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发挥高校优势 决战脱贫攻坚
2017年4月以来,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部署,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工作,派出扶贫工作队前往舒城县棠树乡窑墩村开展扶贫工作,努力在脱贫攻坚中履行好政治责任与担当。
舒城县棠树乡窑墩村于2018年如期出列,贫困户全部如期稳定脱贫,集体经济收入由“零”提高到102万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9年顺利通过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验收,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帮扶村被评为“安徽省森林村庄”“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六安市卫生先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精心组织部署 发展产业扶贫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工作,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选优配强扶贫工作队伍,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坚决按时间、按标准把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干事创业实的优秀干部选出来、派下去,选派以学院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余成发为队长的扶贫工作队。成立以学院党委书记程德和为组长、学院其他领导为副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帮扶政策制定、扶贫项目研讨、帮扶资金的调拨等问题,确保帮扶成效。定期开展扶贫监督检查,督促扶贫责任落实,2017年以来,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赴帮扶村调研,现场解决问题27次,其中主要负责人到村调研指导19次。
发展产业是铲除穷根、精准扶贫的根本之策。经过多次专题研究,学院党委决定,压缩其他支出,投资90万元兴建安新农业科技扶贫生态园项目,经过科学调研、论证建设稻虾共养、丝瓜络种植、蔬菜大棚等产业项目,以此来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为保证专项资金有效使用,学院成立专门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对生态园项目的规划、招标、建设、资金使用管理,以及后期的绩效评估。为确保生态园取得效益,学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扶贫工作队全面参与生态园园区建设、生产经营、市场销售,带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种植管理人员四十多人次到浙江省宁波市、本省六安市金安区及周边乡(镇)学习丝瓜络种植和稻虾养殖技术;多次联系浙江省宁波市、江西省上饶市,本省六安市、亳州市等地丝瓜络收购商,拓展丝瓜络销售渠道;联系市、县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125万元建设中药材储藏加工基地;成功申报舒城兴裕劳务有限公司,并开展土石方工程和劳务用工输出活动,年经营性收入35万元。生态园合计共吸纳8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1户12人),务工收入36万元,贫困户及低保户通过收益分红收入1.68万元,村集体收入31万余元。引导农户种植丝瓜络五十余亩、稻虾共养六十余亩,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发挥高校优势 助力扶贫攻坚
积极开展扶志扶智活动。学院积极利用高校优势,积极开展教育扶贫活动。暑假期间,学院团委积极开展大学生“三下乡”、义务支教、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阻断贫穷代际传递;图书馆到村开展宣传党的十九大、“扶志+扶贫”情暖童心活动,向窑墩村小学捐赠图书一千余册;学院思政部、学生处积极组织师生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进棠树乡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3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3000元生活用品,让老人感受到党的温暖。学院学生处积极帮助贫困户子女申报办理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23人,解决了贫困户子女上学的后顾之忧;组织专业教师到帮扶村开展电子商务技能培训,促进村民开拓视野、提升电子商务技能,邀请农技专家二十多次现场讲解、指导中药材种植技术要领,提高了村民种植技术,增加了收入,拓宽了增收渠道。积极响应国家培养职业人才的号召,招收村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和返乡农民工22人到学院就读,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培养急需人才。
积极组织实施消费扶贫。学院领导始终把消费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措施,坚持全员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着力激发全体员工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拓宽窑墩村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市场。利用高校优势积极联合学院等周边高校食堂采购帮扶村大棚蔬菜,组织教职工购买窑墩村农副产品。2020年,学院各党支部购买窑墩村蔬菜、家禽、鱼、蜂蜜等农副产品3.8万元;学院工会及办公室采购鸡蛋、食用油、茶叶等农产品8.05万元,人均消费达1998元;动员县财政局、县农业发展银行等单位采购农产品2万元;疫情防控期间,扶贫工作队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推送窑墩村最新蔬菜销售信息,帮助销售蔬菜几千千克;驻村第一书记余成发积极参与县委组织部开展的“第一书记夸家底”扶贫助农公益江淮行活动,扶贫工作队队长化身带货主播,推荐当地丰富的农特产品,助力消费扶贫,销售金额达115.18万元。通过消费扶贫,稳定了销售渠道,提升了种植信心,调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和贫困村产业可持发展。
强化党建引领 夯实基层党组织
学院党委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工作理念,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引领、带头作用,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落实驻村第一书记上党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组织观念和党性观念;注重党支部建设,优化班子结构,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履行好“四议两公开”制度;发挥高校优势对新型职业农民、村干部进行综合技能培训,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全力推行“支部+”模式,切实将党的组织嵌入到产业扶贫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作用。积极开展“四联四帮”活动,组建村级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邻里互助、公益事业等志愿服务,培育贫困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窑墩村村民委员会在六安市扶贫领域劳动竞赛中获得“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余成发:心向党 情系扶贫勇担当
2017年4月28日,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的余成发主动请缨,听从党的安排,带领扶贫工作队到窑墩村开展扶贫工作。
余成发说:“在村里工作,确实条件很艰苦也很辛苦,但正是因为条件艰苦、贫穷落后才派我们去,就是要通过我们的苦干、实干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尤其在工作推进上、在协调服务上,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摆正姿态,放下身段,为了村里群众的幸福就得拼上、豁上甚至厚着脸皮上。”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他带领队员用了50天的时间,顶着炎炎烈日走村串户,深入24个村民组,详细了解群众需求,重点摸排25户贫困户、57户低保户和27户五保户,走访村中的老党员、老干部。与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一起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脱贫帮扶计划,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并且主动争取派出单位的支持,当好派出单位的联络员、协调员、服务员,把可用的政策、资金统筹、整合起来,实行挂图作战,对工作任务、产业项目列出时间表、路线图,一项一项、一件一件推进落实。
党建扶贫双推进,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完善基层党组织为抓手,积极开展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落实好“三会一课”,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制度”,努力建设一支战斗力强、热心为民服务的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建引领,积极争取各方扶贫资金一千多万元,建设水泥路,实现了“组组通”;改造电力台区,确保了户户明;建设有线网络,保障了网络全覆盖;建设特色种养扶贫基地和扶贫驿站,极大改善了村民们的出行、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时,增强了村干部服务意识和自信心,提升了村民对村干部的满意度。
为了尽快掌握民情,他们白天头顶烈日走访,夜晚埋头查阅产业政策,结合各户的实际,精准发展到户产业。余成发说,“鱼跃羊肥,鸡鸣牛壮,看到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上再次绽放了灿烂的笑容,我感到无比的欣慰”。通过“党建引领和村社合一”模式,采用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发展生态园。扶贫生态园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尝试土地入股、订单生产、以园带户、技术支持、市场营销、资本注入等形式扩大再生产,实现土权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新型经营模式。成果得到省、市、县主要领导的多次表扬,产业帮扶效果被多家媒体关注。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徐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