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校刊
肥东县第二中学校报《肥东二中》创办于1999年,在省校报校刊评比中获一等奖,在“太和三中杯”省第六届校报校刊评选中被评为“十佳校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创建,《肥东二中》成为学校外树形象的重要窗口,学校获中国校园媒体建设百佳示范学校。校报定期出刊,划分版面,及时报道和反映学校的改革发展情况,以教育教学为重点,立足本校特色,刊登师生习作,反映师生教学生活,传递教育信息和学校大政方针,按月定期出刊。
为保证校报内容质量、及时出刊,学校组建了校报编辑部,编辑部成员组成条件是具有较高的文字功底、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关心学校发展、爱好写作等。编辑部工作人员六名,版面内容责任到人,编辑部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并统筹编排。
每期校报都散发到全校师生手中,人手一份,同时学校安排专人寄送到全县各中小学校长室和肥东县党政机关、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手中,努力扩大宣传面。为保证校报的质量和时效性,学校给编辑部划拨专项资金,并付给工作人员专项补贴。
《肥东二中》定期出刊以来,学校做到资金保障、人员保障、出刊及时、发放到位。编辑部有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报纸质量在本地区堪称一流,受到广大读者和报刊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肥东县第二中学校报
《肥东二中》
校长寄语
时代步履匆匆。当新的教育理念在我校教育实践中不断得到证明的时候,校报《肥东二中》也翻开了与时俱进的首页。
一腔热情,她曾经有一段编者与读者携手,创造与收获并存的难忘岁月。
一方墨纸,她务求成为积淀校园文化底蕴的一块园圃,沟通师生生活、情感的一座桥梁,了解二中、展示二中的一个窗口。
一片绿地,她悄悄地把情愫寄给你那翔飞的思念,那美妙的憧憬,那曾经和将来予以厚爱的仁人。
请用心灵解读春的碧绿、夏的火热、秋的深红、冬的洁净。
请用心灵抒写无畏的胆量、不悔的追求、不懈的努力、不变的意志。
采一束阳光,携一缕清风,为了这片绿地。
挽一弯弦月,洒一滴甘露,为了这片绿地。
让她在您的读写中成长,让她在您的读写中进步。
□肥东县第二中学校校长 王怀宁
创新的艺术世界
□高三(11)班 邵 颖
辅导教师 许家文
诗人在字里行间融入自己独特的思考、书法家在蕴气与纵神的笔锋中挥洒新鲜的墨痕,画家将自己的心绪一览无余的泼洒在宣纸上……于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空前繁荣,每一次的发展与改变都为它添上独特而精彩的一笔。
钱钟书先生曾评论道,“宋人学唐诗不像唐诗,明人学唐诗像唐诗”。他认为,宋人学唐诗境界高,高就高在那一点不像上。我不禁为钱老先生的见解舒眉浅笑。诗庄而词媚,正是因为宋人打破了前人的束缚,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产生了美妙的宋词;而明人完全模仿古人,“学唐诗像唐诗”,才显得毫无生趣。将天上宫阙的唐诗引渡到人间桃花的宋词,创新的光华熠熠生辉。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形成了非隶非楷、非古非今的板桥体。我想他若只是一味仿古,那中国的书法史上如何留下这一位竹瘦我瘦的郑燮啊。
还记得五易画风的白石老人吗?他本是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可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没有满足,而是不断地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改变自己的风格。他的一生五易画风,正是因为他勇于创新,融合了文人画简炼隽永的笔墨,并创造性地以篆刻和金石之笔入画,终于形成了自己形神兼备的特色和刚劲清新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画坛自创了“红花墨夜”派,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全新的艺术境界。
打开知识的宝盒,翻开历史的华章,多少开拓者用心去发现,推动着艺术的发展。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不少艺术形式似乎由于缺乏创新、缺乏欣赏的眼光而庸溃于芸芸众生中。
当张晓刚的当代派画以4000万元高价易主时,鲜花、掌声、闪光灯不绝如缕;但当经济寒流侵袭世界时,许多当代艺术家作品纷纷落马,于是,嘲笑声、奚落声铺天盖地而来。看到这,我不禁疑惑,艺术世界崩塌了吗?
不,没有。当代的艺术家们在临摹各家之作后,大胆地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理解与对艺术的感悟融入其中,从而开创新的艺术形式。莫言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尔克斯的写作手法。他回忆最初接触文学巨作《百年孤独》给了他灵感时,他说:“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他开始模仿,但后来他意识到文章并不能总是模仿,一定要写自己的、发自内心的东西。他一直和马尔克斯“搏斗”,并最终胜利。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是这么介绍他的:比马尔克斯等作家言词更犀利、辛辣,是幻想的现实主义。他说:“模仿是必须的,一个人的初级阶段就是要大胆模仿,但不能仅限于模仿。”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因循守旧必然会导致艺术的死亡,而当代的艺术家们正在用他们的努力让艺术以更成熟、更严谨的状态面世,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派。
生活需要创新,科学需要探索,中国的艺术同样亟待注入新鲜血液。唯有创新,才能像桃花源中的渔人那样,穿幽过洞后,前方豁然开朗。
习惯孤独
□高二(16)班 曹梦欣
辅导教师 胡精美
赫胥黎说:“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但是我们都明白,人这短暂的一生,我们不过是在寻找自己的同类,来抵挡生命的大孤独抵达光明和温暖。然而,像他们那样伟大的人为什么却会偏爱孤独?
因为孤独是时代的不解。人为什么会孤独?那是因为没有朋友的缘故。朋友,何谓之朋友?朋友就是志同道合的人。一个志同道合道出孤独的原由。大多数的伟人,他们睿智,敏感。他们往往不是跟随时代,而是引领时代。但正如我们所知,第一人总是孤独的,所承受的非议也是我们不可想象的。但他不可以后退,所以他注定孤独。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梵高:一个被上天眷顾又被抛弃的天才。老天是矛盾的,他从不吝于给予他超过时代的天赋,却残忍地将他逼入生命的绝境。他幻想自己如向日葵般绽放,却因不理解枯萎于阴暗角落。他死了,无人知晓,就如不曾来过这个世界一般,孤独是唯一陪伴他生存直至死亡的朋友,但他不能忍受孤独,即使孤独与他形影不离。最终,他无言而逝。
因为孤独是思想的源泉。凡我们所知道的大家,无不是偏爱孤独,而这个孤独单指心灵上的孤独,他们需要冷静矜持的心,我们从未听说过任何一位杰出的大家是常处于喧嚣,游走于红尘中。思想越高的人,越是追求脱俗的创作,那些只在红尘中滚滚而来的所谓“艺术家”终会随着红尘悄然而逝,像大海中落下的一颗砂砾无静无波。
不是偏爱孤独,而是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也为了创造只能孤独,一直到习惯孤独。这些孤独是成功的试金石:看你能否耐住寂寞,能否承受嗟磨。如果你经受住了,那么你将成功,如果你经受不住,只能无言而逝。
我们寻找同伴抵御生命的大孤独,但通常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行于苍莽小道而已,孤独,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全心全意集中精神去创造、去发现。即使不被理解,也永不会后退,因为内心有值得坚持的事,身边也有无言的支持。
永远不要害怕寂寞,永远不要逃避孤独,因为孤独是你人生必须承受的挫折,既然无法避免,何不坦然面对,去适应寂寞,去习惯孤独。
不走寻常路
□高二(3)班 计振龙
辅导教师 阚建国
不走寻常路,就要敢于挑战世俗的观念;不走寻常路,就要勇于选择自己的道路。
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突破世俗的观念,正是新一代的我们需要的可贵品质。从古到今,人类一直走在这条不寻常的路上。当“地心说”甚嚣尘上之时,哥白尼的“日心说”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提出了挑战。他没有在意那些世俗的眼光、尖锐的话语甚至教会的威胁、政府的迫害。最终,哥白尼为了自己的新发现、为了自己的信念,惨遭火刑。
1975年,年仅20岁的比尔·盖茨,就从令人羡慕的哈佛大学毅然抽身,与22岁的好友艾伦创办微软公司,专门从事微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并担任微软公司董事长。从此,他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发展这项高科技的事业中去。比尔·盖茨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物。他最先把计算机软件产业化。他创造出了从系统软件到应用软件,从计算机的简单的功能到多媒体技术,从单机应用到信息高速公路等一个又一个技术奇迹。并在40岁就成为《福布斯》全球富翁榜首。如果他当初选择与大学的同学挤在一条道上,他的发展也许没有那么举世瞩目。不走寻常路,成就了比尔·盖茨的传奇。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不走寻常路,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神舟”系列的成功研制与发射,特别是“神舟十一”号飞船的顺利升空并与天宫二号的成功对接,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取得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将载着中国人自主创新的精神完成飞天使命。这些成功的背后是无数航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逐个攻破难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寻求问题的突破口,才有了我们自己的航天技术。这又完全得益于创新,得益于不走寻常路的国家战略与国家个性。
不走寻常路,虽然你可能会因此而遍体鳞伤,但当你走过它时,暮然回首,你会发现,你已经不同寻常,也许,社会也会因你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