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十九大 青春建功新农村 做好新形势下农村乡镇思想政治工作
07版:高校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5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9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58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喜迎党的十九大 青春建功新农村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邢轶 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17-09-08 11:26:23

安徽农业大学学生

喜迎党的十九大 青春建功新农村

  “参加今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的暑期变得意义非凡,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一名安农人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安徽农业大学暑期实践团成员徐梦琦在学校“三下乡”微博话题页中分享心声。
  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是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今年,安徽农业大学166支实践团队的1600余名师生分赴我省22个市56个县80个乡(镇)开展活动,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该校将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学一做”教育实践相结合,以“喜迎党的十九大 青春建功新农村”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组织师生通过调研服务学校八个综合试验站、进行“走基层,访典型,树信念”访谈、开展爱心支教、组织学生干部到合肥市蜀山区各居民委员会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中汲取养分,提升综合素质,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产业精准扶贫助力美好乡村建设

  在该校党委的指导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校团委协同创新,加强对“三下乡”活动的顶层设计,对接国家精准扶贫工作需求,和学校八个综合试验站工作紧密结合,以综合试验站为服务地,通过项目化申报的方式确立七个精准扶贫专项重点团队,组织师生结合学科优势,针对各试验站点及其周边贫困乡(镇)、村、户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技术指导帮扶等工作,助力产业精准扶贫和美好乡村建设。
  在皖北综合实验站麦茬玉米绿色增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基地的实验田里,该校农学院暑期“三下乡”团队的师生们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和田间杂草清除工作,并依托学校专业优势,对当地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针对如何防止病虫害扩散或二次伤害开展了相应的技术指导。植物保护学院赴皖西北试验站及临泉县陶老乡,围绕当地富硒水稻产业的生长情况及增产模式进行了调研,重点就富硒农业技术和绿色植物保护技术进行了专业的技术帮扶。动物科技学院赴定远县江淮分水岭试验站团队围绕当地养殖企业的运营模式、养殖体系、企业发展“瓶颈”等展开调研和专业指导。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工学院的实践团队先后分赴大别山综合试验站、皖东试验站、皖东试验站助理试验站周边贫困乡(镇)的企业污水处理,高山茭白、中药材、金银花种植及销售的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赴皖南综合试验站团队围绕黄山市黄山区茶产业的发展进行调研、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这些不仅让农民得到实惠、为精准扶贫工作作出一定的贡献,也使学生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更激发了学生们学农、爱农、事农的决心,他们表示回学校后将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练就服务“三农”的过硬本领。
  不同的团队,不同的实践主题,同样的实践目的,队员们努力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理念,将技术支持渗透到农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以青春助力精准扶贫,让青春在实践中闪光。

爱心支教帮扶到群众的心坎上

  扶贫必扶智。爱心支教、关注留守儿童是该校很多实践团的实践内容之一。外国语学院组织了两支爱心支教团分赴肥东县大陆小学和黄山市徽州人家社区,开展趣味外语课堂、课后作业辅导、中文古诗传承、英语诗歌欣赏等支教活动。“外国语学院开展爱心支教以来,很好地解决了学校教师资源匮乏的实际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浓了,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了。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支教学生克服种种困难,利用周末时间和暑期‘三下乡’进行支教帮扶,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交心谈心,在情感上亲近他们,在心理上安抚他们,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留守儿童变得开朗了、活泼了、自信了,可以说是爱心支教真是扶到了我们的心坎上了。”大陆小学校长陆晓芳如是评价爱心支教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赴金寨县实践团发挥专业优势,对当地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心理辅导。调研中,他们重点对他们的家庭背景、教育环境、成长轨迹、思想发展、现时困难等进行了走访和分析,为留守儿童专门开设了心理课堂。“短暂的支教活动虽辛苦,但能够帮助留守儿童排解一些不良情绪,教授他们一些情绪处理方式,看到他们的脸上多了阳光和自信,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实践团成员郭子沫在“三下乡”微博日志中吐露心声。
  泾县稼祥中学的留守儿童在这个暑期迎来了植物保护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植物标准制作”、“昆虫世界大冒险”,该校志愿服务特色项目“绿色课堂”的有效融入;“颗粒归仓”、“百尺甘头”、“愤怒的白菜”、“米粒大冒险”等素拓活动让留守儿童打开了眼界,感受到不一样的“课堂”。这些课程深受留守儿童的喜爱,丰富了暑期生活,更让留守儿童了解了传统的农耕文化,激发了他们对现代农业文明的浓厚兴趣。

在走访基层典型中坚定理想信念

  “他们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让我们深受教育,他们积极乐观、扎根基层的人生态度让我和我的团队为之振奋。”赴怀远县龙亢农场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庄邵帅感慨。7月11日,该团队成员一行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走访了该校1997届校友、龙亢农场副场长王永玖。“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在学校的宝贵时光,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一名合格的安农人,日后多为我国的‘三农’事业作贡献”。作为一名毕业了20年的学长,王永玖为90后的学弟、学妹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赴铜陵市西湖镇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们也忙的不亦乐乎。他们有的整理采访优秀大学生村官和与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座谈的材料,有的搜集铜陵市新四军抗战史迹陈列馆的相关资料。这支团队除了开展科技支农、生态调研、爱心支教等活动外,还专门走访了一名获全国五好家庭的优秀党员、一名大学生村官和两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
  这些被各团队称为规定动作的走访活动是该校“三下乡”活动的特色项目“走基层,访典型,树信念”。活动要求各团队开展“三下乡”活动要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一学一做”教育实践相结合,在实践地走村入户调研的同时,就近就便采访先进基层党团组织负责人、优秀共产党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或创业带头人等先进典型,就近就便走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并撰写访谈手记和心得。活动实施七年来,“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共采访先进基层党组织三百多个、优秀共产党员近千名,完成近百万字的采访手记;完成大学生村官人物通讯60篇、采访手记200余篇,共约100万字的文字稿件;采访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创业带头人300余名,采访手记200余篇。通过“走基层,访典型,树信念”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学生们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了学生们学习农业知识的热情,激发了学生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了学生们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和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远大抱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