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善 做新时代好青年 叶良:“工作狂”的背后“藏”一颗爱老敬老的心 王珺:是孝顺的媳妇更是孩子的榜样
07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44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8年03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44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王珺:是孝顺的媳妇更是孩子的榜样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8-03-16 11:43:26

孝老爱亲

  王珺,女,中共党员,1984年11月出生,2008年入职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一直以来,王珺勇担工作、家庭和学习三大重任,克服孩子年幼、老人重病、爱人长期驻外工作等困难,始终奋战在开发性金融一线,通过努力,自己还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职研究生。王珺用坚忍不拔、自强自立书写了新时代女性孝老爱亲的高尚品格。

  身为80后的“娇娇女”,王珺却一个人兼顾着工作、家庭和个人成长,既努力工作,又孝老爱亲,阳光向上。
  因工作需要,2013年4月,王珺的爱人先后被派驻国家开发银行沙特工作组和苏丹工作组工作,派驻的两个国家均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沿线的穆斯林国家,国内局势动荡,气候炎热,生活条件艰苦,参与了沙特校车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发和贷后管理工作,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践行者。尽管当时幼子尚在襁褓中,但是为了支持国家开发银行服务国家战略,王珺毅然支持爱人远赴海外。在爱人出国前,她含泪鼓励爱人:“尽管去吧,国家和银行需要你,家里可以放心交给我,我一定哺育好儿子、照顾好爸妈。”这一去就是五年,每年相聚不足60天。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王珺却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现了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感人事迹。2013年5月,王珺的公婆到合肥市探望爱孙,期间检查出公公患胃部恶性肿瘤,需全部切除胃部并进行六次全身化疗。王珺毅然担负起照顾老人的责任,鼓励公公配合治疗,积极面对治疗带来的痛苦。同时,为了更好地照顾病人,身为80后“娇娇女”的她从零起步学习厨艺。在坚持不懈的悉心照顾下,公公的病情暂时得到了控制。然而,好景不长,2016年11月和2017年初,公公又因心脏病和颈部淋巴转移癌先后住院,几乎同时婆婆因疑似甲状腺肿瘤需手术治疗。面对家庭重担,王珺无微不至地用心照顾患病老人,公婆得到了有效治疗。
  2017年2月,病痛接踵而来,她的母亲需立即实行子宫切除手术。得到消息后,她忍住悲痛,立刻将母亲从湖北省随州市老家接到合肥市安排住院治疗,白天工作,晚上守护在母亲身边。她说,母亲陪我长大,我伴母亲变老,唯有亲自照顾生病的母亲,才能释怀心底这颗感恩的心。
  2017年5月,公公下颌淋巴肿大,结果确诊为颈部淋巴转移癌,需接受30次放疗、6次化疗,头痛、恶心等化疗副作用凸显,公公情绪喜怒无常,她安慰爱人,只要有治愈希望,我们绝不放弃。只要老人能够健康不痛苦,再难也要挺住。向前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012年11月,王珺成为母亲。半年后,爱人出国和公公患癌一系列冲击,如何处理好家务的同时照顾和培育好幼子成为摆在眼前的急迫问题。面对既要照顾重病的公公,又要安慰爱人安心驻外工作,还要培养幼子茁壮成长,她坚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一定要用言传身教让幼子健康、快乐并朝着正确地方向发展。五年来,英语专业出身的王珺从每个单词教起,培养幼子学习英语的爱好;她苦练钢琴,坚持陪伴幼子学习钢琴;为了让幼子从小受到熏陶,坚持带幼子去听国学讲堂。感受幼子每一点小小的进步,带着善良、勤奋、思考和好学,她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工作上,王珺在开发性金融业务一线一干就是九年,曾同时分管六十多个项目,独立管理信贷资产余额超百亿元。近年,王珺主动作为,服务了一批棚改、扶贫等民生项目,体现了“增强国力、改善民生”的使命担当,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对口服务地方政府的肯定。特别是2016年,她迎难而上,支持国务院批复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定远江巷水库,该项目是分行首个投贷协同,也是水利扶贫项目。2011年,获总行优秀员工;2012年,获“中央直属单位对口帮扶安徽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获分行优秀员工。
  尽管孩子小、老人病、工作忙,王珺依然执著追求、奋发向上,不断完善提升自我。她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压缩休息时间埋头备考,历时七个月,最终以笔试和面试高分成绩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录取,为迎接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而做好充分准备。□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张华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