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知愁最是少年时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韩 香 发布日期:2022-05-16 11:14:51 |
□阜阳市第五中学高二(6)班 韩 香 早些年里犹记得这么一个谬论:少年不识愁滋味。约莫彼时少不更事,总是不大辩驳,便理所当然搁置未论了。
今再山河回望,少年之愁,当是应了贺铸的那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抹若有似无、非即非离、挥之难却、萦之于心的愁应当是从那段凤凰于飞的历史罅隙中遗落,化作细碎的芙蓉清露,落入红楼那位潇湘妃的笔端、眉头、心上。
略有不同的是,其愁往往是失怙之愁、浮萍之愁、子期难觅之愁。当下感天地春秋草木之灵的少年不算少数,囿于方寸红尘之间闻花落泪,见月伤心的“怡红公子”亦难视其为异端。那至纯至性,不“蒙世俗之温蠖”的心绪,只叫愁起时,叶落木枯,风移影动;愁落时,黄粱如昨,一梦悠悠。
《兰亭集序》里说:“死生亦大矣。”死生固然是大事,却也正是因为未曾经历太多的死别,熠熠星眸中的那份纯澈显得尤为珍贵。林林总总的“过桥人”总将愁或惯性或刻意地定义为生活之苦,将其简单地归结为死别、失道以及柴米油盐,实在有失偏颇。恰恰忽略,少年亦行道,未必经历许许多多的惊涛骇浪,“断雁叫西风”,只那一叶扁舟——快意之时对着春花枝满,对着天心月圆,仍是草木同忧乐;或在失意之日,不求否极泰来,独对那圈圈漾来的涟漪而心动。再待满目红尘摧折之时,仍是阅世愈浅、性情愈真。
当大多数人仍是随着滚滚的人流穿街过巷之时,他们仍要固执地“我手写我心”。对着潇潇暮雨,对着悠悠我思。古往今来的歌赋也好、诗词也罢,对着“妖童媛女”,总是格外地优待——鲜衣怒马给了少年,蒹葭秋水给了少年,乃敢与君绝也给了少年。至于生死苦主,至于超脱物外,想来是留给死离生别参透的智者。
山河回望的智者,他们经过无数离索磋磨与更多的叵测人性,从呱呱坠地懵懂无知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变得偏爱寓居一室。将眼光放在更深更远的宇宙起源、社会发展、民族振兴。恰如烽火戏诸侯的那句,“少年的肩膀,就该这样才对嘛,什么家仇国恨,浩然正气的,都不要急,先挑起清风明月、杨柳依依和草长莺飞,少年的肩头,本就应当满是美好的事物啊”。
吾以为,少年二字,提及时便能闪烁着太多的意义:红日初升,新卉萌发,利刃新发于硎。岁既伊始,且长歌、且醉饮。
行道载歌,遥闻众厄。
少年亦知愁,此梦悠悠。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