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成就“诗圣” 周庄柔情 给我一缕阳光 我与小树同成长
08版:青春文字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62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3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622期  下一期
忧患成就“诗圣”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阜阳市红旗中学高三(25)班 尚克大 发布日期:2013-07-19 16:25:36

高大气派的庄院内有几间低矮简陋又破旧的小茅屋,显得极不协调。小茅屋里,一个衣着破旧衣衫的中年男人背着两手,愁容满面,时而仰天长叹,时而来回踱步。他猛然觉得头脑里灵光一闪,习惯地走到桌边,提笔写下“到处潜悲卒”的诗句……
每天,他都要从小茅屋里到庄院内,立侍院主左右,把“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胜”的话挂在嘴边,强颜欢笑,低声下气。谁愿意过这样奴颜婢膝的生活?可是为了让妻子老小有口饭吃,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去歌功颂德、拍马逢迎。
谁能想到他就是后人无比崇敬的“诗圣”杜甫?自从父亲死后,杜甫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苦,他只得流亡,只得到处进表,为求得一官半职四处奔波,但到处碰壁。在那个专制的社会,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一个正直、善良的文弱书生,纵使怀有济世之志、满腹才学,到头来只是落得个“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的惨状,最后只有无声泪垂血。
他曾走过贫苦的坊巷,也到过贵族的园林,浏览过重楼名阁,互竞豪华的曲江,登上过征人出发经过的咸阳桥,他也经历过仕途追求的失败。在那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年代里,一个人能活下去已属不易,而杜甫在受苦、逃亡的路途上,更多地是把目光投在兵荒马乱的景象上,投在流离失所的百姓身上,投在妻离子散的家庭上,投在废耕荒芜的田野上。然而,他在寄人篱下的同时,却紧锁着眉头,忧患着天下,把这些家国忧思寄托在文字上。他苦苦锻造诗歌,像收养孤儿一样收养和安顿每一个文字,一个强盛的王朝终于无可挽回地衰落了,而他,骨肉如柴的他,无家可归的他,形容枯槁的他,疾病缠身的他,却以一行行凝着血泪的文字,打造了一个不朽的诗的王朝。
在低矮的小茅屋中,穷困潦倒,生活艰辛,衣食无着。在这样的环境中,仍能心系苍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呐喊,他的真诚,他的慈悲,他的伟大,不能改变自己的坎坷命运,也不能改变天下人的生活境况,却可以穿越时空,进入很多人的灵魂,使之感动并获得滋养,从而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与家国和社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心系天下,肩负使命,即使很贫穷,即使很渺小,但他让小我一次次蜕变,一定能成就大我。
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伸向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思想和感情的代表。”是的,一千多年前那个生命对天下的忧患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他胸装天下,忧国忧民,沉郁顿挫,诗艺精湛,他是当之无愧的“诗圣”。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