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设置要面向市场接地气 我省高校新增135个本科专业 图片新闻
04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3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3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3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高校专业设置要面向市场接地气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程榕娟 通讯员 刘张飞  发布日期:2016-03-16 14:47:54

对话阜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汪芳启
高校专业设置要面向市场接地气

  日前,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通知,公布了我省2015年度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全省30多所高校共新增本科专业135个,另有3所高校的3个本科专业被撤销。在这次专业调整中,阜阳师范学院新增备案本科专业5个,撤销本科专业1个。
  那么,高校专业设置的依据是什么?3月10日,本报记者独家对话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汪芳启,在他看来,高校的专业设置一定要面向市场、接地气,要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及时做出调整。
  专业设置要结合校情社情
  记者:在这次专业调整中,贵校具体新增了哪些专业?又撤销了哪些专业?
  汪芳启:从“十二五”规划开局,学校紧紧围绕办学定位和转型发展导向,建立健全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机制,不断结合办学实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行业需求,科学规划学科专业布局。
  这次我校申请增设的休闲体育、复合材料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制药五个本科新专业均获批设置,人文教育专业被批准撤销。截至目前,我校普通本科专业总数已达64个,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个学科门类。
  记者:人文教育专业是基于什么考虑被撤销的?新增的五个专业是出于什么样的需求来申报的?
  汪芳启:高校专业的调整不是简单的增减,每次增加、撤销都是综合考虑当时的校情、社情。本次申请撤销的人文教育专业成立只有几年的时间,当初决定设置时,是考虑到基础教育普遍存在“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出现“有效结合分科教学、加强综合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学校瞅准这一时机,决定申报人文教育专业。现在因为不能有效对接皖北基础教育改革实际,社会适应度不高,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率、年终一次性就业率相对较低,以及学生转专业率高、专业发展势头不足,学校才决定撤销的。
  本次申请增设的五个专业主要是基于我省特别是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企业行业急需相关专业高级人才,如申报生物制药专业是因为作为皖北地区支柱产业之一的制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制药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前景广阔,行业和地方对生物制药专业人才需求迫切。
  压缩传统专业兴办应用性强的专业
  记者:对于一所高校来说,专业的好坏、优劣,直接关系到对考生的吸引力,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专业才算得上是优势专业?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该如何研判?
  汪芳启:就地方性高校来说,优势专业至少应涵盖以下要素:行业需求旺盛,学科基础雄厚,师资队伍齐整,办学条件充裕,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良好的办学声誉。并不是名字叫得越响,就是好专业。高校专业设置一定要接地气。
  我觉得高校设置专业,一是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二是要充分把握区位优势和学校办学定位;三是要有效体现学校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特色;四是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资源条件和专业建设基础。以此确保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一致、学生所学与岗位需求一致、人才培养与未来发展一致。
  记者:贵校是一所师范院校,但纵观现在全校的专业设置,已经不再局限于师范专业了,这几年陆陆续续新增了哪些非师范专业?占到多大的比例?为什么出现这种转变?
  汪芳启:2012年以来,我校陆续新增行政管理、旅游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秘书学、物联网工程、金融工程、翻译、舞蹈学、酒店管理、软件工程、休闲体育、复合材料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制药等15个非教师教育专业。截至目前,非教师教育专业约占到我校专业总数的70%。
  根据学校精办教师教育、兴办应用型专业教育的战略设计,“十三五”期间,我校将建立健全专业增量与减量对等机制,稳定专业规模,逐步将教师教育专业压缩到25%左右,大力兴办工科类及其他应用型强的专业,形成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这一规划的制定,既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也是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实现学校转型升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选择。
  打造皖北经济发展的“智囊团”
  记者:有专家提出,地方院校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贵校而言,是如何支持皖北经济发展的?举例说说。
  汪芳启:一是为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提供人才支持。主动对接皖北地区基础教育、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设置本科专业,夯实培养基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和社会责任教育,积极为皖北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同时,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政府部门、企业和中小学挂职锻炼,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发展献策献力。二是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发挥平台在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有效转化创新成果的促进作用。目前,学校与皖北企事业单位合建、独立建设环境污染与降解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七个,产出一系列原创性标志成果,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搭建了坚实的基础,如环境污染与降解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与阜阳创业水务有限公司合作,解决水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荣获2015年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署成果转化方面协议一百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生物与食品工程学教师院兰伟围绕草莓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两年试验研究,确立以“早、密、简”为核心的优质高效栽培模式,通过与颍泉区火营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并推广,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草莓已成为阜阳市颍泉区一张绚丽的名片。三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学校积极开展社会咨询服务研究,为地方政府献言献策,努力争当政府的“智囊团”。近年来,被阜阳市政府、亳州市政府、省委宣传部、省体育局、淮河水利委员会等相关单位采用的“关于加快阜阳市草莓产业发展的咨询报告”等咨询报告二十多份,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咨询和支撑作用。
  记者: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出现一些新形势、新情况,学校今后将作出哪些调整,以更好的服务地方?
  汪芳启:一是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健全专业准入、预警、退出机制和专业增量与减量对等机制,停招布点数量多、社会需求小、就业率低的专业,淘汰办学条件不达标、发展前景不理想、招生就业形势不乐观的专业,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二是实施专业分类建设和人才分类培养。深入开展专业分类建设,着力打造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围绕皖北主导、特色和新兴产业,通过新建、调整、改造、拓展等措施,努力打造具有明显产业背景和一定优势的专业群。鼓励传统优势专业、特色应用专业、新办紧缺专业,根据发展定位与优势,以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应用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试点,逐步推进人才分类培养体系。三是深化校地合作交流。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交流与合作,面向区域重点产业,努力打造融先进技术研究、积累、推广于一体的合作创新平台。依托协同创新平台,在提升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支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强化区域文化传承创新。结合自身优势与区域文化特色,围绕皖北区域文化特点,加强区域文化研究,实现对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我校服务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推进区域文化的传承创新相互融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