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被孩子们牵挂是一种幸福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于金龙 郭杰标 发布日期:2024-10-16 11:52:45 |
□通讯员 于金龙 郭杰标 本报记者 沈思佳
“援疆,是一种使命,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不久前,淮北市第五中学利用秋季学期第一次校本培训时间,举行田超群援疆事迹师德报告会。援疆期满,田超群与大家分享在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支教的特殊工作经历和独特文化感悟。
积极响应号召,怀揣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坚定信念和热忱之心,田超群志愿报名参加为期三年的援疆支教工作。她参与的课题《信息技术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提升的典型案例研究》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个人被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授予“优秀教师”称号,皮山县教育局教研室授予“优秀命题教师”“优秀课例展示”等荣誉称号,和田地区教育局授予“优秀援疆教师”荣誉称号,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社厅授予“三年援疆考核优秀”荣誉称号。2024年,田超群获评安徽省优秀教师。
心连心结良师益友
“被孩子们牵挂是一种幸福。暑假期间,我回到了淮北市。学生佐和热古丽等纷纷给我发微信,问我何时返校。这让我感动不已。”2021年10月,田超群前往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任教,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疆之旅。
“我总是流鼻血,约莫一个月的时间,才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刚到皮山县工作时,当地干燥的气候给田超群带来了不少困扰。
田超群为七年级、八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授课,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学生们的名字难记。于是她买了一叠有双面胶的彩纸,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彩纸为自己制作一张卡片,把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上面,在名字四周空白的地方,画上自己最喜欢的图画,贴在课桌的右上角。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记名字的难题,也为教室打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给学生们上作文课时,田超群会首先创作,结合自己的写作过程来启迪、指导学生们进行写作。课堂教学,她探索推广“一慢二反复三巩固”的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并向兄弟学校推广,大大提高了当地学校汉语课堂教学效率。
每次上课,田超群都会提前十几分钟进入班级,陪着学生一起晨读。她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发音,鼓励他们勇敢地大声朗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手拉手做好“传帮带”
“学校已经实行多媒体教学。我们从制作课件入手,指导当地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系统为教学服务”。为做好“传帮带”工作,田超群和其他安徽援疆教师一起成立了语文名师工作室。大家利用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与皮山县各乡镇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共建活动,为当地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田超群积极承担下乡送教送培的工作,坚持每个月下乡至少一次,和帮扶学校的教师一起举行语文学科大教研活动,帮助他们进行有效备课教研,优化教学设计,开展公开课展示。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名师工作室联系的乡镇中学,有两位教师获得和田地区教育教学类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田老师对我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田超群承担了学校三十余名“徒弟”的教学业务指导工作。她与“徒弟”相互听课、磨课,有针对性地指导备课教研、课堂设计,毫无保留地传授教学经验。“徒弟”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很快就能胜任中学语文循环教学。
田超群坚持每周至少开两节公开课,以身示范如何上好语文课。为了更好地锻炼青年教师,提高他们课堂教学能力,她鼓励并辅导他们参加各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她指导的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的教师在和田地区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教师论文在地区级刊物发表,教师课题在地区级立项……经过三年不懈努力,田超群所带领的语文教研团队已经基本完成电子化教案导学案。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既然来援疆,就知责任大”。田超群将自己针对民族学生学情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成教育教学论文,与本地教师分享。她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普及和规范使用,帮助学生创建校园文学社、朗诵社等学生社团,抓住关键时间节点,指导社团学生开展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亲爱师爱科学知识”为主题的写作、朗诵、演讲等活动。帮助当地民族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大大提升了民族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田超群积极牵线搭桥,开展了安徽淮北中学生与皮山中学生“互通一封信、共生爱国情”的活动。两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两地师生热情参与。假期时间,田超群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50余次家访活动。给学生带去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米面油等食品,或者书包书本等学习用品,到维吾尔族学生家中做客家访,了解学习民族特色文化,她的爱心善举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