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第一中学校报《银杏苑》
05版:我们的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32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6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32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凤台县第一中学校报《银杏苑》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7-06-12 12:30:15

校报校刊
    《银杏苑》创刊于2005年,每月一期,每期5000份,至今已编印100期50万份报纸。校报坚持“面向前沿,面向教师,面向学生,面向校园”的编辑理念,致力于传承校园文化,助力校园文明建设。校报设有编辑部和记者部,记者部现有学生记者10人,负责采编校园新闻等,编辑部现有师生文字编辑六人,美术编辑两人,负责策划内容、版式设计等。 
    校报共四版:一版刊登校园内外新闻;二版“教学相长”,刊登教师教育教学文章,主要栏目有“教研论丛”、“师德讲坛”、“教师书斋”、“班主任论坛”等;三版“成长空间”,刊登反映学生校园生活的作品,主要栏目有“印象”、“校园论坛”、“心灵驿站”、“生活笔记”、“校友在线”、“班级在线”等;四版“青春·舞台”,刊登学生文学艺术作品,主要栏目有“科幻世界”、“星光达人”、“行万里路”、“文史天地”、“诗语天空”、“影音馆”等。校报追求“朴素典雅”的排版风格,除头版头条标题和个别栏目套红外,一律为黑白色,格调清新。
    校报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校报”,“校园论坛”和“咏梅姐姐信箱”等栏目分别被评为“安徽省十佳校报栏目”和“安徽省优秀校报栏目”。   □主编  吕德春

凤台县第一中学校报《银杏苑》


校长寄语

见证成长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校报在舆论引导、展示宣传、立德树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校报既要跟上现代传播技术的步伐,更要成为纸质媒体尊严的见证者,成为师生心灵家园的守护者,成为健康读写风尚的引领者。
  校报《银杏苑》自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文质兼美的价值追求。在形式上,《银杏苑》凸显素朴典雅的格调;在内容上,《银杏苑》推崇情真词切的文风。《银杏苑》坚持“面向前沿,面向教师,面向学生,面向校园”的编辑理念,既力求展现教育前沿的动态走向,又紧密跟随日常校园的新鲜生活,力求在小舞台、小天地中彰显大格局、大气象,受到师生的欢迎。
  《银杏苑》只是校报园地里的一棵幼苗,在苍劲茂盛的千年银杏树下,它正在茁壮成长。  □凤台县第一中学校长  杜文生


文心化蝶

□高二(5)班  段龙飞

  我穿过历史的烟霭,邂逅了一片花海,其间点缀着的是盛唐艳丽的诗篇,娇柔可爱;我跨过岁月的山川,观赏满天星辰,其间闪烁着的是两宋素雅的词令,清新恬淡;我越过时空的荒漠,相遇万亩胡杨,其间萦绕着的是元代孤傲的曲调,荡气回肠。中国诗歌从远古走来,一路上给予人欢笑、给予人忧伤,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这轴画卷中一处美景,让人流连。
  遥想盛唐,那是一片花海,可艳压群芳的只有他。一人一酒一亭台,月下独酌,问独酌者谁?醉仙太白也。他狂放,他洒脱,亦豪迈,“挥剑决浮云”仗剑起舞,舞而震四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以冷眼蔑视那所谓的权贵,何曾屑于与小人同流合污。他是剑侠、是酒仙、是狂士、是盛唐诗歌的路标。盛唐诗歌的江山他竟占了半壁,他是李白,脱俗不羁的浪漫。
  遥想两宋,那是满天星辰,无数的闪烁才勾勒出星夜的美丽。或许,山盟海誓不是永恒的证明,可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知赚得多少才子佳人的泪,即便勇猛武士读至此,也不禁三分柔情,情入愁肠。然而,茫茫星海中,并没有相似的两颗。曾经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换作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世事无常,李易安少女时天真无忧早已被岁月销蚀殆尽,当年的奇女子也奈何不了命运,只有孤寂地过着余生,独自伤愁。
  遥想元代,望见万亩胡杨,苍凉的荒漠铸造了孤傲的灵魂。张养浩一直是孤独着的,他身居庙堂之高却心系黎民,这就注定他会是一位独行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不畏权贵,指出兴亡同归,历代王朝无论兴衰都是百姓受难的残酷现实。“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他发深沉感慨,历代王朝人物,无论怎样叱咤风云,纵横万里,最终在历史的沧桑中化为一抔黄土。他,异于常人,他人“敢怒不敢言”,而他却敢怒又敢言。他怎能不孤独?
  诗歌是传统文化殿堂里璀璨的明珠。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着醉人的芳香;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了尘世的喧嚣。中国,早已烙上诗的国度的印记。过去总是美好的,然而回望如今,美丽早已消逝,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而今的社会里,充斥着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手机控”,青年人讨论最多的是网游、娱乐,而非平平仄仄、抑扬顿挫,孰能于浮世中静心赏玩诗词呢?古时才子佳人的才气早已荡然无存,心中留存的诗词只是应试的工具,这怎能不让人痛心。甚至还有的被今人歪解“新编”,变为庸俗的广告。诗词应为高雅的主人,绝非庸俗的奴仆。不少人早已悲观,以至于发出“中华的诗词,我拿什么来拯救你”的叹息。可我依旧坚信仍有不少有识之士在捍卫文化底线,守护诗词的纯净家园。但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只有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中国才能真正成为诗的国度。
  朦胧中,一群彩蝶闯入我的梦,我亦如当年的庄生一样困惑:蝶乎?我乎?而当我走过无数遍的四季轮回,蓦然回首,才明白那飞舞着的是一页页无言的诗篇,生如夏花,正灿烂地绽放着。


兴国论

□高三(1)班  孔  帅

  仁义礼智信,吾辈之根基也。根者,行之始也。无根之人,亦犹无根之木,轻风细雨便失足扑地,身断影折。然根实土固者,虽炎日曝之、暴雨击之,尤巍然而立,愈击愈秀,冠绝诸森。
  方今之时,河清海晏,时和岁丰。土地人民之众,不避禹、汤,且吾辈之人未尝有一日寒衣素食也。其非先人之功乎?前人之理,当得之于心而发之于神,吾辈亦继往开来,以成先人之业。然则何以成先人之业乎?《礼》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不然乎?虽曰如此,其形亦不可至矣。常有人本具八斗之才,却未知其应有之风,何为其然也?仁之不至,其根不固也。
  何谓仁哉?以吾之道,观吾之心,随心而从,不背本心而驰也。国之本,仁也;人之本,亦仁也。从政不以仁,则无以明国;修身不以仁,则无以养德。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为方也已。”以仁为本,以心为神,神形俱焉,可成大业。古亦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者为本,义者为身。无仁者无辨是非之能,无义者则为乱为盗。子曰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其有异乎?以不折之节,秉先人之道,从容步于世间,其必有义道也。
  然于吾辈,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生而知之者,少矣。吾非生而知之者,何以与其相较?学也。学以为何?能以为己长学博识也。古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古之人诚不欺我也。
  仁义礼智信,为人之本也。吾辈为仁、为义,皆为己乎?非也。天下之兴亡,匹夫亦有责。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未尝有断也,其必然矣。唐太宗尝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是故能以数十族之名,屹世界之巅,若有乱者,其能然乎?
  仁义虽重,勤俭亦然也。国以家为基,家以和为贵;且传家须俭朴,奉养必忠心。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兢兢业业,方为正道。吾母尝谓吾曰:“夫人之一世,必以勤;夫人之传代,必以俭。无勤,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无俭,则临渴掘井,为时晚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皆由勤俭而败由奢矣。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忧劳可以兴国,安逸必然亡身,自然之理也。
  乱世已故,吾辈何为而不学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吾辈未有此之难,独夫不尽其力而兴其国乎?以一人之力,妄成大事也;若以千万人之力,岂有不成之事焉?是非成败,皆吾辈之能过;国风族范,盖吾辈之风采。今或不似星光闪烁,他日定能屹民族之巅。古尝有总角甘罗成大事,今亦有少年吾辈举栋梁。
  吾辈亦应正心笃志,崇德弘毅。吾辈虽幼,亦为国之先兆,承先人之伟业,启后世之华章。国之栋梁,当廉能清正,奉公守法。忠信廉洁,实为立身塑形之根本,非其沽名钓誉之具也。吾辈当敢为人先,能者多劳,传华之神,筑魂之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其必为华夏之大幸矣。


丽江,走起

□高三(10)班  田梦婷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四方街是一个大约1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灿烂的文化被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批受全人类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丽江是吃货的天地,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地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作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到丽江, 沿着古城的青石板路踽踽独行,尽管身边喧嚣熙攘,但当听着脚板与青石的叩叩声时,心中是无比宁静的。到丽江,只想一辈子都住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像是远古的生存方式。到丽江,哪怕艰苦,哪怕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然而只要能与这石板路、青石桥、清澈流水为伴,天天微风拂面,柳丝飞动眼前,就已经无憾了。
  所以,趁年轻,丽江走起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