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专业师资让辅导员成创业课“主力军” 创业教育不能追求“产出比” 首批特岗教师期满后98%选择留在农村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8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9月0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82期  下一期
创业教育不能追求“产出比”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 勇 发布日期:2012-09-05 10:24:48

  近年来,我省大中专院校已陆续将创业教育摆上重要位置,这一点毋庸置疑是好的,但有些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异常重视“产出比”,总希望开展了创业教育就得有学生一毕业就创业,一些院校盲目地鼓励、引导学生创业。这些都是违背创业教育真正目的的,也是不科学的。
  笔者看过几所院校大学生创业典型的材料,八九不离十都是从事简单、常规的销售的,要不开服装店,要不开广告公司等。2010年,合肥市官亭路大学生创业街曾轰动一时,这些创业者虽来自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专业,但都是开店,都是卖一些小件的生活用品。这种“科技含量较低”的创业模式对学生来说并非坏事,但也不是高校创业教育所应该推崇的。
  国家之所以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挑战自我、承受挫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而不仅仅为了多培养几个个体户、几个服装店老板。
  所以说,大学生接受了创业教育不一定非要急于创业,反之,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也不应该急于引导学生单枪匹马地去盲目创业。
  大学生没资金、缺技术、少经验,想轻而易举创业谈何容易。前两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2%。很多学生创业之初一腔热血,失败后垂头丧气,往往没收获成功,反而收获打击。
  大学生创业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只要你接受了良好的创业教育,具备了创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等到合适的时机,成功的几率也大很多。所以,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少些开个店、当个小老板的引导,也不要把学生创业教育按照“产出比”来衡量教育的成功与失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