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学生记者走进马钢体味时代变迁 舌尖上的研学 启 事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58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9年01月1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580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舌尖上的研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朱慧慧 严静等 发布日期:2019-01-14 11:43:39

本报学生记者走进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

□朱慧慧  严静
  本报记者  张仲磊  王联广

  你了解面食文化么?你清楚豆芽的生产制作过程么?2018年12月23日,合肥市第二中学和合肥市第四中学的十多名学生记者走进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了解了中华面食的文化历史,感受了现代工业与科技创新的发展魅力。
 学生记者们到了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了监控室。大大小小的监控屏将食品生产车间的工作情况一览无遗。“这个生产车间不是谁想进去就可进去的,必须要穿上干净整洁的工作服,要穿过一道金属门。另外,还要保证不制造垃圾,夸张一点说连头皮屑都不准掉落……”当听到工作人员的这些介绍时,学生记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为该公司的食品安全把控点赞!
  最令大家好奇的是“十八罗汉柱”,每一根柱子里面都装有制作食品的食材,可是数来数去只有17根,另外一根哪里去了?工作人员介绍,“最后一根就是你自己啊”。意思是号召大家珍惜食物、节约粮食,从自己做起。
  为了让大家体验到做饭的不易,工作人员专门设计了DIY面食环节。工作人员给学生记者们一人五个面团、两种馅料、一把擀面杖、一把塑料模具小刀,大家在做好手的清洁后大展身手了。搓一搓,揉一揉,捏一捏,擀一擀,“我们都是‘小小糕点师’,快来看看我做的美食吧,柳叶包、玫瑰花包、小笼包和三角包,怎么样?还有模有样吧”。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到午饭时间,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前往食堂,享用了别具一格的“豆芽宴”。“醋溜黄豆芽、清炒豌豆苗、肉丝炒豆芽、豆芽排骨汤……哇,这么多好吃的都是豆芽做的,我从来不知道豆芽原来可以这么好吃。”当看到这些丰盛的菜肴时,有学生记者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吃完饭之后,最后一站,大家参观了豆芽的培植基地,了解了一颗豆子是如何长成豆芽的,工作人员传授了如何鉴别好坏豆芽的方法,最后赠送了每人一颗小豆芽,给每人颁发了一张优秀学员的证书。
  拿到豆芽和证书的学生记者们开心极了,但不知道的是活动已接近尾声。虽然活动只有半天,但大家的收获颇多,活动结束后,学生记者纷纷诉说着参观的感受。(下转第二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