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一颗心感动着另一颗心 小草与孩子 理想化客体 泪,晶莹依然
07版:委员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7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8月30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79期  下一期
理想化客体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何元庆 发布日期:2012-08-30 16:31:18

  何元庆,1973年出生于芜湖市,研究生学历,现任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安徽省第十届青年联合会委员,芜湖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芜湖市12355心理咨询热线督导兼理事长,芜湖市“成长沐浴阳光”心理护航计划专家组秘书长。先后荣获“团中央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安徽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优秀青年志愿者”、芜湖市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编辑让我围绕“新师德”写点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孔子——或许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教师。他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职业生涯规划生命历程的角度看,自己似乎与前辈发生了联接。
  记得30岁那年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人生第一次确立了事业基础,那就是心理学专业。三十而立,对我而言,立的是成为高校教师的目标。此刻,39岁的我在办公室里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四十而不惑”闯入我的脑海。“不惑”因为有了“惑”而存在。国人对教师职业的“惑”从热词“红烛”、“灵魂工程师”、“教书匠”、“臭老九”、“尊师重教”、“叫兽”、“最美女教师”和“师德”可以看出来一点端倪。从教六年的我为了自己的“不惑”,借用自体心理学来尝试分析教师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职业道德。
  客体对应的是主体也就是自体。自体心理学强调每个人都有被重视、被尊重和被接纳的需要。儿童和学生如何从被重视、被尊重和被接纳到重视人、尊重人和接纳人之间转变的呢?父母和教师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扮演了连续被内化的角色。他们需要家长和教师这样的理想化客体来重视、尊重和接纳。重视指的是教师把学生放在满足需要的首位。尊重指的是肯定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能力。接纳指的是从情感上喜欢,愿意与学生在一起。
  学生在教师身上不仅仅要学习生存和成功的知识、技能,更要内化重视、尊重和接纳的人格。从社会传承和个人体验的角度看,育人似乎比教书更重要。人一辈子会遇到很多教师,20年后能记住名字的有几个?我的生命中常常闪现的形象是小学语文老师方本慧。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暑假,她叫十几个不爱记忆的学生去家里背书。1985年似乎没有收费这一说,我们师生就这么相处了大半个假期。背过的书都已模糊,可有一个与她相处画面非常清晰:我突然流了鼻血,她帮我处理,把凉凉湿湿的毛巾放在我的额头。在一个12岁男生的心里,重视、尊重和接纳的种子已经发芽,20年后开花结果——我成为了学校心理咨询师——专门教学生如何尊重为心田浇水和施肥的教师。
  方本慧作为理想化客体是从哪儿内化的教书育人的特质?因材施教的能力从何而来?这是特殊还是一般现象?重视、尊重和接纳学生的新师德来自于尊师重教的社会制度和民众心理。当社会把学校放在资源分配的首位,让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教学能力,人人从情感上喜欢教师时,新师德自然成为隐性名词。显现的是学校体育场馆可以成为最坚固的公共避难所、教师主导了教书育人的话语权和人人为自己的孩子成为教师而骄傲无比。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