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燧》
05版:我们的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5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9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5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取燧》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7-09-04 13:23:02

淮南市第十三中学校报
《取燧》

    《取燧》是淮南市第13中学的校报。该校位于风景秀丽的八公山下,创建于1965年,2004年被命名为淮南市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2016年被命名为省体育专项特色学校。作为离八公山这座文化名山最近的学校,一直在努力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把国学经典《淮南子》文化与中学教育相结合,2012年4月,体现淮南地域文化特点的校报《取燧》创刊。“取燧”语出于《淮南子·览冥训》“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意思是说求取火种不如自己去使用火石,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我们从古圣先贤那获取智慧的滋养,以“取燧”给校报冠名,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体现了校园文化个性,其意义深远绵长。                                                  □段昌富


校长寄语
  坐落在八公山麓的淮南市第13中学一直在努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为了弘扬地方传统文化,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十三中人就从国学经典《淮南子》的学习和研究入手,把《淮南子》文化与中学教育相结合,从古圣先贤那获取智慧的滋养。  
  《取燧》校报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绽放的一朵绚丽之花。她将及时反映校园动态,源源不断地为大家提供精神食粮和有益信息;她将为大家搭建表达意愿和施展才华的平台,成为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好伙伴;她将对我校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大家懂得了“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加重要的真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知道,要办好校报决非易事,我们的校报才刚刚跨出了自己的第一步,未来的道路还很长。我们期待着大家的关心与爱护,期待着大家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坚信,有大家的才智凝聚,校报《取燧》这棵刚刚破土的幼苗一定会茁壮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常青树。
□淮南市第13中学校长  陈国武

幸福恋歌

□高三(5)班  仇香香
  辅导教师  李天林

  “妈妈,幸福是什么?”孩提时的我总会昂着一张充满疑惑的小脸问妈妈。妈妈却只是微笑着拍了拍我的头,“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走过春夏秋冬,我慢慢地在长大,不经意间,童年的欢乐与幼稚已成了记忆中珍藏的相册。不知何时,我突然明白了,原来儿时感到不解的问题,答案就在自己的身边。
  幸福是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绿色映满了双眼,那吹面不寒的春风,温柔地拂过我的脸颊,就像是母亲的抚摸,轻柔,温暖。从当初的呱呱坠地到今天的亭亭玉立,我在不断长大,而母亲在慢慢变老,不变的是那温柔的抚摸和慈爱的眼神。我知道,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有一个呵护我、疼爱我、永远保护我的母亲。 
  幸福是夏天。炙热的骄阳在显示着它无比的威严,用灼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上的万物。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就是那威严的太阳,他不苟言笑,严厉刻板,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他会要求我必须向邻居的孩子道歉,虽然责任并不完全在我;他会要求我必须把糖果分给弟弟、妹妹,不管我乐意还是不乐意;他会要求我无论严寒酷暑都必须在清晨跑完5000米,任我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但是,他会在雨中为我撑起一把伞,他会亲手为我端上香喷喷的饭菜,他会背着病中的我奔向医院。他对我的爱像夏日的骄阳一般火热,又像夏日的清风一样亲切。
  幸福是秋天。云淡风轻的感觉是那样的温馨、怡人。在这柔和的季节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同享受吃晚饭时的美好时光。“妈,来,我喂您。”妈妈端起碗,柔声说。奶奶睁着浑浊的双眼,呆呆地盯着妈妈手中的勺子,全然没有意识到涎水已经沾湿了围巾。奶奶年纪大了,脑子有些糊涂了,有时甚至认不出她高大的儿子、孝顺的媳妇和活泼的孙女。而爸爸和妈妈,总是像照顾婴儿般,轻轻地、缓缓地为她喂饭、梳头、穿衣、洗澡……似乎轮椅中的是他们全部的责任和关怀。我知道,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
  幸福是冬天。纷扬的雪花,纯净的世界,置身其中,仿佛连身心都被荡涤干净了。寒冷的天气冰冻不了火热的内心,刺骨的寒风也无法吹散邻里之间的温情。清晨,总可以看到隔壁的大爷一边挥舞着扫帚、一边豪迈地唱歌,而他的脚下已经清理出一道供人行走的小道;傍晚,双手笼袖的大妈们一边家长里短地闲聊、一边默念着谁家的孩子背着书包回来了、谁家的孩子怎么还不见人影;深夜,巷口的那扇窗子总是透出微弱的灯光,那是在提醒晚归的人们,小心脚下高低不平的道路……我知道,我是幸福的,因为我身边有那么多淳朴的人、善良的人,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不至于冰冷、阴暗。
  原来,幸福可以很小,小得让你发现不了它的存在。幸福可以很大,大得占满我们的整个世界。


文心化蝶

□初三(1)班  段龙飞
  辅导教师  段昌富

  我穿过历史的烟霭,邂逅了一片花海,其间点缀着的是盛唐艳丽的诗篇,娇柔可爱;我跨过岁月的山川,观赏满天星辰,其间闪烁着的是两宋素雅的词令,清新恬淡;我越过时空的荒漠,相遇万亩胡杨,其间萦绕着的是元代孤傲的曲调,荡气回肠。中国诗歌从远古走来,一路上给予人欢笑、给予人忧伤,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这轴画卷中一处美景,让人流连。中国,早已烙上诗的国度的印记。但放眼当今,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遥想盛唐,那是一片花海,可艳压群芳的只有他。一人一酒一亭台,月下独酌,问独酌者谁?醉仙太白也。他狂放,他洒脱,亦豪迈,“挥剑决浮云”仗剑起舞,舞而震四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以冷眼蔑视那所谓的权贵,何曾屑于与小人同流合污。他是剑侠、是酒仙、是狂士、是盛唐诗歌的路标。盛唐诗歌的江山他竟占了半壁,他是李白,脱俗不羁的浪漫。
  遥想两宋,那是满天星辰,无数的闪烁才勾勒出星夜的美丽。或许,山盟海誓不是永恒的证明,可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知赚得多少才子佳人的泪,即便勇猛武士读至此,也不禁三分柔情,情入愁肠。然而,茫茫星海中,并没有相似的两颗。曾经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换做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世事无常,李易安少女时天真无忧早已被岁月销蚀殆尽,当年的奇女子也奈何不了命运,只有孤寂地过着余生,独自伤愁。
  遥想元代,望见万亩胡杨,苍凉的荒漠铸造了孤傲的灵魂。张养浩一直是孤独着的,他身居庙堂之高却心系黎民,这就注定他会是独行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不畏权贵,指出兴亡同归,历代王朝无论兴衰都是百姓受难的残酷现实。“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他发深沉感慨,历代王朝人物,无论怎样叱咤风云,纵横万里,最终在历史的沧桑中化为一抔黄土。他,异于常人,他人“敢怒不敢言”,而他,却敢怒又敢言。他怎能不孤独?
  诗歌是传统文化殿堂里璀璨的明珠。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着醉人的芳香;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了尘世的喧嚣。过去总是美好的,然而回望如今,美丽早已消逝。
  而今的社会里,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手机控”,青年人讨论最多的是网游、娱乐,而非平平仄仄、抑扬顿挫,孰能于浮世中静心赏玩诗词呢?古时才子佳人的才气早已荡然无存,心中留存的诗词也只是应试的工具,这怎能不让人痛心。甚至还有的被今人歪解“新编”,变为庸俗的广告。可是,诗词,应为高雅的主人,绝非庸俗的奴仆啊。不少人早已悲观,以至于发出“中华的诗词,我拿什么来拯救你”的叹息。可我依旧坚信仍有不少有识之士在捍卫文化底线,守护诗词的纯净家园。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只有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中国,才能真正成为诗的国度。

寂寞之歌何时休

□高二(6)班  杨  雪
  辅导教师  程晋玲

  月色如水,轻泻进屋子,屋内传来声声叹息。那是一个怎样落寞的身影啊。在淡淡的月光下,轻声低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转身,眸子在黑夜下熠熠闪耀,像极了深海里的明珠,明亮温婉。
吟诗者,李商隐也。
  李商隐,字义山。名义山者,其情义定如山坚,不可摧移。“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深夜难眠,只因抑制不住自己的想念,不知亡去已久的妻子现在黄泉下可好?既不能探个究竟,长情的他唯有夜夜对月哀愁了。初闻他的作品时,以为他是一位女性。只是因为他那晦涩的笔风和多愁善感的情结。他的诗,总是给人淡淡的忧愁。他没有李白那样的豪放不羁,也没有陶渊明那般的悠然自得。他有的,仅仅是一份小女人般的哀怨。可正是这份与众不同的怨念,让他被世人赞叹。
  低吟一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最大的无奈应该就是怀才不遇了罢。他大器早成,却不得不潦倒终生。他不是没有预料到自己的结局,只是看透了又何必说透呢?置身于牛、李两党的争斗之中,他就注定了仕途不顺,只能守着寂寞凄清,独自走到心如止水。于是,那些不甘和埋怨啊,就一寸寸地溃烂成泥,融入了诗中。或许他曾幻想过自己将会怎样的踌躇满志,可一切终究是被现实打败了。那么寄寓的爱情呢?也只是更添一份悲哀罢了。
  曾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而今“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这样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是任何人都难以承受的吧。若不是长情,又怎用忍受这一份不甘?若不是明慧,又怎用一生平庸?若不是惆怅,又怎会英年早逝?他的逝去,像一片枫叶飘落,不声不响,却渲染了一个秋季的忧伤。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是怎样的忧愁,才造就了这样一颗璀璨的星辰啊。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