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这个情况,你们记者也都看到了,说真的,如果不是国家和学校的政策好,我家娃娃哪能上大学啊。”9月18日,在耿金莲位于一处废弃厂房的“家”里,她自豪地向媒体介绍起两个孩子的上学情况:今年高考,大儿子毛钦以宁国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小女儿毛微读高二,考虑到他们家经济困难,学校指导儿子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并寻求社会捐赠资金一万元资助女儿安心读书。指着兄妹俩满墙的奖状,耿金莲屡屡赞叹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好。
近年来,宣城市认真落实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强力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现了应助尽助,确保了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新形势下,该市深化学生资助工作,从保障型逐渐向发展型转变,切实将学生资助工作做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坎上。
进村入户实地走访,确保不漏一人
据宣城市教育体育系统工会主任章爱玲介绍,从2017年以来,市教育体育局每年暑期都组织开展市、县、校三级联动大走访,实现本市户籍建档立卡学生家庭全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周密方案,选派精干力量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深入建档立卡户学生家庭实地走访。
“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第一步是做好政策宣传,让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到学校和政府有这么一项资助政策。而走访是最有效、最有温度的一种”。章爱玲说,无论是县、市教育局,还是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求在走访时,教师以尊重的态度,耐心细致地与学生家长平等交流,通俗易懂地宣传有关政策,详细通报孩子在校享受的资助项目并与家长逐一核对资助资金发放到位情况,并向学生家长通报孩子在校表现情况,认真解答他们的问题与疑惑,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确保家长知晓资助政策,清楚孩子享受资助情况及在校表现,努力提高家长对学生资助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同时,对秋季学期新入学和继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摸底登记,确保不漏一人。走访教师对每一户的走访情况都认真记录,填写《建档立卡户学生家庭走访记录表》,上交学校统一存档;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上报县(市、区)教育体育局。市、县两级教育体育局组织干部对学校大走访情况加强指导、督促与检查,随机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回访,对学校教师走访情况进行核实,确保走访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017年以来,该市1.1998万人次教育体育系统干部、职工和教师深入109个贫困村参与走访,共走访建档立卡学生家庭1.4438万户次,做到了本市户籍的建档立卡户学生家庭全覆盖。走访发现问题全部解决到位(其中2019年暑期3830人参与走访了5586个建档立卡户学生家庭)。暑期建档立卡户学生家庭大走访已成为该市学生资助、教育扶贫工作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除了做好实地走访,该市还在市教育体育局网站开辟“学生资助”专栏,宣传学生资助政策、解答疑问、公示进展和展示成效,做到月月有更新。认真开展资助“两节课”、“教育民生工程宣传周”等活动,多渠道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利用春秋季开学时机,各级各类学校通过班会重点宣讲在校学习期间国家及学校出台的本学段资助政策及申请、发放操作办法;在初中、高中毕业班学生离校之际广泛宣传下一个学段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特别是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在全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张贴《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的公开信》。招生录取期间,部署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新生入学录取通知书随寄学生资助政策等工作。每年6月集中开展“民生工程宣传周”活动,市、县教育体育局分别在辖区内人流相对集中地点开展教育民生工程集中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陈列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手册、教育民生工程“明白纸”及宣传袋等方式,向群众宣传教育民生工程政策,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就群众关心的教育民生工程政策现场解答释惑。2019年6月集中宣传周期间,参与群众达1870人次。通过宣传,人民群众、学生对资助工作知晓度、满意率有了很大提升。
优化手续,兼顾公平和受助学生隐私
在今年办理学生资助手续时,很多细心的受助学生发现今年不用提供困难证明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本人或监护人书面承诺,签名即可。
安徽材料工程学校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吴园园就及时地捕捉到这一变化。“感觉好暖心,以前需要开困难证明时,总要请假去街道民政部门办理,遇到手续不齐全的时候,跑上一两趟也是有可能的。现在取消了,不仅省去跑腿的功夫,感觉更体面了。”吴园园说。
据宁国市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胡正平介绍,面对学生资助政策中的一些新变化,该局迅速通过学生资助工作中期推进会议等时机,将文件精神传达到各地各校,要求各地各校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新政策的变化不仅仅是程序上的简化,而是落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立行立改的重点任务,各地各校务必要认真贯彻、落实,在修订相关资助实施办法和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同时,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或监护人如实提供家庭经济情况,强化部门间合作,利用信息共享和大数据比对,通过家访及个别访谈等方式提高资助对象认定的精准度,确保应助尽助。
在评定工作中,宁国中学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班级成立了由班干、学生代表、一名任课教师代表参与及班主任组成的七人以上评议小组进行公开、公平评议,确定班级的受助学生名单,并在班级内部进行公示五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再由年级组进行评议,在此基础上,学校资助办公室确定拟受助学生的初步名单,交学校专门成立的纪律检查组审议,再在校橱窗内进行为期五个工作日的公示,真正地经过三级公示,公平、公正地将国家助学金发到需要的学生手中。
“在优化手续、兼顾学生隐私和公平的基础上,让有需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正毫无顾虑地申请国家助学政策”。章爱玲说,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发放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各类学生资助资金3812.507万元,受助学生3.3553万人次。近三年,共发放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各类学生资助资金18840.89万元,受助学生10.21万人次。
资助与育人并重,引领贫困生成长成才
资助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随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了应助尽助,新形势下,学生资助工作逐步过渡到育人阶段。该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资助征文等活动,利用板报、橱窗、局域网等多种载体,在宣传资助政策的同时,持续抓好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形成全员参与、部门配合、各个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的资助育人机制,让育人成为资助工作的必然延伸。每年举办“资助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和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月”活动,重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组织诚信签名、诚信宣誓、主题班会、诚信演讲比赛、诚信知识竞赛、签订诚信承诺书等活动,帮助学生明确了诚信的本质与内涵、诚信与道德、诚信与成才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诚信观念,近三年参与学生累计达21.0355万人次,其中2019年7.1016万人次。
在众多育人方式中,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和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不约而同地聚焦学生自立自强需求,通过勤工助学平台,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其中,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每年为学生提供一千六百余个勤工助学岗位,深入校园教学生活的各个角落,实现学生自我服务和管理;勤工助学学生在大学生邮局、图书馆、大学生服务中心、电化教育中心、大学生社区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等岗位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在参与校园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成长。
此外,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进行就业帮扶。2018年对283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了12.47万元求职专项补助。针对贫困家庭同时也是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开展就业辅导工作,帮助分析就业困难的原因,引导其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调整预期,制定切实可行的求职目标。同时,发挥榜样力量引领学生自立自强,做好感恩教育、诚信教育。
三位一体模式,做好少数民族学生资助
在该市众多资助政策体系中,面向少数民族学生资助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少数民族学生资助工作关系到地区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目前,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少数民族学生551人,其中藏族学生516人。
据该党委副书记程双幸介绍,2018年,该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及各级有关部门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文件精神,积极探寻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功能路径,开展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化经济资助和生活帮扶,切实发挥学生资助育人功效,帮助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为此,该校成立了少数民族学生服务站,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帮助,加大对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宣传力度,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工作,积极拓展校外资助渠道等。2018年,该校对少数民族学生共计发放配套资助资金61.62万元,受助学生230人次,其中173名学生获国家助学金,发放金额24万元;为57名藏学学生办理免补资金37.62万元。516名藏族学生发放校内资助100.2456万元,校外资助5000元,共计100.7456万元。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该校提出了“经济保障,发展支持,价值引导”三位一体的资助育人模式:一是守住经济资助底线不打折,实现精准助学。二是围绕提升学生发展能力主线,实现精准脱困。三是聚焦思想道德高线不忘记,实现精准铸人。该校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了解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研究适合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挖掘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典型进行宣传,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激励他们以实际行动去服务社会、造福国家。
快评
发展型助学不仅是资助更是传承
□小 不
发展型助学是一套相互关联的助学体系,它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上学难题的同时,体系化引导学生从单纯的受益者升级为助学理念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成长性发展。近年来,随着学生资助工作的纵深推进,发展型助学逐渐成为各地学生资助的新方向。这其中就包括宣城市。
在宣城中学,该校连续九年利用暑期承办宣城市“栋梁工程 春蕾计划 光彩助学”爱心助学晚会,截至目前,通过义演、义卖形式向社会募集善款累计八万余元,全部捐助到宣城市“栋梁工程”资助体系中,用于资助当年考取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据该校负责人介绍,这项活动从策划到筹备到表演,都是由学生自己操办,其中一部分学生就是曾经受过资助的学生。从受助到助他,于这些学生而言,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笔笔善款,更是资助精神的传承,学会了感恩与奉献。
不光是宣城中学,宁国中学、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等各教育单位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自助”、“助他”,发展型助学如标杆一样,指引着各校学生资助工作温暖前行。
宣城中学学生开展爱心义卖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政策宣传活动
走村入户实地走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