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日本
06版:青联大讲堂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7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8月30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79期  下一期
微观日本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 婷 发布日期:2012-08-30 16:35:14

  7月25日至8月1日,省青年联合会派出八名优秀青年代表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此行共400人,分为公务员团、企业家团、旅游教育工作者团、学生团等,在不同领域与日本各界人士交流,并应日本政府邀请,考察东北灾区的重建工作。本报特刊发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吴婷随团采写的访问感受,以飨读者。

旅行的意义

  去日本之前,我带着诸多顾虑。因为我们将赴日本东北灾区交流访问,那里有地震、海啸的痕迹,有或多或少但一定存在的辐射值,它们意味着创伤与揭开伤疤、死亡与恐惧的阴影。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中日关系正紧张而微妙,我担心日本官方和民众对我们是否友好,或只是表现得友好。因为语言不通畅,也因为文明差距显而易见却不可预知,我怕自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无所适从,气场爆弱。
  随团导游和翻译叫Miki,是定居日本19年的中国姑娘。我坐上大巴,边看窗外的风景,边听她聊日本的八卦国情。原来NHK不播广告,收入靠政府全额拨款。原来日剧一般也就十二三集,与咱动辄百把集的历史巨幅不太一样。原来日本最近流行姐弟恋,差个十几岁不在话下。
  早就听说日本干净,我很快就被事实震撼。马路上常有拉货的大卡车与我们擦肩,我扫了一眼开放的车厢,竟迅速联想到我出远门前在家刚擦过的卧室地板,之后,我的眼睛再没离开窗外。大小汽车都是哑音行驶,包括在后来的八天里,我似乎没有听到一声鸣笛;车身,个个都干净透亮,我转而问Miki,日本人都多久洗一次车啊?Miki说,“有些超级爱洗车的人会一周一次,平常人一个月一次”。得,咱啥也不说了。
  大巴车沿着马路左侧行进,速度很快,因为司机不会担心有电动车插进快车道,或在侧方红灯时突遭行人横穿马路。贴着玻璃窗,我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可辨识的元素,比如亲切的繁体字、大楼上的国际品牌LOGO,以及和春运售票点相似的长队伍——Miki说,这是日本人在买彩票,他们都只迷信某一号窗口,所以队伍变得很长。全车人都笑了。我放松下来,开始进入状态,用我的相机、纸笔、心灵来一一记录和细微观察我所感受到的日本。

自爱的细节

  在日的寥寥几天,我见证了日本人无数自爱的细节。
  赴日前的培训会上,我们了解了一些中日对彼此看法的民意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日本人对中国社会体制的理解,排名依次是社会主义、极权主义、军国主义。我们的祖国竟和军国主义搭界,让我费解。你才军国主义呢,在我们中国人眼中。
  去了我才知道一些信息,比如在日本,所有影视作品是决不允许出现战争镜头的,为了保护孩子。我似乎有些理解他们的选项了。想想我们对战争片里的血肉横飞,从小到大,可都见怪不怪了;再想想我们的小兵张嘎、潘冬子、王二小,那可都是亲历战争的孩子,孩子啊。
  日本人真的对自己的孩子爱护极了。我们参观了青森县立图书馆,里面有专设的儿童阅览室,干净明亮,色彩丰富,有图书、桌椅、毛绒玩具,每周还有半天专有志愿者为孩子们讲故事。
  日本的父母和中国父母一样要上班,可日本的爷爷、奶奶不像中国祖辈那般,他们的观念是孩子是你生的,我无权干涉,也不对此负责。于是,家长只好在孩子六个月时就将其托付给进幼儿园。所幸的是他们对本国的幼儿园,百分之一万的放心。作为一个母亲,日本的这一点让我真心羡慕了,因为我所在的栏目就曝光过幼儿园给孩子吃坏水果、拿透明胶封孩子的嘴等新闻。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正约我一起在我省做一个公益项目:母婴室。在国内,只在部分机场和宜家商场见过母婴室,而在我省内,我所知的数量是零。我哺乳孩子期间,最大的烦恼就是不方便:上班时到处找空房间,最后总是躲在一个坏锁的会议室一角,偷偷摸摸喂乳;带孩子逛街时,即便作为公众人物,我甚至被逼无奈在餐厅角落当众喂奶,当时是婆婆用纱巾替我遮挡。所以这次到日本后,我一直格外留心母婴室格局。它在商场等公共场合的出现频率几乎和洗手间齐平,推门进入,更是无比精致:窗帘,一排软皮座椅,两个带安全扣的小床,电源,热水器,自来水消毒过滤器,洗手液,卫生纸,垃圾桶,当然还有一个完好的门锁。日本满大街都是胸前挂着婴儿的父母,就是因为带孩子处处是方便。杨澜在今年全国“两会”交过在国内公共场合增设母婴室的提案,这样能提高母乳率、延长母乳时间、增强国民身体素质,也是文明社会对于女性和母亲的尊重。两国的文明差距,在母婴室一事上凸显。
  日本人对于安全的重视,那叫一个生于忧患。几乎所有的居民楼、办公楼都会在顶部的某个玻璃窗看到一个红色倒三角标志,意思就是万一这楼失火了,这扇窗可以砸,所以平时这扇窗下是不允许放置物品的。马路边,随处可见“死亡事故发生场所”、“(过马路前)左右确认”、“横断禁止”等交通警告。更可贵的是人人都能照此执行。
  日本管理有序,人人公德心强,从城市交通可见一斑。东京虽是国际大都市,但街道可能是你想象不到的狭窄,但我似乎没有见到堵车,甚至没有听过一声鸣笛。路面行人守规则,所以道路畅;更重要的是政府鼓励大家乘坐公共交通,所以出租车费、私家车停车费、都贼贵;而地铁网络极其丰富,价格也便宜。
  临走那天,我和刚落地时一样,又在东京大街看见了长跑的画面。不过这次是一支极其庞大的队伍,男女老少黑白黄,百余人在傍晚的绿意里若隐若现,融洽,唯美。为什么他们这么热衷长跑?因为这乌泱乌泱一大群人出现在街头是不用报批的;因为空气干净、马路安静;因为他们爱生活、爱自己。

爱与恨之前,先去了解

  当我在微博上说了一句:我到了日本。马上有评论扑上来,去那种地方干什么?
  我在微博上发了些日本洗手间细节图,有网友开始教育我,你要爱国,不要崇洋媚外。
  这些网友虽是极端了些,但我选择理解和包容。我身边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纵然知道日本有100个好,也会因为某一个重磅裂痕,在心底给日本扣上从怀疑到仇视这些大小不等的帽子。
  白岩松在《岩松看日本》专题片里说:“爱与恨之前,先去了解。”
  我有幸有机会了解,所以我深深地赞同这句话。
  银座附近有个吉野家,店面超级拥挤,但牛肉饭的口味和国内吉野家竟无大异。在那儿,我邂逅了一位林先生,福建人,到日本工作10年,刚刚提交了入籍申请。他聊起,因为机缘巧合,他到日本某家企业工作。起初,他有抗拒,因为那段国人皆知的历史;有担心,因为中日关系一直是各种微妙。后来,他自己花了整整六年,才放下了一种叫仇恨的情绪。因为,日本的制度、人民、城市、风景,一切的一切,都在源源不断地向他灌输友好而柔和的信号……我们聊了很多,告别时,他郑重地向我提出一个请求:你在媒体工作,你能不能帮我们这些在日本的中国人多做宣传?我们首先是很爱祖国的,我们也喜欢日本,日本人对我们很友善。
  是的,关于日本人的友善、自尊自爱,我已经将很多细节诉诸笔尖和口头。但这还不够。我还想说一说,同为人类,日本人是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自然灾难的;同为人类,我们应该团结、互助、了解、学习,出离爱恨。
  仙台机场的灾后重建工作是我们此行考察的任务之一。当我站在仙台机场大厅,仰头看到立柱上标注的是曾将机场吞没的3.02米水位线,我沉默、恐惧。去年春天,这里曾经发生了怎样的一番末日图景?眼前录像中,有疯一般涌来的海浪,有如草芥一般被冲得七零八落的飞机、汽车、集装箱,所有人都在尖叫着逃命……所谓灭顶之灾,就是这样决绝。
  仅仅半年后,机场就完成了重建,也加强了抗灾的能力——焕然一新的仙台机场,再次迎来国内外游客,也赢得了我们的尊重。
  当工作人员将所有这些惊心动魄、齐心协力、千辛万苦以平和的语气娓娓讲述给我们时,我意识到:当人们可以如此态度直面灾难的时候,他们已经完成了自我心理重建。而这,比新盖了多少高楼大厦都要可贵。
  多难,就是这样兴邦的。日本是个多地震、海啸的国家,所以日本人必需把坚韧和倔强种在骨子里。他们在长期的磨难中历练出的这些品格和经验,难道不值得我们放下爱恨,用心学习么?
  回到合肥后,我看到政务文化新区沿路都挂起了标语: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顿时忆起,从小到大曾被无数的课文感动和教化,却在真正步入社会后,发现学来的都是童话,而照做的都是傻瓜。在日本,我未见这种教人向善的标语,但是,大街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实实在在地践行着“学雷锋”,互爱互助,相亲相守。此行,我可能没有看到太多传统日本的印记,没有嗅到插花和茶道的香,没有去京都大阪北海道,但我切身体验了一个传承了传统文明的、有序的、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的日本社会。
  我不确定我是否恨过日本,但我确信我一直深深爱着我的祖国。今天我所描绘的沟通、了解、放下负担、彼此谅解、尊重、学习,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祖国更好、人心更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