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编者按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让无数追梦人更添奔跑的豪情。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点滴汗水浇灌着自己的梦想,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绽放青春。
“来来来,抓牢了,慢慢举起来”、“稳住稳住”……8月5日,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中心学校的举重练习室里,体育教师王守文带着22位学生练习挺举、抓举,不停地重复各种动作要领,每个人都汗湿了衣襟。暑假过半,过去的一个月,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上演。
胥坝乡,有着“举重之乡”美誉。20世纪90年代曾走出陶月强、陶玉强、马中、程昌胜等十余位全国和省举重冠军。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王守文苦练举重,并于1995年考入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成为省举重队运动员,曾获得省运动会59公斤级举重冠军。2007年8月退役后,王守文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体育教师。12年来,他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托起一个又一个农村娃的“举重梦”。
在担任胥坝中心小学体育教师的日子里,王守文一边按时按质完成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体育课,一边留心观察三年级至五年级的举重苗子。经深思熟虑后,2009年1月,他主动向校领导提出创建一支二十余人的小学生举重队,他要发挥自己的举重专长,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义务进行培训,为“举重之乡”培育举重幼苗。
校领导听到他的想法和思路后,不仅高度重视,而且非常赞同。然而令王守文意想不到的是被选中的学生不但家长不同意,连学生也不愿意干。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王守文利用晚上时间进行家访。一村又一村,一户又一户,反反复复地向学生和家长宣传让孩子参加小小举重队的种种好处,宣传从胥坝乡走出的举坛名将陶月强、陶玉强、马中等为国家、为家乡争光的事例,并表示,培训时间都在课后,不耽误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并且培训全是义务的,不收学生一分钱。就这样,走访了近一个月,王守文终于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同年2月,由20名小学生组成的我省首个“胥坝小小举重队”在“举重之乡”正式成立。
由于农村学校经费困难,缺乏举重专业训练器材。没有杠铃,他就自己动手,用钢管来制作;没有举重深蹲架,他就自掏腰包,请工人师傅来焊接。为了培养学生们对举重运动的浓厚兴趣,他制定适宜学生们的举重训练计划,“胥坝小小举重队”发展得风生水起并引起了体育主管部门的关注。2009年5月,市体育局为“胥坝少年举重训练基地”授牌;同年6月,时任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中心主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国际举重联合会秘书长马文广到胥坝乡调研“胥坝小小举重队”,勉励王守文带领学生们将基层举重事业做扎实、做牢靠。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基地举重训练器材得到改善与补充,这让王守文的信心更足了。
寒暑假期间,王守文放弃休息,每天早晨7时从义安城区出发,赶乘8时的过江轮渡到学校指导学生训练。在训练中,他仔细观察每个队员,看着他们扎好腰带、双手擦满防滑粉、双脚微微叉开站稳、双手抓起杠铃、调整好呼吸,发力将杠铃举过头顶,随后将杠铃放下。这套完整的抓举动作,他们每天要重复几十次。王守文对动作不到位的队员会进行指导,在动作细节上一遍遍纠正。马浩男跟随王守文练习举重已经两年,他告诉记者:“王老师虽然平时训练很严格,但课余时间把我们当自家孩子照顾,这几年我们师生之间积累了深厚的感情。”吴龙云是个女生,但已经能够完成挺举62公斤、抓举50公斤的项目。“举重队就像一个大家庭,我能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王老师的指导,我要用更好的成绩来回报王老师的辛勤付出。”吴龙云说。
转眼间,王守文义务指导学生训练举重已有12个年头了,为了“小小举重队”,他无私奉献了自己六千多个小时的业余时间。先后为省、市青少年举重运动队输送五十多名优秀运动员,其所带的队员共摘得全国赛事银牌一枚,省级赛事金牌15枚、银牌10枚、铜牌8枚。他当选铜陵市第八届青年联合会委员,获“安徽省农民体育先进个人”、“铜陵好人”、“铜陵市少先大队优秀辅导员”、“中国好人”等称号。
“我选择在家乡农村学校当教师,无怨无悔,只要能发挥我的举重专长,托起家乡孩子的冠军梦,就是我最大的幸福”。王守文说,这是自己身为教师的初心,也是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