项目也是在全县农业服务基础上的完善和提升,双重加持更好地推动科技助农工作顺利开展。
政策叠加 扩池子强带动
  科技助农服务既要帮助解决点上问题,也要注重面上示范带动。在总结省级“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团市委组织开展市科技助农服务活动。7月联合市农科院成立六安市“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志愿服务团”,目前已招募成员17人。制定并印发《六安市“青科先锋 皋效助农”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志愿服务团活动实施方案》,面向“青创农场”有针对性地开展市级科技助农服务。团市委负责牵头收集青创农场需求,市农科院科学匹配服务团成员,各团县(区)委具体对接,邀请服务团成员开展科技助农服务,采取现场答疑、指导、培训等多种形式实施精准帮扶。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联合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公益服务,为青年涉农企业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就青年创业者关心的财务、营销、税务、市场、投融资等难点问题提供专业指导。通过多种政策手段更好地促进助农成果转化,既扩大了帮扶力度,又实现了全面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六安市“乡村振兴新青年计划”的纵深实施。
营造氛围 提平台增势能
  抓住来之不易的活动机遇,运用好“青年专家(博士)科技助农服务团”等各部门搭建的平台,把服务保障抓在前、抓到位,全力为青年专家人才和青年创业者提供贴心的服务保障,当好“店小二”,不断推动“青呼我为 科技助农”的“动能”转化为青年建功乡村振兴的强大“势能”。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深入宣传科技助农服务团活动取得的成效以及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充分展示专家风采和活动成果,精心策划推出五期活动视频,青年创业者纷纷点赞转发,持续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对接现场的博士介绍展板
农户与博士对接现场
在首场对接会中,博士为农户答疑解惑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黄慧,通讯员吕雪、李广郜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