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兵:一切为了孩子 孙强:做“果壳中的宇宙”
05版:非常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7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8月30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79期  下一期
王华兵:一切为了孩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12-08-30 16:39:32

  8月28日晚7时10分,王华兵关掉电脑,简单收拾完桌上的文件后,起身关灯、锁门,离开了校长办公室。走出办公室,行政楼已经黑漆漆一片,而校外则华灯初上。像往常一样,王华兵已经习惯了每个工作日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王华兵说,他之所以这样坚持,是给加班批改作业、备课的教师树立一种榜样,带给他们一种无形的陪伴和正面的能量,更是为了给学校、给教师和学生们创造一种好的校园文化。“一切为了孩子”是王华兵从事教育事业22年强有力的支撑,也是他心中那个自始至终牢记于心的准则。
一场难忘的毕业典礼
  暑假,安庆路第三小学的校园内显得有些冷清,少了上课时学生们爽朗的读书声和下课时学生们肆意的嬉闹声。尽管每年都有寒暑假,每个假期都会主动选择值班。可是这一切仍旧让王华兵有些不适应。“幸亏假期快结束了,学生们马上就回来了。”说到这,王华兵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采访才刚刚开始,王华兵突然起身,径直走到书柜边,拿出几沓厚厚的册子。“这是我们刚毕业学生留下的毕业册。”说着,王华兵故作神秘地轻轻展开册子。记者看到,一摞长长的宣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五颜六色的手掌印,在每枚手掌印的下面,还写有一串串简短的留言。“母校,我还会回来的。”“谢谢你母校,继续奋斗。”王华兵深情并茂地朗诵着学生们煽情的留言, 像是在品读亲人的信笺。对于王华兵来说,这些不仅是一百七十多位学生留在母校的一份记忆,也是学生们留给他最珍贵的念想。
  王华兵告诉记者,这是今年他针对毕业学生开创毕业典礼课程时精心策划的活动。召集所有即将毕业的学生,于夜晚相约在熟悉的校园里,开冷餐会,在各自的留言簿上留下只言片语,一起观看感恩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在校园的操场上搭帐篷露营……整晚,王华兵都陪着学生们一起度过,动情时看到即将分别的学生和教师哭成一片,王华兵的心也被触动了。
  活动原本规定晚上12时所有学生必须进帐篷睡觉,可是兴奋的学生们仍旧依依不舍地探出脑袋聊天。几个令王华兵印象深刻的毕业班学生,平时就很捣蛋,喜欢打架。可是当晚忍不住主动向曾经与自己不要好的同学道歉。看到学生天真、烂漫的一面,王华兵会心地笑了。
  “看到学生们开心地笑、放声地哭,我想活动本身的意义就实现了”。在露营结束的告别仪式上,当有学生上前抱住自己,王华兵的眼泪也跟着出来了。“送走毕业的学生,那种心情是快乐的,也是沉重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祝愿,希望学生们的未来一切都好。”回顾这场难忘的毕业典礼,令这个40岁的男人在记者面前展现出了细腻、感性的情怀。
一张人文教育的名片
  一切为了孩子。2007年3月,王华兵到该校就下定决心:要让学生享受快乐而有内涵的教育,让学生享受优质而有特色的教育。无疑,王华兵的到来,为该校人文教育的名片增添了新的内容和色彩。
  从业初期,王华兵便切身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让他在喜爱的美术领域越走越远,而这也让他意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2011年9月,王华兵在学校里策划设置了“学生兴趣课程超市”,让学生们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技艺进行学习。如今,“课程超市”从最初的一两个课时延长至每周五的下午,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人生的幸福无疑就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王华兵尊重学生的兴趣,推崇孩子的个性,也将这种思想观念融入了自己的管理理念。
  每年该校的“六一”艺术节都会得到很多家长的关注和认可。组织学生们参加书法、演讲、歌舞、体育竞技等各式各样的比赛,让学生们有了展示的平台,也激励了学生们继续努力的斗志。该校阅读室是学生们课余最喜爱的好去处。尤其是每个教室里新添的图书柜,更是让学生们的课外读物也“漂流”起来。为了让学生们在更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王华兵几乎每年都会更新和改进学校的硬件设施,每个教室的电子白板、新教室里的胶质地板以及焕然一新的校园等。
  工作中,王华兵是一个习惯了“蹲下身和孩子说话”的温和校长。不仅如此,他还特别看重自己对于学生的每份承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合肥站,王华兵得知自己的两位好友将作为志愿者传递火炬,便答应全校的学生会让他们亲手碰触一次“祥云”火炬。就在奥运火炬传递合肥站结束的当天下午,王华兵的承诺兑现了。“王校长,你太厉害了,我儿子摸过火炬,当晚兴奋了一晚。”有家长告诉王华兵说。
  王华兵说,管理者赢在执行,该校的人文教育一直努力让教师有品、让学生有根。离开办公室,行走在学校行政楼的阶梯上,王华兵还不忘一路向记者介绍墙面上悬挂的传统文化的标语。“强师方能树学校之志,育学生之根方能扬学校文化”。在该校的五年里,王华兵的人生经受了一次深刻的历练,让他欣慰的是学生的进步、学校的成长。“无论未来怎样,我都会这样淡然、恬静地走下去。”

  王华兵,合肥市安庆路第三小学校长。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安徽省青年联合会常委,安徽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少先队事业热心支持者”,合肥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