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舒正彬:乡村是发展的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慧 发布日期:2024-07-05 11:01:15 |
大学毕业之后,舒正彬先后在央企、国企和金融公司中担任过风控专员、会计主管、交易操盘员等,工作的第二年便拿到了年薪20余万元。“可我还是想做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做实体产业。”2015年舒正彬回到家乡金寨县麻埠镇响洪甸村,“家乡是有资源优势的,而且创业成本低,我想试一试。” 响洪甸村是六安瓜片的核心原产地,当地经济发展主要来源于茶叶产销,发展好茶叶经济,既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能为茶农提高经济收入。为此,舒正彬拜六安瓜片茶王为师,认真学习茶艺,并接手了谢裕大(六安)茶叶有限公司进行重新组建,扩大基地和生产规模。目前,公司占地80亩,拥有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茶叶加工车间,同时拥有全长126米的现代化绿茶加工生产线和80米的六安瓜片机械化加工生产线。在2021年全面完成六安瓜片加工3万斤,烘青绿茶10万斤,产值达1200万元,为当地茶农人均增收超2000元;2018年成为县级扶贫车间和扶贫基地,也是六安市茶叶科技专家大院。
茶叶经济有明显的季节性,茶季过去,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如何创造长久的产业、留住更多的人成为舒正彬的新课题。麻埠镇是金寨县第二大毛竹资源基地,拥有毛竹基地5万亩,因人工成本上涨和销售渠道不畅,大量的毛竹空在山上无人管理和砍伐,这导致了毛竹资源的大量浪费。
瞄准毛竹市场后,舒正彬主动对接,成立了金寨县响洪甸竹业有限公司,公司日均加工生产毛竹20余吨,直接为响洪甸村创造就业岗位60余个,也激发了当地村民对毛竹产业的激情,推动了当地毛竹产业发展,使得响洪甸村的优势资源得到了有力的发挥。
2022年,为了更好地宣传家乡、宣传六安瓜片,舒正彬投资建设了见山水茶旅融合项目,建设了露营基地和民宿,成立了安徽中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真正实现把人请进来,把产品卖出去。深化改造,通过旅游带动,提高游客对麻埠镇响洪甸六安瓜片核心原产地的认知,通过对茶叶、茶园和茶文化的体验,让游客品尝到麻埠好山好水出的好茶,进而刺激购买力,实现茶叶及乡村特产的消费。目前,见山水茶旅融合项目位列六安市热搜榜单第一名,2023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多业态经济发展和就业。
看似一帆风顺,舒正彬却道出了自己的难处:“当年回村时基本看不到年轻人,那些做茶产业的也都是在城里卖茶叶,没人扎根在村里,就算工资开得比城里高,还是没人愿意来,更谈不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他看来,村里的基础设施配套也是制约发展的另一大因素,同样的一个快件,村里寄出的费用高出很多倍,且不保证时效性。另外,在2015年建厂、2019年建竹业公司、2022年建设茶旅项目时,很多设施和设备不能送货到村,造成了很大的成本开支和困扰。这些年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舒正彬看到了设施环境的优化,也期盼着事业能够蒸蒸日上。
“现在的茶厂是谢裕大的生产加工厂,未来我想依托我们麻埠镇响洪甸村的好山好水和好茶,结合这么多年开拓的渠道,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毕竟这么多年的努力,也到时候了。”舒正彬说。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黄慧采写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