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专刊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08-24 11:20:52 |
书记说 滁州学院青年志愿者总队“爱与梦想”实践团队自2013年暑期开始,连续六年走进滁州市南谯区腰铺镇姑塘村开展“爱心学堂”支教活动,重点围绕学业辅导、素质教育、亲情陪伴、自护教育、课外拓展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近年来,每年都吸引近百名当地留守儿童的参与,有不少留守儿童连续参加了数年的“爱心学堂”,与这一活动品牌共同成长。“爱心学堂”不仅给留守儿童们带去了知识,也一定程度解决了留守儿童暑假期间无人看管的问题。对志愿者来说,不仅是通过支教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承担起守护暑期留守儿童安全,尤其是防溺水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滁州学院团委书记 音 坤
高校开展暑期“三下乡”一定要紧扣时代主题,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的青春理想和青春活力,让他们结合专业所学达到提升思想、锻造能力、服务基层的目的。
今年,安庆师范大学组建了5支全国重点团队、27支校级重点实践服务团队、10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实践团队和300多支调研团队。在团队的组建上,我们有意识地把握了“四个结合”(一是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讲相结合,二是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学习实践相结合,三是与扶贫助困相结合,四是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动员组织了六千多名大学生到基层求真、力行,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宗旨。
□安庆师范大学团委书记 陈 东
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三下乡”之中,致力于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通过整合资源、对接服务需求,不断完善“结对+接力”的志愿服务运行模式,创建了系列品牌项目,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2018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中,学院选拔了四名西藏专项志愿者和一名新疆专项志愿者,人数为历年之最。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奉献的人生最光荣。目前,越来越多的皖江学子接过了青春的接力棒,志愿精神正在皖江学子中不断传递,并在西藏、新疆、四川、陕西等地生根发芽。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团委书记 周新胜
安徽科技学院
田地间也有“新思想”
团队(项目)名称:“百队千人”新思想宣讲团
实践类别:理论普及
□本报记者 程榕娟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安徽科技学院组建“百队千人”新思想宣讲团,深入农村、校园、企业、军营、社区等青年密集的场所,开展新思想宣讲活动。
为保障新思想宣讲的有效覆盖,校、院、班三级团学组织联动,以团支部、学生社团为基本单位,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团员、青年广泛参与,成立学生会宣讲小分队、新思想青年研究会宣讲小分队、学生党员宣讲小分队、青年先锋宣讲小分队等宣讲团队106支,参与宣讲学生一千两百余人,宣讲足迹遍布全省各地。
为确保宣讲成效,校、院团委分别开展宣讲培训,精心制作宣讲资料,明确宣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各宣讲小分队均配备指导教师,多种形式提供全程指导。宣讲过程中注重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根据宣讲团队的自身特点和宣讲对象的实际需要确定宣讲重点,分层分类,宣讲语言通俗易懂,宣讲形式接地气,深受群众的好评。
“你们来非常及时。”灵璧县灵城镇镇长赵子悦说,“希望你们可以让老百姓更多了解新思想和国家方针、政策。”在该镇陈圩村和丁李村,宣讲小分队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宣讲新思想,为农民提供科技帮扶。
在歙县霞坑镇石潭村,宣讲小分队宣讲乡村振兴战略,为村民描绘了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在砀山县第二中学,面向一百多名高中生,宣讲小分队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讲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一场场宣讲,将新思想传播到江淮大地的各个角落。
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是挂职更是实习
团队(项目)名称:柘皋镇挂职实习小队
实践类别:精准扶贫
□本报记者 程榕娟
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协调发展,扎实开展好校地共建工作。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积极响应团巢湖市委号召,组织了八名大学生分赴柘皋镇扶贫办公室、环境保护办公室,以及汪桥村、驷马村、兴坝村、双泉村等地开展暑期挂职实习。
据了解,挂职实习共有三个主题,分别是助力脱贫攻坚、保护绿水青山、驻扎基层务民生。杭雨婷是去镇扶贫办公室的三名学生之一,据其介绍,挂职期间,她和队员们主要负责整理扶贫档案,埋头于各种文件,偶尔参加一些志愿活动、主题宣传。“基层工作真不好干,千头万绪,真的很磨耐心”。队员张宇航说,这次实习让他对基层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
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路径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助力“共享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学生周博文来到镇环境保护办公室挂职实习,平时主要任务是走企业查看环境保护问题,如果有不合格的需要整改。大到投资几千万元的企业,小到一间门面房的烤鸭店,他们都与环境保护有关。一个月的实习让他意识到环境保护无小事,需要每个人关注和认真解决跟环境保护有关的事。
为了全力打响脱贫攻坚战役,除了在镇扶贫办公室实习的以外,该校还派了四位学生到柘皋镇的行政村实习。大家配合当地工作人员走家串户宣传惠农政策、整理档案、开展惠民活动,为当地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队员侯一鸣说:“基层工作绝非等同于在大学学生组织中的工作,这里的工作充满了不定性和矛盾性,村干部们能将这些矛盾解决,显示出他们高超的工作水平和智慧。”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医康+”送到贫困户
团队(项目)名称:“医康+”爱心医疗健康小分队
实践类别:精准扶贫
□本报记者 程榕娟
为了能全面落实和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健康中国”战略,响应十九大报告中“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的口号精神,在“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模式下,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医学系师生结合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与滁州市琅琊区凤西社区卫生服务站联盟成立了一支由10名中医药学及康复护理专业教师和30名专业学生,以及3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组建的暑期“三下乡”大学生实践团队——“医康+”爱心医疗健康小分队。
13日,小分队一行到金寨县青山镇敬老院,为老人们做了一场颈椎病护理的专业知识讲座,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给老人们送去爱心推拿和测量血压,依据测量的结果给出保养建议。
次日,队员们来到青山社区,了解青山社区的人口结构情况和当地慢性疾病、传染病和流行病的发病状况。随后,队员们挨家挨户地对定点帮扶的20个贫困户宣讲流行病防治知识,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并组织居民填写相关调查问卷,对20个贫困户的疾病进行筛查和归类,筛查出慢性病、传染病等的分布和类别,为20个贫困户进行了慢性病、传染病等疾病居民户的档案管理,居民们表示受益颇多。
据悉,实践活动后,“医康+”爱心医疗健康小分队与青山镇敬老院和青山社区通过互联网建立了帮扶对接关系。一是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建立了“互联网+”健康档案,通过敬老院的负责人,定期为敬老院的老人提供专业在线养生视频讲座和穴位按摩等专业讲座;二是为青山社区20户居民建立疾病管理档案,定期运用网络进行疾病情况跟踪调查,并运用“医康+”爱心医疗健康小分队公众号推送疾病护理信息。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视觉艺术”传承红色风骨
团队(项目)名称:“1+9视觉创新”社会实践团队
实践类别:红色传承
□本报记者 程榕娟
7月11日,由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视觉艺术系优秀学生干部组成“1+9视觉创新”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金寨县开展“追寻历史足迹,走访红色金寨”的主题专项活动,传承红色风骨,探寻力量源泉,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感悟领会老一代革命前辈的精神。
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实践团队先后到金寨革命博物馆、金寨烈士陵园、金寨红军广场和金寨红军阁,每到一处,队员们满怀敬意瞻仰革命先烈,认真听讲和学习那些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时代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抚今追昔,越发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实践团队到金寨县三河村,采访该村原党组织书记郑成良,作为红军子女的他,向队员们讲述了父亲当年的革命故事与抗战经历,队员们认真聆听,无不为英雄们大无畏的民族精神所震撼。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队随后赶往斑竹园镇,对退伍军人刘榜明进行慰问,并随访了斑竹园镇人大主席熊国清,熊国清对金寨县近年的发展进行叙述,并就红色革命精神对于金寨人民的历史意义做出阐释,了解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变化,贫困户的脱贫情况。
国有难时他辈赴,今朝崛起吾辈筑。中国革命熔炼出的宝贵精神财富应该薪火相传,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老一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璀璨的英雄精神之光为导航,牢记使命,自觉担负起时代的责任。实践活动已结束,队员们以此向金寨英烈致敬,向祖国改革开放发展40年作出贡献的人民学习,实践校训“厚德 开物 自强”的真知。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