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安徽青年报社
天长市教育体育局
共青团天长市委员会
参与学校 天长市实验小学
天长市城南小学
天长市第一小学
天长市秦栏小学
天长市官桥九年制学校
天长市铜城小学
城市名片,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是一个城市的标志。
文化,赋予了城市与众不同的气质,赋予了城市不竭的发展动力,优秀文化的完整传承与积极创新,正是城市最好的名片。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孝亲文化、商贸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天长正以崭新的理念塑造着一座文明之城。她牢牢抓住自己的根,糅合历史与时代元素,打造非遗特色村镇、建设非遗基地。这里,不仅有一个诗意的地名,更是一个充满文化魅力的地方。
值此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了增强广大青少年热爱家乡的情怀,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家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5月16日,本报新一期的“我与祖国共成长——学生记者看身边大变化”活动在天长成功举办,在天长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组织下, 30余位学生记者代表先后走进了安徽省传统古村落汊河村和天长市规划展示馆,共同探秘这座有着悠久历史沉淀的魅力小城。
古村落名片多
第一站大家来到了汊河村,这里“三面环水、一路通天”。驻足在一座亭子前,学生记者们认真聆听讲解员季雨姐姐的讲述,宋朝年间,人们为了能观看珠光,在此兴建了“玩珠亭”,后来玩珠亭淹入湖中而消失,这座亭子是近年来汊河村邀请扬州设计院重新复古修建的。
青砖、灰瓦、白墙、二坡式硬山顶……“咦?为什么站在老街的这头,看不到另一头呢?”丁嘉禾不禁疑惑,她从讲解员口中得知,原来,古时候的汊河村自然灾害频发,将街道改修成“S”型,可以阻止水势漫延。改革开放后水利工程越来越完善,洪水也被有效地遏止,但是老街依旧保持了“S”型的古风貌!
在这里,学生记者见到了万寿镇农业经济服务站退休老站长——刘家山,提问、手写记录、手机录音……那叫一个专业!刘老站长介绍道,民国时期,这里叫马汊河古街,是航路出口,比较繁华。随着商业的发展,合作社、店铺、邮局等全都建在了乡政府周边,这里就慢慢变成了农村,也没了从前的繁华。
同样是农村,汊河村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在这土生土长的刘老站长笑答道,这里有优质的水资源,有丰富的水产品,生态也非常好,有“鱼米之乡”的美名。“你们瞧,现在别的村几乎都没有牛、羊、鸭等家禽了,我们汊河古村却养了很多。”这里虽是农村,但不闭塞,曾经走出过许多能人志士,有“博士之乡”的名片,平均每500个人中,就有一名博士。走在街上,潘盈盈看见一位坐在路边的老爷爷,“他今年已经98岁了,身体还很健朗,汊河村‘长寿之乡’的名片也是名不虚传啊!”
规划馆里看前世今生
离开汊河村,学生记者来到了天长市对外展示窗口——天长市规划展示馆。在场馆内,学生记者通过一张张实景图片、视频资料和讲解员岑玲玲阿姨的精彩解说,进一步了解了天长的历史、人文风貌和建设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蓝图。在光与影的交错中,感受天长的前世今生。
“千秋福地,地久天长。”在岑玲玲阿姨的解说下,学生记者实地参观了印象天长、最美天长等多个展区。他们被“弃官寻母”的孝子朱寿昌、“智断牛舌案”的包拯及“从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故事所激励,也被声光电高科技的总规模型秀所震撼。
在这里,董佳琪也是收获很多,她还知道了天长地名的由来。“原来,我的家乡曾取名叫‘千秋’,后来‘千秋人’觉得千秋万代不如地久天长,便改名为‘天长’。” 站在荣誉墙下,卜愉航看到墙上挂满了各种国字号的殊荣牌,有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五十强……作为土生土长的天长人,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规划馆展示的庞大数字中,我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也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和繁荣!”
学生记者有新感受
天长市城南小学 孔钱炀:参观之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急速发展感到无比的自豪,作为天长人,我也为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
天长市第一小学 朱泓瑞:今天一路走来,无论是乡间小道,还是城市道路,我都能体会到新时代的新发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一辈又一辈人们的艰苦奋斗,哪会有今天我们行走的康庄大道!
天长市官桥九年制学校 靳丰格:我在场馆里听到了熟悉的歌曲《好一朵茉莉花》,看到墙上的文字解说,我才知道,原来,这首世界名曲是由天长的南乡小调《鲜花调》发展演变而来。
学生记者在规划馆
学生记者对话刘站长
学生记者在汊河村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